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0401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0:3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相对于现有模压机在膜收卷过程中变型,产生褶皱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包括放卷装置、一版模压装置、二版模压装置、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收卷装置等装置,其中,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包括机身、第一压辊、牵引冷却辊、第二压辊以及烫平加热辊;将烫平装置改进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避免膜的变型,膜收卷过程中膜不会变型,不会产生褶皱,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装置内导轮按照相应位置比例设定,导轮处同时增设导板,使设备运行中,膜案子固定轨迹运动,使生产更加流畅。

An improved molding machine for an ironing device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n improved molding machine for an ironing device, which produces folds relative to the variant of the existing molding machine during the film rewinding process. This application provides an improved stamping machine for an ironing device, including a reel device, a press mold press, a two plate pressing device, a water cooling lead and an ironing device, a winding device, and so on. The water cooled traction and stamping equipment include the fuselage, the first roller, the traction cooling roll, the second pressure roller and the ironing roller, which will improve the water cooling traction and the ironing device to avoid the change of the film. The film will not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ng the film, it will not produce wrinkle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is raised, and the guide wheel is pressed in the dev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position of the camera should be set and the guide plate should be set up at the guide wheel, so that the track of the membrane can be fixed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equipment so as to make the production more flu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
技术介绍
模压机生产薄膜需要通过放卷装置、一版模压装置、二版膜压装置、烫平装置以及收卷装置。放卷装置的辊子上放置涂布膜,膜上面有镭射承载层膜;一版模压装置作用是是形成部分有镭射图案的膜;二版膜压装置作用是进行补偿模压,使得整张膜都有镭射图案;烫平装置作用是因为一版模压装置和二版膜压装置在模压过程中冷热辊控制即拉伸情况不一样,致使产品上有皱印,需要烫平皱印;收卷装置回收薄膜成品。目前模压机的一版模压装置和二版膜压装置上设置有冷热双温模压辊,图案板包覆在冷热双温模压辊外面,会有一个板接缝,板接缝处为冷温,其余处为热温,当膜经过一次冷热双温模压辊时,热温处会将图案印刷在膜上,冷温的接缝处不会印有图案,这样膜就会有空白处,再经过二次冷热双温模压辊,可将无图案的空白处印有图案,由于冷热影响,导致膜变型,在膜收卷过程中,变型的地方堆积在一起,形成褶皱,造成产品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以解决现有模压机在膜收卷过程中变型,产生褶皱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包括放卷装置、一版模压装置、二版模压装置、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收卷装置、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第三连接架以及第四连接架;所述放卷装置的出口端一侧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架与所述一版模压装置的进口端一侧的底部连接;所述一版模压装置的出口端一侧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架与所述二版模压装置的进口端一侧的底部连接;所述二版模压装置的出口端一侧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架与所述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的进口端一侧的底部连接;所述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的出口端一侧的底部通过所述第四连接架与所