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模板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639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洞口模板加固结构,包括处于同一平面的左平面模板、右平面模板以及上平面模板,所述上平面模板的一侧与所述左平面模板的上端内侧连接,所述上平面模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右平面模板的上端内侧连接,在所述左平面模板的表面和所述右平面模板的表面均安装有横向背楞,在所述上平面模板表面和所述左平面模板表面之间安装有左斜向背楞,在所述上平面模板表面和所述右平面模板表面之间安装有右斜向背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洞口模板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窗等洞口部位的模板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结构中门窗洞口部位均全部采用现浇结构完成,相应的铝合金模板系统在该部位的设计理念一般为相邻的平面模板之间大多只是通过边框使用销钉连接固定,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相邻的两个平面模板之间连接设计较容易产生错位。而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此部位的检测精度要求较高,上述问题的出现会对结构成型的平整度产生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洞口模板加固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洞口两个平面模板之间连接设计较容易产生错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洞口模板加固结构,包括处于同一平面的左平面模板、右平面模板以及上平面模板,所述上平面模板的一侧与所述左平面模板的上端内侧连接,所述上平面模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右平面模板的上端内侧连接,在所述左平面模板的表面和所述右平面模板的表面均安装有横向背楞,在所述上平面模板表面和所述左平面模板表面之间安装有左斜向背楞,在所述上平面模板表面和所述右平面模板表面之间安装有右斜向背楞。进一步地,在所述左平面模板的上端内侧具有第一L型边,在所述右平面模板的上端内侧具有第二L型边,所述上平面模板的一侧通过第一L型边与所述左平面模板拼接,所述上平面模板的另一侧通过第二L型边与所述右平面模板拼接。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背楞为多个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安装于左平面模板的表面和右平面模板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左斜向背楞与所述右斜向背楞呈八字形。进一步地,所述左斜向背楞的一端搭接于所述上平面模板的表面上,所述左斜向背楞的另一端搭接于位于所述左平面模板表面的横向背楞上;所述右斜向背楞的一端搭接于上平面模板的表面上,所述右斜向背楞的另一端搭接于位于所述右平面模板表面的横向背楞上。进一步地,所述左斜向背楞呈台阶状,其下级台阶搭接于上平面模板的表面上,其上级台阶搭接于位于左平面模板表面的横向背楞上;所述右斜向背楞呈台阶状,其下级台阶搭接于上平面模板的表面上,其上级台阶搭接于位于右平面模板表面的横向背楞上。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背楞由两根横向平行设置的横向子背楞组成,所述左斜向背楞和所述右斜向背楞均分别由两根斜向平行设置的斜向子背楞组成。进一步地,两根横向平行设置的横向子背楞之间形成第一缝隙,两根斜向平行设置的斜向子背楞之间形成第二缝隙,穿墙螺杆穿过第一缝隙、第二缝隙与螺母螺接。进一步地,该洞口模板加固结构还包括下平面模板,所述下平面模板与左平面模板和右平面模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下平面模板的一侧与所述左平面模板的下端内侧连接,所述下平面模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右平面模板的下端内侧连接。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洞口模板加固结构,采用左斜向背楞安装于上平面模板表面和左平面模板表面之间,右斜向背楞安装于上平面模板表面和右平面模板表面之间,使得上平面模板与左平面模板和右平面模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在模板拼接和浇筑的过程中不易产生错位;左斜向背楞与右斜向背楞呈八字形,采用八字形固有的稳定结构,进一步加强了上平面模板与左平面模板和右平面模板之间连接的稳固性;采用呈台阶状的左斜向背楞和右斜向背楞,其下级台阶搭接于上平面模板的表面上,上级台阶搭接于横向背楞上,并且穿墙螺杆穿过横向背楞及左、右斜向背楞与螺母连接,此设计更进一步加强了了上平面模板与左平面模板和右平面模板之间连接的稳固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意出本技术实施例给出的洞口模板加固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意出本技术实施例给出的洞口模板加固结构的局部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照附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洞口模板加固结构,包括处于同一平面的左平面模板1、右平面模板2以及上平面模板3,上平面模板3的一侧与左平面模板1的上端内侧连接,上平面模板3的另一侧与右平面模板2的上端内侧连接,在左平面模板1的表面和右平面模板2的表面均安装有横向背楞7,在上平面模板3表面和左平面模板1表面之间安装有左斜向背楞5,在上平面模板3表面和右平面模板2表面之间安装有右斜向背楞6。