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室型低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112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装置给出的真空室型低温处理装置是用来对刃具、模具、齿轮、轴承、轧辊,弹簧等工件进行低温处理的专门设备,它是由冷却容器、真空型工作室、真空泵、提升机构以及相应的检测与控制仪表等组成。其特征是具有用来或装工件并可抽取真空室以及相匹配的真空泵。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无公害,成本低,而对工件处理效果好,适于工业部门生产的广泛需要。(*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的低温处理设备。对金属材料进行低温处理,是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它是将工件淬火的冷却过程继续下去,到低于室温的某一温度过程,从而改变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以便达到增强工件的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的新工艺。对机械性能和制造精度要求较高的加工件,大多数是选用含碳量较高的碳素结构钢、工具钢、高合金钢等材料制造的。由于这些材料的马氏体转变终止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下,有的甚至于低到-110℃。因此,这些材料在淬火后,会留下残余奥氏体,有时竟达13-45%之多,从而限制了材料的硬度以及耐磨性的提高。而且,残余奥氏体是不稳定结构,在保留和使用期间,受冷、热会分解转化,致使工件的体积发生膨胀与变形,几何尺寸不稳定。为改善材料的上述性能,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采用低温处理技术,能有效地消除工件残余的奥氏体,并使之微观组织细化。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掌握在低温处理过程中,温变速率稳定以及工件整体温度均一这两个要点。本专利技术以前的低温处理装置,都是采用工件与冷却剂(例如液氮)直接接触的形式。或是将工件直接置于冷却剂里,或是把冷却剂喷射到工件表面上。由于不能完全控温,达不到上述两个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冷却剂容器、提升机构、检测与控制气压、温度、时间等仪表部分组成的低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用来盛装工件并可抽取真空的工作室以及相匹配的真空泵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连治李彩云陈荣光滕秋安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