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轮胎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6809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泡轮胎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轮胎配方技术领域。其首先将橡胶、炭黑、白炭黑、ZnO、硬脂酸、对苯二胺类防老剂和酮胺类防老剂加入密炼机中,进行母胶混炼;随后加入硫磺、次磺酰胺类促进剂、防焦剂CTP和发泡剂,最后得到产品发泡轮胎胎面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胎面配方中加入与硫化速度相匹配的有机或者无机发泡剂如发泡剂H,以发泡的方式增加胎冠内部以及胎面外部的有效散热面积,减少热积聚造成的肩空、冠空现象。这种设计方式给结构设计人员留下了更大操作空间,比如可以通过增加花纹深度、提高行驶面宽,增加花纹饱和度等等措施提升轮胎的行驶里程,提升轮胎的品质。此外,这种发泡的胎面还能够改善轮胎的噪声,提升轮胎的抗湿滑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泡轮胎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泡轮胎胎面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轮胎配方

技术介绍
轮胎在行驶过程中,胎面与路面直接接触,周期性的压缩变形导致轮胎胎冠持续升温,并最终发生肩空、冠空破坏。影响胎冠升温的因素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涉及轮胎的行驶速度、载重量、行驶时间以及路面状况;内部因素涉及轮胎胎面配方的粘弹生热大小、胎面花纹的结构形式等等。在外部条件一定的条件下,胎面胶料的粘弹性对生热有重大贡献。对胎面胶而言,生热、湿滑以及耐磨性是传统的“魔鬼”三角,为了达到优良的耐磨性,通常需要填充中高比表面积、高结构炭黑,而这种填料的加入导致胶料的生热更高。橡胶为热的不良导体,轮胎胎冠内部胶料排布紧密,不利于热量传导,也导致温度不断积聚、升高。中长途真空胎、承载型轮胎、高速半钢胎的结构设计者们通常通过花纹调整,比如增加花纹有效散热面积,采用更窄的行驶面宽或者更浅的花纹深度来降低生热造成的肩空、冠空病象。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胶料的散热性能,但是却损伤了胎面的耐磨性能。不仅如此,肩空、冠空仍然在三包胎比率中居高不下,胎冠的散热问题仍然是轮胎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发泡轮胎胎面胶,其特征是配方比例按重量份计如下:橡胶100份、炭黑40~53份、白炭黑0~20份、ZnO 2~5份、硬脂酸2~4份、对苯二胺类防老剂1.5~2份、酮胺类防老剂2~3份,硫磺1~1.3份、次磺酰胺类促进剂1.5~2份、防焦剂CTP 0.2~0.5份,发泡剂 0.3~5份;其首先将橡胶、炭黑、白炭黑、ZnO、硬脂酸、对苯二胺类防老剂和酮胺类防老剂加入密炼机中,进行母胶混炼;随后加入硫磺、次磺酰胺类促进剂、防焦剂CTP和发泡剂,最后得到产品发泡轮胎胎面胶。

【技术特征摘要】
1.发泡轮胎胎面胶,其特征是配方比例按重量份计如下:橡胶100份、炭黑40~53份、白炭黑0~20份、ZnO2~5份、硬脂酸2~4份、对苯二胺类防老剂1.5~2份、酮胺类防老剂2~3份,硫磺1~1.3份、次磺酰胺类促进剂1.5~2份、防焦剂CTP0.2~0.5份,发泡剂0.3~5份;其首先将橡胶、炭黑、白炭黑、ZnO、硬脂酸、对苯二胺类防老剂和酮胺类防老剂加入密炼机中,进行母胶混炼;随后加入硫磺、次磺酰胺类促进剂、防焦剂CTP和发泡剂,最后得到产品发泡轮胎胎面胶。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发泡轮胎胎面胶,其特征是:所述橡胶为天然橡胶、顺丁橡胶和丁苯橡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发泡轮胎胎面胶,其特征是:所述炭黑为N234、N220、N134和N115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发泡轮胎胎面胶,其特征是:所述发泡剂为亚硝基类化合物。5.如权利要求4所述发泡轮胎胎面胶,其特征是:所述发泡剂为发泡剂H。6.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发泡轮胎胎面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计步骤如下:(1)母炼:a、一段母胶炼胶:依次将橡胶100份、炭黑40~53份、白炭黑0~20份、ZnO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