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猕猴桃抗溃疡病双向脱毒大苗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4836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猕猴桃抗溃疡病双向脱毒大苗生产方法:首先将抗溃疡病猕猴桃砧木茎尖脱毒及组培,生产达到一定标准的专用砧木苗;通过脱毒及组培技术,建立接穗品种的无溃疡病采穗圃,通过隔离种植及周期性检测保证采穗圃内接穗品种不携带猕猴桃溃疡病病原;砧木及接穗经检测均无溃疡病感染的情况下进行嫁接,培育成抗溃疡病的双向脱毒成苗。针对目前红肉猕猴桃及黄肉猕猴桃多数易感溃疡病的严重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猕猴桃苗木带病交叉感染的问题,满足新建红肉及黄肉猕猴桃果园或更新老果园过程中对抗溃疡病苗木的需求,是解决目前猕猴桃生产中主栽品种的溃疡病爆发及毁园问题的最佳方案,可作为商业用途在生产上的大规模使用。

Production method of kiwifruit anti ulcer two way virus free big seedl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directional detoxification seedlings of kiwifruit ulcer disease: first, the stem tip of the anti ulcer kiwi fruit rootstock is detoxified and tissue culture, and the special rootstock seedlings are produced to a certain standard. By detoxification and tissue culture, the scion of the scion variety is set up, and it is protected by isolation planting and periodic detection. It is proved that the scion varieties in the ear collection nurseries do not carry the pathogen of the kiwifruit ulcers, and the rootstock and scion are grafted without the infection of the ulcers, and the bi-directional detoxified seedlings of the anti ulcer disease are cultivat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most susceptible ulcers of Actinidia chinensis and Actinidia chinensis, the present invention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ross infection of the disease of Kiwi seedlings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ly-built red meat and the Yellow meats or the old orchard in the process of renewing the old orchard, and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duction of the kiwi fruit. The best option for the outbreak of canker disease and the problem of garden destruction can be used as a commercial use in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猕猴桃抗溃疡病双向脱毒大苗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猕猴桃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猕猴桃抗溃疡病双向脱毒大苗生产方法,应用到猕猴桃抗溃疡病苗木生产中。
技术介绍