优选的,在左平面模板1的上端内侧具有第一L型边8,在右平面模板2的上端内侧具有第二L型边9,上平面模板3的一侧通过第一L型边8与左平面模板1拼接,上平面模板3的另一侧通过第二L型边9与右平面模板2拼接。在现场浇筑的过程中,首先安装左平面模板1和右平面模板2,上平面模板3通过第一L型边8与左平面模板1拼接,通过第二L型边9与右平面模板2拼接,安装紧凑合理。优选的,横向背楞7为多个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安装于左平面模板1的表面和右平面模板2的表面。优选的,左斜向背楞5与右斜向背楞6呈八字形。优选的,左斜向背楞5的一端搭接于上平面模板3的表面上,左斜向背楞5的另一端搭接于位于左平面模板1表面的横向背楞7上;右斜向背楞6的一端搭接于上平面模板3的表面上,右斜向背楞6的另一端搭接于位于右平面模板2表面的横向背楞7上。优选的,左斜向背楞5呈台阶状,其下级台阶搭接于上平面模板3的表面上,其上级台阶搭接于位于左平面模板1表面的横向背楞7上;右斜向背楞6呈台阶状,其下级台阶搭接于上平面模板3的表面上,其上级台阶搭接于位于右平面模板2表面的横向背楞7上。优选的,横向背楞7由两根横向平行设置的横向子背楞10组成,左斜向背楞5和右斜向背楞6均分别由两根斜向平行设置的斜向子背楞11组成。优选的,两根横向平行设置的横向子背楞10之间形成第一缝隙12,两根斜向平行设置的斜向子背楞11之间形成第二缝隙13,穿墙螺杆穿过第一缝隙12、第二缝隙13与螺母螺接。优选的,该洞口模板加固结构还包括下平面模板4,下平面模板4与左平面模板1和右平面模板2处于同一平面,下平面模板4的一侧与左平面模板1的下端内侧连接,下平面模板4的另一侧与右平面模板2的下端内侧连接。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洞口模板加固结构,可以达到以下技术效果:一、采用左斜向背楞5安装于上平面模板3表面和左平面模板1表面之间,右斜向背楞6安装于上平面模板3表面和右平面模板2表面之间,使得上平面模板3与左平面模板1和右平面模板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在模板拼接和浇筑的过程中不易产生错位。二、采用上平面模板3通过第一L型边8与左平面模板1拼接,通过第二L型边9与右平面模板2拼接,使得上平面模板3与左平面模板1和右平面模板2之间的安装更加便利,先安装好左平面模板1和右平面模板2,上平面模板3可架在左平面模板1和右平面模板2之间,对安装十分有利。三、左斜向背楞5与右斜向背楞6呈八字形,采用八字形固有的稳定结构,进一步加强了上平面模板3与左平面模板1和右平面模板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四、采用呈台阶状的左斜向背楞5和右斜向背楞6,其下级台阶搭接于上平面模板3的表面上,上级台阶搭接于横向背楞7上,并且穿墙螺杆穿过横向背楞7及左、右斜向背楞5、6与螺母连接,此设计更进一步加强了上平面模板3与左平面模板1和右平面模板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洞口模板加固结构

【技术保护点】
洞口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同一平面的左平面模板、右平面模板以及上平面模板,所述上平面模板的一侧与所述左平面模板的上端内侧连接,所述上平面模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右平面模板的上端内侧连接,在所述左平面模板的表面和所述右平面模板的表面均安装有横向背楞,在所述上平面模板表面和所述左平面模板表面之间安装有左斜向背楞,在所述上平面模板表面和所述右平面模板表面之间安装有右斜向背楞。

【技术特征摘要】
1.洞口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同一平面的左平面模板、右平面模板以及上平面模板,所述上平面模板的一侧与所述左平面模板的上端内侧连接,所述上平面模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右平面模板的上端内侧连接,在所述左平面模板的表面和所述右平面模板的表面均安装有横向背楞,在所述上平面模板表面和所述左平面模板表面之间安装有左斜向背楞,在所述上平面模板表面和所述右平面模板表面之间安装有右斜向背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口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平面模板的上端内侧具有第一L型边,在所述右平面模板的上端内侧具有第二L型边,所述上平面模板的一侧通过第一L型边与所述左平面模板拼接,所述上平面模板的另一侧通过第二L型边与所述右平面模板拼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洞口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背楞为多个从上到下依次平行安装于左平面模板的表面和右平面模板的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洞口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斜向背楞与所述右斜向背楞呈八字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口模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斜向背楞的一端搭接于所述上平面模板的表面上,所述左斜向背楞的另一端搭接于位于所述左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超鸣杨子文王体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合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