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080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管焊缝焊后的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一种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包括若干个感应加热线圈、电源输出母排、连接铜排和绝缘垫板,电源输出母排一端与外部电源相连,电源输出母排另一端与感应加热线圈相连,且电源输出母排与感应加热线圈之间、相邻感应加热线圈之间通过连接铜排相连,相邻感应加热线圈的输入端、输出端交错连接,且相邻感应加热线圈内的电流流通方向相反,绝缘垫板设置在连接铜排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相邻感应加热线圈内的电流流通方向相反,使相邻感应加热线圈之间的磁场正负叠加,削弱了感应加热线圈之间的磁场畸变,提高多工位感应加热的温度均匀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管生产线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尤其涉及 钢管焊缝焊后的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钢管生产线焊缝的热处理都采用多工位感应线圈以串 联的连接方式对钢管进行感应热处理,参见图1。由于多工位感应线圈, 其相邻的感应加热线圈内的电流流通方向相同,因此相邻感应加热线 圈产生的磁场会相互干涉,产生磁场畸变,使多工位工件的加热温度 不均匀。 一般地,多工位两侧的两个线圈与其它线圈的加热温度存在 偏差。为解决以上问题,中国专利200410066815.6和200420107555.8公开了改进多工位感应加热均匀性的方法和装置。以上两个专利能有效 解决多工位的感应加热温度均匀性问题,但对于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 时,以上方法和装置的实施结构比较复杂,焊缝的加热区域有时不能 对前道加热区域完全覆盖,尤其在进行钢管对中操作时存在操作困难, 因此以上两个专利技术不适用于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该装 置相邻感应加热线圈内的电流流通方向相反,使相邻感应加热线圈之 间的磁场正负叠加,削弱了感应加热线圈之间的磁场畸变,提高多工 位感应加热的温度均匀性。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包括若干个感应加热线圈、电源 输出母排、连接铜排和绝缘垫板,电源输出母排一端与外部电源相连,电源输出母排另一端与感应加热线圈相连,且电源输出母排与感应加 热线圈之间、相邻感应加热线圈之间通过连接铜排相连,绝缘垫板设 置在连接铜排之间,其特征是相邻感应加热线圈的输入端、输出端 交错连接,且相邻感应加热线圈内的电流流通方向相反。本技术改变了感应加热线圈之间的连接方式,将感应加热线 圈的输入端、输出端交错连接,使相邻感应加热线圈内的电流流通方 向相反,相邻感应加热线圈之间的磁场正负叠加,从而削弱感应加热 线圈之间的磁场畸变,提高多工位感应加热的温度均匀性。同时,所 有的感应加热线圈都裸露在空气中,操作人员方便对其进行观察,能 保证回火的加热区域完全覆盖焊缝,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多工位感应加热装置的连接示意图;闺2刀不头用新^多丄征凹X恐^那热发置的连接不意图;图3为本技术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图中l第一感应加热线圈,2第二感应加热线圈,3第三感应加 热线圈,4第四感应加热线圈,5电源输出母排,6连接铜排,7长连 接铜排,8绝缘垫板,9电源,IO第五感应加热线圈,11第六感应加 热线圈,12第七感应加热线圈,13第八感应加热线圈,14第九感应加 热线圈,15第十感应加热线圈;5a电源输出母排输入端, 5b电源输出母排输出端, la第一感应加热线圈左端,lb第一感应加热线圈右端, 2a第二感应加热线圈左端,2b第二感应加热线圈右端, 3a第三感应加热线圈左端,3b第三感应加热线圈右端, 4a第四感应加热线圈左端,4b第四感应加热线圈右端, 10a第五感应加热线圈左端,10b第五感应加热线圈右端, lla第六感应加热线圈左端,llb第六感应加热线圈右端, 12a第七感应加热线圈左端,12b第七感应加热线圈右端,13b第八感应加热线圈右端,15a第十感应加热线圈左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3, 一种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包括四个感应加热线圈、电源输出母排5、连接铜排6、长连接铜排7和绝缘垫板 8。