述收卷装置进口端一侧的底部连接;所述放卷装置包括放卷机身、放卷轮以及放卷导轮;所述放卷导轮的圆心设置于所述放卷机身的出口端一侧,且所述放卷导轮与所述放卷机身出口端一侧相切;所述放卷轮的圆心设置于所述放卷机身的进口端一侧;所述放卷轮的圆心至所述放卷机身的进口端一侧的距离等于所述放卷导轮直径长度;所述一版模压装置包括一版模压机身、第一进口下导轮、第一进口上导轮、第一模压辊、第一冷却辊、第一出口导轮以及第一冷热双温辊;所述第一冷却辊设置于所述一版模压机身的中部;所述第一冷却辊顶端与所述第一模压辊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模压辊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冷热双温辊底端连接;所述第一冷热双温辊部分区域穿过所述一版模压机身的顶部;所述第一进口下导轮和所述第一进口上导轮设置于所述一版模压机身的进口端一侧,且所述第一进口下导轮的圆心在所述第一进口上导轮圆心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出口导轮设置于所述一版模压机身的出口端一侧,且所述第一出口导轮的圆心与所述第一进口上导轮的圆心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模压辊的圆心高度略低于所述第一出口导轮的圆心高度;所述第一进口下导轮的圆心高度略低于所述第一冷却辊的圆心高度;所述第一冷热双温辊分为第一冷区和第一热区;所述第一热区的面积是所述第一冷区面积的-倍;所述二版模压装置包括二版模压机身、第二进口下导轮、第二进口上导轮、第二模压辊、第二冷却辊、第二出口上导轮、第二冷热双温辊以及第二出口下导轮;所述第二冷却辊设置于所述二版模压机身的中部;所述第二冷却辊顶端与所述第二模压辊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模压辊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冷热双温辊底端连接;所述第二冷热双温辊部分区域穿过所述二版模压机身的顶部;所述第二进口下导轮和所述第二进口上导轮设置于所述二版模压机身的进口端一侧,且所述第二进口下导轮的圆心在所述第二进口上导轮的圆心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出口上导轮和所述第二出口下导轮设置于所述二版模压机身的出口端一侧,且所述第二出口下导轮的圆心在所述第二出口上导轮的圆心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出口上导轮的圆心与所述第二进口上导轮的圆心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出口下导轮的圆心与所述第二进口下导轮的圆心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模压辊的圆心高度略低于所述第二出口上导轮的圆心高度;所述第二冷热双温辊分为第二冷区和第二热区;所述第二热区的面积是所述第二冷区面积的-倍;所述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包括机身、第一压辊、牵引冷却辊、第二压辊以及烫平加热辊;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牵引冷却辊设置于所述机身的出口端一侧,且所述牵引冷却辊的圆心在所述第一压辊的圆心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压辊和所述烫平加热辊设置于所述机身的进口端一侧,且所述烫平加热辊的圆心在所述第二压辊的圆心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压辊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压辊的圆心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牵引冷却辊的圆心与所述烫平加热辊的圆心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收卷装置包括收卷机身、收卷轮、以及收卷导轮;所述收卷导轮的圆心设置于所述收卷机身的进口端一侧,且所述收卷导轮与所述收卷机身进口端一侧相切;所述收卷轮的圆心设置于所述收卷机身的进口端一侧;所述收卷轮的圆心至所述收卷机身的出口端一侧的距离等于所述收卷导轮的直径长度。具体地,所述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还包括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导板的一端与所述放卷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一版模压装置的进口端连接。具体地,所述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还包括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的一端与所述一版模压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二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二版模压装置的进口端连接。具体地,所述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还包括第三导板,所述第三导板的一端与二版模压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三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的进口端连接。具体地,所述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还包括第四导板,所述第四导板的一端与所述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第四导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收卷装置的进口端连接。具体地,所述一版模压装置在第一进口下导轮和第一进口上导轮之间设置有一版进口导板。具体地,所述二版模压装置在第二进口下导轮和第二进口上导轮之间设置有二版进口导板。