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极管引脚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接成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二极管引脚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二极管弯脚成型工艺,在市场上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工艺,并且自动化设备也多种多样,能解决产品多样化的成型工艺。但缺点也很明显,适合大批量、少品种的产品,且必须是编带料产品,对引脚的粗细也有局限,不能普及到所有产品。并且设备费用也较高,不可能对所用产品都规格化、自动化生产。通常对于小批量产品及返修增补的情况,多数是采用手工弯形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尺寸精度难以保证,影响产品质量,而且效率低下,劳动强度也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效的二极管引脚成型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二极管引脚成型装置,包括上模、型腔模块和下模,所述的上模顶部与压接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型腔模块底部通过弹性机构与下模顶部的腔体连接,所述的下模固定在压接机的工作台面上,用于放置二极管引脚,所述的上模与下模压接面与竖直面不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机构为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模与下模压接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1°。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模顶面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极管引脚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型腔模块(2)和下模(3),所述的上模(1)顶部与压接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型腔模块(2)底部通过弹性机构与下模(3)顶部的腔体连接,所述的下模(3)固定在压接机的工作台面上,用于放置二极管引脚,所述的上模(1)与下模(3)压接面与竖直面不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极管引脚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型腔模块(2)和下模(3),所述的上模(1)顶部与压接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的型腔模块(2)底部通过弹性机构与下模(3)顶部的腔体连接,所述的下模(3)固定在压接机的工作台面上,用于放置二极管引脚,所述的上模(1)与下模(3)压接面与竖直面不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极管引脚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机构为弹簧(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极管引脚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1)与下模(3)压接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极管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超,方超,孙杰,张凡,曹剑峰,何国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