猕猴桃作为一种独特的功能性水果,近10年以来在中国的栽培面积和消费量突飞猛进,其重要性仍在上升,超越了其它传统小宗水果。中国也是猕猴桃的主要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溃疡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iae,简写Psa)引起的恶性传染性细菌病害,近几年先后在意大利、新西兰爆发,在我国造成的危害也呈现迅速增加的趋势,具有发生范围广、传播迅速、致病性强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极易在短期内造成大面积树体死亡。在当前我国园艺类作物种苗繁育和引种现状下,各主产区、新种植区交叉感染极其严重,2016年已经感染约3000公顷,造成近4.5亿元人民币损失。我国目前的主栽品种结构正在朝着高品质升级调整,一批优质品种的商业种植面积增长迅速,传统老品种面积降低,经济效益随之提高明显。但是,正在形成的新型品种结构中,多数主栽品种易感溃疡病,例如“红阳”、“Hort16A”、“华优”、“翠香”等都属于易感品种,感染果园逐年增多,呈蔓延趋势。从防治的效果看,铜制剂和链霉素等抗生素是目前猕猴桃溃疡病最常用的化学药剂,但多项研究证实,这两种试剂虽然可以杀死Psa病原菌,但对于已进入猕猴桃组织器官的溃疡病病原菌毫无办法,且容易使猕猴桃产生药害,产生抗药性。因此,当前的猕猴桃产业品种结构调整,一方面提高了行业的经济效益,但同样增大了整个产业的溃疡病系统性风险。借鉴其它农作物或者果树作物的重大病害防治及其基础研究经验,可以预料,通过品种选育综合现有品种高品质特点及抗溃疡病性状的新品种尚需较长时间,于是如何解决当前溃疡病蔓延问题成为最大的难点。分析我国猕猴桃产业的种苗供应体系及商业化市场,不难看出,由于国内大量使用传统嫁接苗,其生产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使用野外收集的混杂野生猕猴桃种子育苗,嫁接所用品种接穗来源混乱,导致来自于疫区感病果园的接穗进入新建园区,而苗木的引种流通实际上是完全放开的状态,导致带病苗木到处交叉感染,直到开始挂果才表现出溃疡病症状,很多果园多年经济投入却不得不毁园,投资者损失惨重。基于以上背景,本专利技术通过筛选抗病砧木,综合多项技术,形成科学、有效的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在解决当前猕猴桃产业的溃疡病风险方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猕猴桃抗溃疡病双向脱毒大苗生产方法,解决猕猴桃苗木传统生产技术中“疫区接穗交叉感染导致苗木携带溃疡病风险,砧木、接穗同时不抗病导致感染后毁园”等问题。通过本方法生产的双向脱毒嫁接苗不携带溃疡病,同时由于使用了抗溃疡病砧木,采取大苗高位嫁接,使树体对溃疡病抗性明显增强,且能提高商品果的标准化程度,最大程度降低溃疡病风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猕猴桃抗溃疡病双向脱毒大苗生产方法在已感染溃疡病果园改造中的应用。我国已有250万亩猕猴桃种植面积,15年以上老果园有10-20万亩,这些老果园品种老化,经济效益低,一部分种植户已经开始更换黄肉或红肉品种,希望通过提高品种的市场价值提高经济收入。而目前的黄肉或红肉品种多数不抗溃疡病,而连根挖出重新建园成本太大,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保留强大根系,通过中间抗性砧木与二次嫁接脱毒品种接穗的方式,也最大程度上降低重建成本,降低溃疡病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种猕猴桃抗溃疡病双向脱毒大苗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猕猴桃抗溃疡病砧木苗生产:取筛选出的抗溃疡病猕猴桃砧木的新梢顶端茎尖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将组培苗培育成大苗,形成脱毒的抗溃疡病的砧木大苗;(2)猕猴桃品种脱毒苗生产:将接穗品种的新梢顶端茎尖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生成组培苗,经检测不携带溃疡病病原菌的组培苗在设置于采穗园中的隔离网室中定植,并定期抽样检测接穗品种以确保不携带溃疡病病原菌,培育成脱毒的接穗母树;(3)抗溃疡病大苗嫁接及成苗生产:在脱毒的砧木大苗及接穗品种苗达到嫁接标准后,砧木及接穗经检测均无溃疡病感染的情况下进行嫁接,培育成抗溃疡病的双向脱毒成苗。进一步地,砧木苗嫁接标准为:在距离地面根茎部位1.6米处,主干直径大于或等于0.8厘米,接穗的嫁接位置为距离砧木根茎部位1.6米以上,1.8米以下,采用劈接或腹接。进一步地,上述抗溃疡病猕猴桃砧木由下述方法筛选而得:(1)枝条筛选:在半木质化当年营养枝的枝条下部打孔至皮层,接种Psa-V菌液后置于培养箱内培养,第20天调查各枝条的感病情况,根据枝条的感病症状确定不同的感染率:感染率0:无褐化及腐烂症状感染率10%:皮层组织仅出现褐色、变软、隆起或龟裂感染率33%:皮孔向外溢出乳白色液体,并出现褐色、变软感染率66%:菌液与汁液结合变红褐色,韧皮部变黑褐色感染率100%:韧皮部腐烂,木质部变为黑褐色平均感染率=∑(相同感染率的病枝数×感染率)/(调查的枝条总数)根据枝条感病情况划分为不同的发病等级:0级:无症状1级:1/3部分发病或萎蔫,主干病斑不超过茎围的1/32级:1/3-1/2发病或萎蔫,主干病斑不超过茎围的1/3-1/23级:2/3-4/5发病或萎蔫,主干病斑不超过茎围的1/2-3/44级:全株死亡病情指数=∑(病枝数×病级)/(调查的总枝数×最高级别)选取枝条平均感病率低于或等于10%,且病情指数≦5的材料用于下一步的幼苗筛选;(2)幼苗筛选:幼苗长到5-7片叶,真叶长度达到20cm以上时开始用于筛选,在最大3个叶片的主叶脉针刺接种Psa-V菌液后置于培养箱内培养,第20天统计平均感染率,根据幼苗以下症状确定不同的感染率:感染率0:无症状感染率10%:叶片仅出现白色病斑感染率33%:叶片黄化且出现褐色病斑感染率66%:叶片枯死,茎部出现腐烂感染率100%:叶片枯死脱落、茎腐烂、幼苗濒临死亡平均感染率=∑(相同感染率的苗数×感染率)/(调查苗总数)选取平均感染率低于或等于10%的材料作为抗溃疡病猕猴桃砧木。