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收纳盒及物料收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1205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料收纳盒及物料收纳装置,包括围板和底板,所述围板沿所述底板周向设置,在所述围板和所述底板的配合下形成收纳物料的收纳空间;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面之间呈预定角度交汇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收纳盒的底板上具有呈预定角度交汇设置的承载面,可以对物料进行分区存储,节省了后续的分拣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料收纳盒及物料收纳装置
本技术涉及物料收纳
,尤其涉及一种物料收纳盒及物料收纳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上出于储存和搬运方便方面的考虑,物料通常是放置在物料收纳盒中存储。现有物料收纳盒包括底板和围板,围板设置于底板周围与底板共同围出接收物料的收纳空间,物料在水平底板的承载下存储在收纳盒中,便于整块物料的搬运储存。然而,由于现有物料收纳盒的底板为水平设置,底板和围板所围成的收纳空间无法进行分区,分离的物料在收纳盒中并无法分区储存,后期还需要人工进行分拣操作,存在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无法满足工业上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物料进行分区存储的物料收纳盒及物料收纳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物料收纳盒,包括围板和底板,所述围板沿所述底板周向设置,在所述围板和所述底板的配合下形成收纳物料的收纳空间;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面之间呈预定角度交汇设置。进一步,所述底板为一整板或由两块板搭接形成。进一步,所述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进一步,所述第一承载面与所述第二承载面交汇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面与所述围板连接的位置。进一步,所述收纳空间沿所述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面的交汇线被分割为第一收纳空间和第二收纳空间。进一步,放入所述收纳空间中的物料包括分离的第一子物料和第二子物料;所述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面分别与水平面之间倾斜设置,通过所述第一承载面将所述第一子物料导向所述第一收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二承载面将所述第二子物料导向所述第二收纳空间。进一步,所述收纳空间中叠放收纳所述物料。进一步,所述物料为电池片或硅片等片体物料。本技术的物料收纳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上述的物料收纳盒,其中,所述底板可活动的设置,所述升降机构能够抵推所述底板升降。进一步,所述物料收纳装置还包括导轨,所述物料收纳盒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进一步,所述物料收纳装置还包括将所述物料收纳盒固锁于所述导轨上的锁定结构。本技术收纳盒的底板上具有呈预定角度交汇设置的承载面,可以对物料进行分区存储,节省了后续的分拣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物料收纳盒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物料收纳盒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物料收纳盒的仰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物料收纳装置中安装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物料收纳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物料收纳盒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如图1-3所示,物料收纳盒1包括围板11、12、13、14和底板15,围板11、12、13、14沿底板15周向设置,在围板11、12、13、14和底板15的配合下形成收纳物料的收纳空间10,底板15上具有第一承载面151和第二承载面152,第一承载面151和第二承载面152之间呈预定角度交汇设置。其中,第一承载面151和第二承载面152用于承载存储于收纳盒1中的物料,不同的物料可以被倾斜设置的第一承载面151和第二承载面152分开承载,实现了收纳空间10中物料的分区存储,节省了后续的分拣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图6为隐去了围板12、14后的物料收纳盒1的侧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承载面151和第二承载面152交汇处的夹角α可以为钝角或优角。第一承载面151和第二承载面152之间的夹角为优角时,第一承载面151与第二承载面152交汇的位置30高于第一承载面151和第二承载面152与围板连接的位置40。第一承载面151和第二承载面15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时,第一承载面151与第二承载面152交汇的位置30低于第一承载面151和第二承载面152与围板连接的位置40。第一承载面151和第二承载面152的交汇线(图中未示出)将收纳空间10划分为第一收纳区101、第二收纳区102。其中,第一收纳区101为第一承载面151、围板11、12形成的空间。第二收纳区102为第二承载面152、围板13、14形成的空间。向收纳盒1中下放两分离的物料时,两分离物料的摆放姿态大致如底板15的形状,两分离物料中的第一子物料位于第一收纳区101的上方,两分离物料中的第二子物料位于第二收纳区102的上方。第一子物料在下落在第一承载面151上时,在第一承载面151的导向下第一子物料落入第一收纳区101。第二子物料在下落在第二承载面152上时,在第一承载面152的导向下第二子物料落入第二收纳区102。分离的物料在倾斜设置的第一承载面151和第二承载面152的导向作用下,可以将分离的物料导向至对应的收纳区进行分区存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并不对第一承载面151和第二承载面152的夹角加以限制,其他任何可以对两分离物料导向至两收纳区的设置方式均可以被应用于此。底板15由两块板搭接形成,一块板具有第一承载面151,另一块板具有第二承载面152。需要说明的是,底板15的结构并不局限于由两块板搭接形成,其也可以用“屋顶”形状的一块整板替代。收纳空间10中可以叠放收纳物料,其可以用于电池片或硅片等片体物料的存放,特别是对整片电池片掰断后的电池片的存放。然而,收纳盒1中存放的物料种类以及物料的存放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改变。如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物料收纳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物料收纳盒1、导轨2和升降机构3。导轨2架设于支架4上,物料收纳盒1安装于安装板5,安装板5底部固定设置有与导轨2滑配的滑块6,在滑块6和导轨2的配合下,物料收纳盒1可以在导轨2上滑动,可以便于将收纳盒1移动至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物料收纳盒及物料收纳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料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板和底板,所述围板沿所述底板周向设置,在所述围板和所述底板的配合下形成收纳物料的收纳空间;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面之间呈预定角度交汇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板和底板,所述围板沿所述底板周向设置,在所述围板和所述底板的配合下形成收纳物料的收纳空间;所述底板上具有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面之间呈预定角度交汇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一整板或由两块板搭接形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面与所述第二承载面交汇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面与所述围板连接的位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空间沿所述第一承载面和所述第二承载面的交汇线被分为第一收纳区和第二收纳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收纳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沈庆丰喻双喜卓远陈定川周浩陈鹏张徐兵邹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