具体地,所述二版模压装置在第二出口上导轮和第二出口下导轮之间设置有二版出口导板。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相对于现有模压机在膜收卷过程中变型,产生褶皱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包括放卷装置、一版模压装置、二版模压装置、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收卷装置等装置,将烫平装置改进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避免膜的变型,膜收卷过程中膜不会变型,不会产生褶皱,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装置内导轮按照相应位置比例设定,导轮处同时增设导板,使设备运行中,膜案子固定轨迹运动,使生产更加流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一种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放卷装置;2-一版模压装置;3-二版模压装置;4-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5-收卷装置;10-放卷机身;11-放卷轮;12-放卷导轮;20-一版模压机身、21-第一进口下导轮;22-第一进口上导轮;23-第一模压辊;24-第一冷却辊;25-第一出口导轮;26--第一冷热双温辊;261-第一冷区;262-第一热区;30-二版模压机身;31-第二进口下导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卷装置(1)、一版模压装置(2)、二版模压装置(3)、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4)、收卷装置(5)、第一连接架(101)、第二连接架(102)、第三连接架(103)以及第四连接架(104);所述放卷装置(1)的出口端一侧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架(101)与所述一版模压装置(2)的进口端一侧的底部连接;所述一版模压装置(2)的出口端一侧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架(102)与所述二版模压装置(3)的进口端一侧的底部连接;所述二版模压装置(3)的出口端一侧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架(103)与所述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4)的进口端一侧的底部连接;所述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4)的出口端一侧的底部通过所述第四连接架(104)与所述收卷装置(5)进口端一侧的底部连接;所述放卷装置(1)包括放卷机身(10)、放卷轮(11)以及放卷导轮(12);所述放卷导轮(12)的圆心设置于所述放卷机身(10)的出口端一侧,且所述放卷导轮(12)与所述放卷机身(10)出口端一侧相切;所述放卷轮(11)的圆心设置于所述放卷机身(10)的进口端一侧;所述放卷轮(11)的圆心至所述放卷机身(10)的进口端一侧的距离等于所述放卷导轮(12)直径长度;所述一版模压装置(2)包括一版模压机身(20)、第一进口下导轮(21)、第一进口上导轮(22)、第一模压辊(23)、第一冷却辊(24)、第一出口导轮(25)以及第一冷热双温辊(26);所述第一冷却辊(24)设置于所述一版模压机身(20)的中部;所述第一冷却辊(24)顶端与所述第一模压辊(23)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模压辊(23)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冷热双温辊(26)底端连接;所述第一冷热双温辊(26)部分区域穿过所述一版模压机身(20)的顶部;所述第一进口下导轮(21)和所述第一进口上导轮(22)设置于所述一版模压机身(20)的进口端一侧,且所述第一进口下导轮(21)的圆心在所述第一进口上导轮(22)圆心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出口导轮(25)设置于所述一版模压机身(20)的出口端一侧,且所述第一出口导轮(25)的圆心与所述第一进口上导轮(22)的圆心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模压辊(23)的圆心高度略低于所述第一出口导轮(25)的圆心高度;所述第一进口下导轮(21)的圆心高度略低于所述第一冷却辊(24)的圆心高度;所述第一冷热双温辊(26)分为第一冷区(261)和第一热区(262);所述第一热区(262)的面积是所述第一冷区(261)面积的9‑10倍;所述二版模压装置(3)包括二版模压机身(30)、第二进口下导轮(31)、第二进口上导轮(32)、第二模压辊(33)、第二冷却辊(34)、第二出口上导轮(35)、第二冷热双温辊(36)以及第二出口下导轮(37);所述第二冷却辊(34)设置于所述二版模压机身(30)的中部;所述第二冷却辊(34)顶端与所述第二模压辊(33)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模压辊(33)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冷热双温辊(36)底端连接;所述第二冷热双温辊(36)部分区域穿过所述二版模压机身(30)的顶部;所述第二进口下导轮(31)和所述第二进口上导轮(32)设置于所述二版模压机身(30)的进口端一侧,且所述第二进口下导轮(31)的圆心在所述第二进口上导轮(32)的圆心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出口上导轮(35)和所述第二出口下导轮(37)设置于所述二版模压机身(30)的出口端一侧,且所述第二出口下导轮(37)的圆心在所述第二出口上导轮(35)的圆心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出口上导轮(35)的圆心与所述第二进口上导轮(32)的圆心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出口下导轮(