四个感应加热线圈依次放置,其结构相同,绕线方向也相同。电源输出母排5 —端与外部电源9相连,为装置的运行提供电源; 电源输出母排5另一端与感应加热线圈相连,且电源输出母排5与感 应加热线圈之间、相邻感应加热线圈之间通过连接铜排6和长连接铜 排7相连形成电流回路,且相邻感应加热线圈的输入端、输出端交错 连接,使相邻感应加热线圈内的电流流通方向相反。在连接感应加热 线圈的连接铜排6和长连接铜排7之间设置有绝缘垫板8。 本实施例中,四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是这样连接的 电源输出母排输入端5a通过连接铜排6与第二感应加热线圈右端 2b连接;第二感应加热线圈左端2a通过连接铜排6与第一感应加热线圈左 端la连接;第一感应加热线圈右端lb通过长连接铜排7与第四感应加热线圈 右端4b连接;第四感应加热线圈左端4a通过连接铜排6与第三感应加热线圈左 端3a连接;第三感应加热线圈右端3b通过连接铜排6与电源输出母排输出端 5b连接。电源输出母排5与外部电源9连接,构成电流回路。同时,在连接感应加热线圈的连接铜排6和长连接铜排7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垫板8。根据以上的连接方式,可使相邻感应加热线圈内的电流流通方向相反,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感应加热线圈l、 2、 3、 4内的电流流通方向交错相反,使相邻感应加热线圈内磁场方向相反,四个感应 加热线圈内的磁场方向正反交错变化,从而削弱了感应加热线圈相互 之间的磁场畸变。实施例二参见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为 由六个感应加热线圈组成的六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六个感应加热 线圈依次放置,其结构相同,绕线方向也相同,其连接示意图可参见 图2,具体连接方式为电源输出母排输入端5a通过连接铜排6与第七感应加热线圈右端12b连接;第七感应加热线圈左端12a通过连接铜排6与第六感应加热线圈 左端lla连接;第六感应加热线圈右端lib通过连接铜排6与第五感应加热线圈右端10b连接;第五感应加热线圈左端10a通过长连接铜排7与第十感应加热线 圈左端15a连接;根据实施例一的交错连接方式,依次类推进行连接,最后将第八 感应加热线圈右端13b通过连接铜排6与电源输出母排输出端5b连接。电源输出母排5与外部电源9连接,构成电流回路。同时,在连接感应加热线圈的连接铜排6和长连接铜排7之间均 设置有绝缘垫板8。根据以上的连接方式,可使相邻感应加热线圈内的电流流通方向 相反,即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感应加热线圈10、 11、 12、 13、 14、 15内的电流流通方向交错相反,使相邻感应加热线圈内 磁场方向相反,六个感应加热线圈内的磁场方向正反交错变化,从而 削弱了感应加热线圈相互之间的磁场畸变。本技术改变了感应加热线圈之间的连接方式,将感应加热线 圈的输入端、输出端交错连接,削弱感应加热线圈之间的磁场畸变, 提高多工位感应加热的温度均匀性。同时,所有的感应加热线圈都裸 露在空气中,操作人员方便对其进行观察,能保证回火的加热区域完 全覆盖焊缝,提高产品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包括若干个感应加热线圈、电源输出母排、连接铜排和绝缘垫板,电源输出母排一端与外部电源相连,电源输出母排另一端与感应加热线圈相连,且电源输出母排与感应加热线圈之间、相邻感应加热线圈之间通过连接铜排相连,绝缘垫板设置在连接铜排之间,其特征是相邻感应加热线圈的输入端、输出端交错连接,且相邻感应加热线圈内的电流流通方向相反。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钢管焊缝焊后的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一种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包括若干个感应加热线圈、电源输出母排、连接铜排和绝缘垫板,电源输出母排一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工位回火感应加热装置,包括若干个感应加热线圈、电源输出母排、连接铜排和绝缘垫板,电源输出母排一端与外部电源相连,电源输出母排另一端与感应加热线圈相连,且电源输出母排与感应加热线圈之间、相邻感应加热线圈之间通过连接铜排相连,绝缘垫板设置在连接铜排之间,其特征是:相邻感应加热线圈的输入端、输出端交错连接,且相邻感应加热线圈内的电流流通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晓光周月明董长富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