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ew type of flavonoid derived polymer nanomaterial. The nanomaterial is composed of a hydrophobic flavone small molecule through the joint arm and a heparin like polysaccharide molecule together to form a two Pro graft polymer, which is self-assembled in a water medium, and constitutes a cascade strategy for the nano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Hydrophobic tumor therapy drugs have been loaded into a nanoscale system,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ater solubility, stability and targeting of hydrophobic tumor therapy drugs in the body, and achieve its two cascade strategy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 The nanoscale system with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tumor therapy can also be combined and flexible in accordance with clinical needs to achieve its three cascade strategy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in order to achieve a tumor treatment model with multiple treatments, maximizing and optimizing the anti-tumor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黄酮衍生聚合物纳米药物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新型黄酮衍生聚合物纳米药物的构建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肿瘤的多药耐药、异质性及其与微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等是当下肿瘤治疗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单用某一种治疗方式可能难以实现较好的抗肿瘤效果。目前在临床上,肿瘤治疗的三大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以上手段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但同时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缺陷,如手术切除时难以切除微小病灶、容易复发,放射治疗周期长、易损害免疫功能和正常细胞,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等。近年来,一些新机制、新靶点的发现让更多元的组合治疗策略成为可能。不同机制的治疗手段或肿瘤治疗药物“多管齐下”,能有效弥补单一疗法的局限性,提高肿瘤杀伤效果,降低肿瘤耐药性和复发几率。抗血管生成治疗被称为“第四种”肿瘤治疗的有效策略。其病理生理基础在于:当肿瘤细胞生长超过1-3mm3时,如果缺乏供养血管,肿瘤细胞将因缺乏充足的营养物质而停止生长甚至逐渐死亡。为了从机体获取更多营养物质,肿瘤细胞会分泌VEGF、bF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诱导内皮细胞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黄酮衍生聚合物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以天然疏水性黄酮类小分子为出发点,通过化学合成得到黄酮类小分子的氨基化衍生物,再与肝素类多糖的羧基共价连接,得到新型肝素‑黄酮衍生聚合物,进而制备新型黄酮衍生聚合物纳米药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黄酮衍生聚合物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以天然疏水性黄酮类小分子为出发点,通过化学合成得到黄酮类小分子的氨基化衍生物,再与肝素类多糖的羧基共价连接,得到新型肝素-黄酮衍生聚合物,进而制备新型黄酮衍生聚合物纳米药物。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新型黄酮衍生聚合物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基于该新型黄酮衍生聚合物纳米药物,可在肿瘤治疗中实现多级联用策略;所述的新型肝素-黄酮衍生聚合物在水性介质中自组装得到的新型黄酮衍生聚合物纳米药物,其本身可作为抗肿瘤、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构成基于该新型黄酮衍生聚合物纳米药物的、在肿瘤治疗中的一级联用策略;该纳米药物还可作为载体,通过各种分子间相互作用,物理装载含有芳香共轭结构的疏水性肿瘤治疗药物,使多种作用机制的肿瘤治疗药物纳入一个纳米体系,以此构成基于该新型黄酮衍生聚合物纳米药物的、在肿瘤治疗中的二级联用策略;装载不同肿瘤治疗药物的纳米体系可按临床需要继续灵活组合,以此构成基于该新型黄酮衍生聚合物纳米药物的、在肿瘤治疗中的三级联用策略。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新型黄酮衍生聚合物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疏水性黄酮类小分子包括白杨素、黄芩素、汉黄芩素、槲皮素、甘草素、大豆素、葛根素、芹菜素、陈皮素;所述的肝素类多糖包括未分级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及脱硫酸化肝素。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新型黄酮衍生聚合物纳米药物,其特征在于新型肝素-黄酮衍生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含有游离氨基的溴化物连接臂溶于适当有机溶剂,加入适量氨基保护剂,随后加入适量活化剂和适量三乙胺,控制反应条件至反应完全,分别用酸性洗液、碱性洗液和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或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旋干有机溶剂,得到粘稠液体,即为中间体I;(2)将天然疏水性黄酮类小分子溶于适当有机溶剂,加入适量活化剂,加入适量中间体I,控制反应条件至反应完全,加大量水使沉淀析出,乙酸乙酯萃取,干燥,旋干后得到中间体II;(3)将中间体II溶于适当有机溶剂,加入适量氨基脱保护剂,控制反应条件至反应完全,加入沉淀剂,所得沉淀洗涤、采用适当干燥方法干燥后,得到中间体III;(4)将肝素类多糖溶于适当溶剂中,在惰性气体保护和冰浴条件下,加入适量羧基活化剂;再加入适量中间体III,加入适量三乙胺;控制反应条件至反应完全,使用离心或滤膜除去不溶物后,用适当沉淀剂沉淀;收集沉淀,加水复溶,装入透析袋用单蒸水透析,透析完毕后采用适当干燥方法除去水分,即得新型肝素-黄酮衍生聚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书4所述的新型肝素-黄酮衍生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溴化物连接臂包括中间碳原子数为2~6个的亚烷基溴胺及其氢溴酸盐或盐酸盐;所述的适当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所述的氨基保护剂选自二碳酸二叔丁酯、氯甲酸苄酯;所述的适量氨基保护剂是指其与溴化物连接臂的摩尔比为1~5∶1;所述的活化剂选自N,N-二甲基-4-吡啶胺、4-吡咯烷基吡啶、1-羟基苯并三唑;所述的适量活化剂是指其与溴化物连接臂的摩尔比为1~5∶5;所述的适量三乙胺是指其与溴化物连接臂的摩尔比为1~5∶1;所述的酸性洗液为0.01~0.5mol/L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碱性洗液为碳酸氢钠饱和溶液;所述的反应条件为10~30℃;步骤(2)中所述的适当有机溶剂为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体系;所述的活化剂为碳酸钾、碳酸钠;所述的适量活化剂是指其与疏水性黄酮类小分子的摩尔比为1~5∶1;所述的适量中间体I是指其与疏水性黄酮类小分子的摩尔比为1~5∶1;所述的反应条件为35~10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