37)的圆心与所述第二进口下导轮(31)的圆心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模压辊(33)的圆心高度略低于所述第二出口上导轮(35)的圆心高度;所述第二冷热双温辊(36)分为第二冷区(361)和第二热区(363);所述第二热区(363)的面积是所述第二冷区(361)面积的9‑10倍;所述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4)包括机身(40)、第一压辊(41)、牵引冷却辊(42)、第二压辊(43)以及烫平加热辊(44);所述第一压辊(41)和所述牵引冷却辊(42)设置于所述机身(40)的出口端一侧,且所述牵引冷却辊(42)的圆心在所述第一压辊(41)的圆心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压辊(43)和所述烫平加热辊(44)设置于所述机身(40)的进口端一侧,且所述烫平加热辊(44)的圆心在所述第二压辊(43)的圆心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压辊(41)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压辊(43)的圆心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牵引冷却辊(42)的圆心与所述烫平加热辊(44)的圆心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收卷装置(5)包括收卷机身(50)、收卷轮(51)、以及收卷导轮(52);所述收卷导轮(5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烫平装置的模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卷装置(1)、一版模压装置(2)、二版模压装置(3)、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4)、收卷装置(5)、第一连接架(101)、第二连接架(102)、第三连接架(103)以及第四连接架(104);所述放卷装置(1)的出口端一侧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架(101)与所述一版模压装置(2)的进口端一侧的底部连接;所述一版模压装置(2)的出口端一侧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架(102)与所述二版模压装置(3)的进口端一侧的底部连接;所述二版模压装置(3)的出口端一侧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架(103)与所述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4)的进口端一侧的底部连接;所述水冷牵引与烫平装置(4)的出口端一侧的底部通过所述第四连接架(104)与所述收卷装置(5)进口端一侧的底部连接;所述放卷装置(1)包括放卷机身(10)、放卷轮(11)以及放卷导轮(12);所述放卷导轮(12)的圆心设置于所述放卷机身(10)的出口端一侧,且所述放卷导轮(12)与所述放卷机身(10)出口端一侧相切;所述放卷轮(11)的圆心设置于所述放卷机身(10)的进口端一侧;所述放卷轮(11)的圆心至所述放卷机身(10)的进口端一侧的距离等于所述放卷导轮(12)直径长度;所述一版模压装置(2)包括一版模压机身(20)、第一进口下导轮(21)、第一进口上导轮(22)、第一模压辊(23)、第一冷却辊(24)、第一出口导轮(25)以及第一冷热双温辊(26);所述第一冷却辊(24)设置于所述一版模压机身(20)的中部;所述第一冷却辊(24)顶端与所述第一模压辊(23)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模压辊(23)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冷热双温辊(26)底端连接;所述第一冷热双温辊(26)部分区域穿过所述一版模压机身(20)的顶部;所述第一进口下导轮(21)和所述第一进口上导轮(22)设置于所述一版模压机身(20)的进口端一侧,且所述第一进口下导轮(21)的圆心在所述第一进口上导轮(22)圆心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出口导轮(25)设置于所述一版模压机身(20)的出口端一侧,且所述第一出口导轮(25)的圆心与所述第一进口上导轮(22)的圆心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模压辊(23)的圆心高度略低于所述第一出口导轮(25)的圆心高度;所述第一进口下导轮(21)的圆心高度略低于所述第一冷却辊(24)的圆心高度;所述第一冷热双温辊(26)分为第一冷区(261)和第一热区(262);所述第一热区(262)的面积是所述第一冷区(261)面积的9-10倍;所述二版模压装置(3)包括二版模压机身(30)、第二进口下导轮(31)、第二进口上导轮(32)、第二模压辊(33)、第二冷却辊(34)、第二出口上导轮(35)、第二冷热双温辊(36)以及第二出口下导轮(37);所述第二冷却辊(34)设置于所述二版模压机身(30)的中部;所述第二冷却辊(34)顶端与所述第二模压辊(33)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模压辊(33)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冷热双温辊(36)底端连接;所述第二冷热双温辊(36)部分区域穿过所述二版模压机身(30)的顶部;所述第二进口下导轮(31)和所述第二进口上导轮(32)设置于所述二版模压机身(30)的进口端一侧,且所述第二进口下导轮(31)的圆心在所述第二进口上导轮(32)的圆心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出口上导轮(35)和所述第二出口下导轮(37)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赞冯杰蒋何峰周振烈张勇军杜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金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