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晓双专利>正文

一种扁形电缆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8190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形电缆制造装置,其结构包括:放线设备、前束线设备、前牵引设备、缆芯、模具、内屏层挤出机、绝缘层挤出机、液料称、粒料称、输送管、冷却水槽、后牵引设备、后束线设备、收线设备,缆芯依次经过放线设备、前束线设备、前牵引设备、模具、冷却水槽、后牵引设备、后束线设备与收线设备,模具上端装设有内屏层挤出机与绝缘层挤出机,内屏层挤出机、绝缘层挤出机通过输送管与模具相连接,绝缘层挤出机上端装设有液料称与粒料称;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扁形电缆制造装置,能够实现模具内屏层与绝缘层分流体的自动开闭,优化电缆装置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扁形电缆制造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扁形电缆制造装置,属于电缆制造

技术介绍
电缆的制造与大多数机电产品的生产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机电产品通常采用将另件装配成部件、多个部件再装配成单台产品,产品以台数或件数计量。电线电缆是以长度为基本计量单位。所有电线电缆都是从导体加工开始,在导体的外围一层一层地加上绝缘、屏蔽、成缆、护层等而制成电线电缆产品。产品结构越复杂,叠加的层次就越多。现有技术的电缆制造设备在为缆芯导体包覆内屏层与绝缘层等包覆层时,无法实现内屏层分流体与绝缘层分流体的自动开闭,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形电缆制造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电缆制造设备存在着在为缆芯导体包覆内屏层与绝缘层等包覆层时,无法实现内屏层分流体与绝缘层分流体的自动开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扁形电缆制造装置,其结构包括:放线设备、前束线设备、前牵引设备、缆芯、模具、内屏层挤出机、绝缘层挤出机、液料称、粒料称、输送管、冷却水槽、后牵引设备、后束线设备、收线设备,所述放线设备、前束线设备、前牵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扁形电缆制造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扁形电缆制造装置,其结构包括:放线设备(1)、前束线设备(2)、前牵引设备(3)、缆芯(4)、模具(5)、内屏层挤出机(6)、绝缘层挤出机(7)、液料称(8)、粒料称(9)、输送管(10)、冷却水槽(11)、后牵引设备(12)、后束线设备(13)、收线设备(14),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设备(1)、前束线设备(2)、前牵引设备(3)、缆芯(4)、模具(5)、冷却水槽(11)、后牵引设备(12)、后束线设备(13)与收线设备(14)处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缆芯(4)依次经过放线设备(1)、前束线设备(2)、前牵引设备(3)、模具(5)、冷却水槽(11)、后牵引设备(12)、后束线设备(13)与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形电缆制造装置,其结构包括:放线设备(1)、前束线设备(2)、前牵引设备(3)、缆芯(4)、模具(5)、内屏层挤出机(6)、绝缘层挤出机(7)、液料称(8)、粒料称(9)、输送管(10)、冷却水槽(11)、后牵引设备(12)、后束线设备(13)、收线设备(14),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设备(1)、前束线设备(2)、前牵引设备(3)、缆芯(4)、模具(5)、冷却水槽(11)、后牵引设备(12)、后束线设备(13)与收线设备(14)处于同一中心线上,所述缆芯(4)依次经过放线设备(1)、前束线设备(2)、前牵引设备(3)、模具(5)、冷却水槽(11)、后牵引设备(12)、后束线设备(13)与收线设备(14),所述模具(5)上端装设有内屏层挤出机(6)与绝缘层挤出机(7),所述内屏层挤出机(6)、绝缘层挤出机(7)通过输送管(10)与模具(5)相连接,所述绝缘层挤出机(7)上端装设有液料称(8)与粒料称(9),所述液料称(8)、粒料称(9)通过输送管(10)与绝缘层挤出机(7)相连接;所述模具(5)由模口(51)、调偏环(52)、调偏螺钉(53)、前端盖(54)、连接法兰(55)、模体(56)、支架(57)、内屏层分流体流道(58)、隔热套(59)、绝缘层分流体流道(510)、固定螺栓(511)、后端盖(512)、绝缘层分流体加热套(513)、绝缘层分流体导胶管(514)、绝缘层分流体开闭机构(515)、内屏层分流体加热套(516)、内屏层分流体导胶管(517)、内屏层分流体开闭机构(518)组成,所述模体(56)前后分别装设有前端盖(54)与后端盖(512),所述前端盖(54)、后端盖(512)通过连接法兰(55)与模体(5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法兰(55)上等距设有固定螺栓(511),所述固定螺栓(511)与连接法兰(55)固定连接,所述前端盖(54)中部设有模口(51),所述调偏环(52)通过调偏螺钉(53)与前端盖(54)固定连接,所述模体(56)底端等距装设有两个支架(57),所述支架(57)与模体(56)相焊接,所述模体(56)外侧装设有隔热套(59),所述隔热套(59)与模体(56)与相贴合,所述模体(56)内部设有内屏层分流体流道(58)与绝缘层分流体流道(510),所述内屏层分流体流道(58)与绝缘层分流体流道(510)处于同一中心线上且相通连接,所述内屏层分流体流道(58)上端设有内屏层分流体导胶管(517),所述内屏层分流体导胶管(5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双张朋亮李钊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