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辊淬火冷却和校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0905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管件的热处理机械。为了实现管件热处理时,淬火冷却和校直同时同机作业,该装置使用三辊夹持并滚压淬火后的工件,同时采用内、外喷水管喷冷。这样可使工件冷却均匀,弯曲变形量小,工件无废品出现,既保证了产品质量,且不需再经压力校直和消除应力回火,可减少两道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淬火质量高,操作安全。(*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金属热处理的机械,特别适用于管件的淬火后冷却和校直。目前,生产煤矿井下支护用的单体液压支柱,其主要零部件为油缸和活柱筒,而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调质处理。原工艺是采用箱式电阻炉进行淬火、回火,为消除淬火后弯曲变形,还需油压机进行校直,然后再进行消除应力回火。这样不仅工序多,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因工件经热处理后弯曲变形量大,用机械校直后,圆度超差,废品率高,所以原热处理工艺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易保证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专用于管件热处理时,淬火冷却和校直作业同时同机完成的装置,以降低产品弯曲变形所致的废品率和减少处理工序。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用于金属管件热处理的三辊淬火冷却和校直装置,包括机架、电动机和减速箱。所述三辊的轴线相互平行,且所述轴线分别构成正棱柱体的三条棱边;两个下辊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各辊均有一端与减速箱相连;上辊的两端分别连有滑块并与两个同步动作的加压油缸相连,从而使其可在垂直于上述水平面的方向上往复运动;三辊之间互邻的夹角处设有外喷水管;由送水芯油缸驱动可沿上述正三棱柱体中心线往复运动的内喷水管置于所述正棱柱体的一端。所述带动上辊运动的加压油缸压力为1.8~2吨;减速箱驱动下辊的转速为50转/分;内、外喷水管冷却水压力为0.098~0.1176MPa。本技术的优点是在本装置上进行管件加热后的冷却,由于三辊的滚压和内、外喷冷同时进行,可使工件的淬火冷却均匀,而弯曲变形小,其变形量完全控制在加工余量允许的范围内,因此工件无变形废品出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由于采用本技术控制了工件的淬火后变形量,故不需要再经压力校直和消除应力回火,减少了两道生产工序,即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另外,该装置还具有淬火质量高,操作安全,方便的优点。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机械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淬火冷却和校直的原理示意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是专用于金属管件热处理的淬火后冷却和校直机械。见图1,包括机架1和电动机2,由减速箱3驱动处于同一平面内的两下辊4旋转,上辊5的中心轴两端与位于机架中的滑块7相连,并由加压油缸6同步带动滑块7沿滑道8上下运动,以便于工件装卸时的抬起与放下。在三个辊外侧的相邻处各设置有外喷水管9,而内喷水芯管10的进退动作是由送水芯油缸11沿三辊轴线的共同中心线作往复运动来实现的。由于本技术中三辊的分布在其截面方向上为互成120°角,如图2所示,两下辊4由减速箱3以50转/分的转速带动,作为主动辊旋转;上辊5为被动辊。安装工件12时,上辊5抬起,工件12放好后,下辊托住并带动其旋转,此时上辊5由机架1两侧的加压油缸6驱动落下,并与工件12滚动接触,同时,亦向工件施以1.8~2吨的压力,用于限制工件淬火后的弯曲变形。在实现滚压工件的同时,三辊间的三条外喷水管9和由一侧沿三辊轴线的共同中心线,即工件12的中心轴线插入的内喷水芯管10对工件进行约30秒钟的内、外喷冷,该内外喷水管冷却水压力为0.098~0.1176MPa,由此,既可限制淬火冷却过程中的弯曲变形,而且还能确保工件的冷却均匀及其淬火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金属管件热处理的三辊淬火冷却和校直装置,包括机架、电动机和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辊的轴线相互平行,且所述轴线分别构成正棱柱体的三条棱边;两个下辊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各辊均有一端与减速箱相连;上辊的两端分别连有滑块并与两个同步动作的加压油缸相连,从而使其可在垂直于上述水平面的方向上往复运动;三辊之间互邻的夹角处设有外喷水管;由送水芯油缸驱动可沿上述正三棱柱体中心线往复运动的内喷水管置于所述正棱柱体的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上辊运动的加压油缸压力为1.8~2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驱动下辊的转速为50转/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外喷水管冷却水压力为0.098~0.1176MPa。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管件的热处理机械。为了实现管件热处理时,淬火冷却和校直同时同机作业,该装置使用三辊夹持并滚压淬火后的工件,同时采用内、外喷水管喷冷。这样可使工件冷却均匀,弯曲变形量小,工件无废品出现,既保证了产品质量,且不需再经压力校直和消除应力回火,可减少两道生产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淬火质量高,操作安全。文档编号C21D1/63GK2120113SQ9220908公开日1992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王忠信, 战重庆, 谢卿鸿 申请人:佳木斯煤矿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金属管件热处理的三辊淬火冷却和校直装置,包括机架、电动机和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辊的轴线相互平行,且所述轴线分别构成正棱柱体的三条棱边;两个下辊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各辊均有一端与减速箱相连;上辊的两端分别连有滑块并与两个同步动作的加压油缸相连,从而使其可在垂直于上述水平面的方向上往复运动;三辊之间互邻的夹角处设有外喷水管;由送水芯油缸驱动可沿上述正三棱柱体中心线往复运动的内喷水管置于所述正棱柱体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信战重庆谢卿鸿
申请(专利权)人:佳木斯煤矿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