面向新能源系统的准Z源多端口DC/DC变换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82160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向新能源系统的准z源多端口DC/DC变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单元A,准Z源单元B和负载单元C;其中输入单元A包括第一电源V1,第二电源V2,第一二极管D1,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和第三二极管D3;准Z源单元B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和第三开关管S3;负载单元C包括第四二极管D4,第三电容C3和电阻R。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占空比可调范围大、高增益和输出稳定等优点。

Quasi Z source multiport DC/DC converter for new energy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quasi Z source multi port DC/DC converter for the new energy system, including the input unit A, the quasi Z source unit B and the load unit C, wherein the input unit A includes the first power V1, the second power supply V2, the first diode D1, the first switch tube S1, the second switch tube S2, and the third diode rectifier; The quasi Z source unit B includes the first inductor L1, the second diode D2, the first capacitance C1, the second inductor L2, the second capacitor C2 and the third switch tube S3; the load unit C includes fourth diode D4, third capacitance C3 and resistance 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arge adjustable duty ratio, high gain and stable outp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向新能源系统的准Z源多端口DC/DC变换器
本技术涉及光伏电力系统,特别设计一种面向新能源系统的准Z源多端口DC/DC变换器。
技术介绍
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等,并且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导致了能源危机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开发和利用绿色可持续的能源是大势所趋。太阳能对地球而言,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光伏电力系统则可实现由太阳能到电能的转变,是太阳能成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在光伏电力系统中,光伏板的输出电压一般比较小,并且随着时间,天气和环境的变化而有较大的波动。因此在光伏电压并入电网之前,需要经过一个升压过程,将光伏板的输出电压提升到一个合适的数值。与传统的电压变换器不同,Z源变换器的桥臂允许直通状态,并具有较高的升压系数。Z源逆变器不但具有升降压功能,还保留buck-boost电路的反相特性。因此Z源逆变器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一种面向新能源系统的准Z源多端口DC/DC变换器,该准Z源多端口DC/DC变换器利用Z源变换器的升降压特性与多端口技术结合,设计一种双输入端口准Z源DC/DC变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面向新能源系统的准Z源多端口DC/DC变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向新能源系统的准z源多端口DC/DC变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单元(A),准Z源单元(B)和负载单元(C);所述输入单元(A)包括第一电源(V1)、第二电源(V2)、第一二极管(D1)、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和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一电源(V1)为可再生的直流电源;第二电源(V2)为电池或超级电容;所述第一电源(V1)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均与第一电感(L1)的一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均与第二电源(V2)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三二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新能源系统的准z源多端口DC/DC变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单元(A),准Z源单元(B)和负载单元(C);所述输入单元(A)包括第一电源(V1)、第二电源(V2)、第一二极管(D1)、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和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一电源(V1)为可再生的直流电源;第二电源(V2)为电池或超级电容;所述第一电源(V1)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均与第一电感(L1)的一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均与第二电源(V2)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所述第二电源(V2)的负极和第一电源(V1)的负极相连;所述准Z源单元(B)包括第一电感(L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峰凯奇许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