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上网设备的无线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2148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移动通讯以及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种便携式上网设备的无线充电电路,包括功率放大与无线发射模块,信号源VINT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三电阻R3,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R1;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第一发射线圈L1、第二发射线圈L2以及电源负极VSS,第一发射线圈L1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二发射线圈L2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满足电子设备续航能力不足的同时打破了使用和空间上的限制,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A wireless charging circuit for a portable interne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reless charging circuit of a portable internet device in the field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cluding a power amplifier and a wireless transmitting module. The signal source VINT connects the second resistance R2 and the gate of the first effect transistor Q1,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resistance R2 connects the base of the triode Q3 and the third resistance R3, The collector of the triode Q3 connects the gate of the second field effect tube Q2 through the first diode D1, the source pole of the field effect tube Q2 connects to the first resistance R1; the collector of the triode Q3 connects the first launch coil L1, the second transmitting coil L2, and the power negative electrode VSS, and the first ray circle L1 connects the source of the first field effect tube. The second transmitting coil L2 is connected to the drain of the secon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Q2. The utility model has broken the limitation of use and space while meeting the shortage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brings great convenience to people's work and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上网设备的无线充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讯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便携式上网设备的无线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数码产品的突飞猛进,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大部分电子产品的充电器不具备统一性,每一个电子设备充电接口以及与之匹配的充电器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一个电子产品都有与之匹配的充电器,不仅浪费大量的资源,增加产品的使用成本,而且还不利于环保。有线充电绕线繁琐,不够便携,要充电必须连着充电线,拔掉充电线就无法充电;有线充电技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反复插拔容易出现接口的物理损坏,在高温、高压等特殊环境下充电极不安全。无线充电技术能够打破使用和空间上的约束,给生活使用带来了诸多便利。上述缺陷,值得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上网设备的无线充电电路,在满足电子设备续航能力不足的同时打破了使用和空间上的限制,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便携式上网设备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放大与无线发射模块;在所述功率放大与无线发射模块中,信号源VINT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三电阻R3,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三电阻R3、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连接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发射线圈L1、第二发射线圈L2以及电源负极VSS,所述第一发射线圈L1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所述第二发射线圈L2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检测模块,在所述充电检测模块中,第五电阻R5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运放U1A的正输入端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运放U1A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R6,所述第一运放U1A的输出端经过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第二运放U2A的正输入端,所述第二运放U2A的负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DD,所述第二运放U2A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所述第六电阻R6以及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均接地。进一步的,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以及第三电容C3,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一运放U1A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和所述第三电容C3,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运放U1A的第八脚和所述第二运放U2A的第八脚均连接12V供电电源,所述第一运放U1A的第四脚和所述第二运放U2A的第四脚均连接负电压供电。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源VINT的输入信号为脉冲信号。进一步的,所述脉冲信号为36.7KHZ的脉冲波。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1、便利性:本技术摆脱了传统充电过程充电线的应用,只需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可以充电。2、通用性:本技术支持多种不同功能、不同型号的产品使用同一个充电器进行充电,通用性强。3、减少物理损坏:本技术使用无线充电器的电子产品免去了接口损坏的问题,同时让设备减少充电端口的暴露,减少了整个充电设备承受物理损坏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上网设备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放大与无线发射模块和充电检测模块。功率放大与无线发射模块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感应负载进行无线传输方式充电;充电检测模块实现智能充电检测功能,无线充电器对负载充电时,充电指示等将闪烁提示。在功率放大与无线发射模块中:信号源VINT的输入信号为36.7KHZ的脉冲信号。信号源VINT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三电阻R3,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三极管Q3的发射极以及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均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连接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发射线圈L1、第二发射线圈L2以及电源负极VSS,第一发射线圈L1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第二发射线圈L2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在充电检测模块中:第五电阻R5分别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运放U1A的正输入端和第一电容C1,第一运放U1A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R6,第一运放U1A的输出端经过第二二极管D2连接整流滤波电路,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整流滤波电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运放U2A的正输入端,第二运放U2A的负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DD,第二运放U2A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阴极,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阳极、第六电阻R6以及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运放U1A的第八脚和第二运放U2A的第八脚均连接12V供电电源,第一运放U1A的第四脚和第二运放U2A的第四脚均连接负电压供电。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功率放大与无线发射模块把信号源VINT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经发射线圈发射出去。具体的,当脉冲为高电平时,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为高电平,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此时三极管Q3饱和,三极管Q3的Uce电压只有0.67V,经第一二极管D1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压为0,第二场效应管Q2截止;当脉冲为低电平时,第一场效应管Q1、三极管Q3同时截止,电流直接流过第四电阻R4、第一电阻D1以及第二场效应管Q2,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电流经过第二场效应管Q2进行功率放大,使发射线圈(L1,L2)产生磁场,当接收线圈靠近时,磁能在接收线圈上产生电能,能量被无线传递过来。充电检测模块中:当有感应负载时,第五电阻R5上的电压会增大,经第一运放U1A放大后,电压变化明显,再经过第二电阻D2、第二电容C2以及第三电容C3整流滤波后得到对比电压U2,对比电压U2与基准电压VDD比较。对比电压U2>基准电压VDD,第二运放U2A输出Ui为高电平,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灯亮;当感应负载充满电(或没有感应到负载),对比电压U2<基准电压VDD,运放输出Ui为低电平,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灯亮。应当理解的是,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携式上网设备的无线充电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上网设备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放大与无线发射模块;在所述功率放大与无线发射模块中,信号源VINT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三电阻R3,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三电阻R3、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连接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发射线圈L1、第二发射线圈L2以及电源负极VSS,所述第一发射线圈L1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所述第二发射线圈L2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上网设备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放大与无线发射模块;在所述功率放大与无线发射模块中,信号源VINT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二电阻R2和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第三电阻R3,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一二极管D1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三电阻R3、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还连接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发射线圈L1、第二发射线圈L2以及电源负极VSS,所述第一发射线圈L1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所述第二发射线圈L2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上网设备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检测模块,在所述充电检测模块中,第五电阻R5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运放U1A的正输入端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运放U1A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R6,所述第一运放U1A的输出端经过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第二运放U2A的正输入端,所述第二运放U2A的负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飞常义军全道吉姜天亮杨彧欧阳小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普创天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