进一步地,上述猕猴桃接穗品种为中华猕猴桃红肉品种或黄肉品种,红肉猕猴桃包括但不限于当前栽培品种:‘红阳’、‘红华’、‘东红’、‘红昇’、‘楚红’、‘晚红’、‘脐红’及‘金红50’,黄肉猕猴桃品种包括但不限于当前栽培品种:‘华优’、‘金艳’、‘Hort16A’(国内称‘金果’)、‘金桃’、‘金硕’、‘武植3号’等。进一步地,上述猕猴桃抗溃疡病砧木为金魁,还可以是筛选出来的新材料,比如Kr-1、Hr-1、Wild-4等。进一步地,抗溃疡病砧木苗由组培苗培育成大苗的方法如下:将组培苗依次移栽至育苗穴盘、营养钵、大营养钵进行培育,苗高度达到20厘米时,使用水肥一体结合滴灌,N:P:K=15-18:15-18:15-18复合肥工作浓度0.2-0.4%,每周施肥一次,施用量为20-50升/株/次,每个月使用干基40%的腐殖酸肥一次,工作浓度为0.05%,施用量为200-400升/株/次;幼苗高度超过30厘米时,用棉线从基部牵引,使幼苗直立单头生长;苗高超过1米后,复合肥工作浓度加至每周每次0.5%,干基40%的腐殖酸肥每15天滴灌一次;苗高达到1-1.5米时,根据生长强度掐尖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猕猴桃抗溃疡病双向脱毒大苗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猕猴桃抗溃疡病砧木苗生产:取筛选出的抗溃疡病猕猴桃砧木的新梢顶端茎尖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将组培苗培育成大苗,形成脱毒的抗溃疡病的砧木大苗;(2)猕猴桃品种脱毒苗生产:将接穗品种的新梢顶端茎尖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生成组培苗,经检测不携带溃疡病病原菌的组培苗在设置于采穗园中的隔离网室中定植,并定期抽样检测接穗品种以确保不携带溃疡病病原菌,培育成脱毒的接穗母树;(3)抗溃疡病大苗嫁接及成苗生产:在脱毒的砧木大苗及接穗品种苗达到嫁接标准后,砧木及接穗经检测均无溃疡病感染的情况下进行嫁接,培育成抗溃疡病的双向脱毒成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猕猴桃抗溃疡病双向脱毒大苗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猕猴桃抗溃疡病砧木苗生产:取筛选出的抗溃疡病猕猴桃砧木的新梢顶端茎尖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将组培苗培育成大苗,形成脱毒的抗溃疡病的砧木大苗;(2)猕猴桃品种脱毒苗生产:将接穗品种的新梢顶端茎尖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生成组培苗,经检测不携带溃疡病病原菌的组培苗在设置于采穗园中的隔离网室中定植,并定期抽样检测接穗品种以确保不携带溃疡病病原菌,培育成脱毒的接穗母树;(3)抗溃疡病大苗嫁接及成苗生产:在脱毒的砧木大苗及接穗品种苗达到嫁接标准后,砧木及接穗经检测均无溃疡病感染的情况下进行嫁接,培育成抗溃疡病的双向脱毒成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猕猴桃抗溃疡病双向脱毒大苗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砧木苗嫁接标准为:在距离地面根茎部位1.6米处,主干直径大于或等于0.8厘米,接穗的嫁接位置为距离砧木根茎部位1.6米以上,1.8米以下,采用劈接或腹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猕猴桃抗溃疡病双向脱毒大苗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溃疡病猕猴桃砧木由下述方法筛选而得:(1)枝条筛选:在半木质化当年营养枝的枝条下部打孔至皮层,接种Psa-V菌液后置于培养箱内培养,第20天调查各枝条的感病情况,根据枝条的感病症状确定不同的感染率:感染率0:无褐化及腐烂症状感染率10%:皮层组织仅出现褐色、变软、隆起或龟裂感染率33%:皮孔向外溢出乳白色液体,并出现褐色、变软感染率66%:菌液与汁液结合变红褐色,韧皮部变黑褐色感染率100%:韧皮部腐烂,木质部变为黑褐色平均感染率=∑(相同感染率的病枝数×感染率)/(调查的枝条总数)根据枝条感病情况划分为不同的发病等级:0级:无症状1级:1/3部分发病或萎蔫,主干病斑不超过茎围的1/32级:1/3-1/2发病或萎蔫,主干病斑不超过茎围的1/3-1/23级:2/3-4/5发病或萎蔫,主干病斑不超过茎围的1/2-3/44级:全株死亡病情指数=∑(病枝数×病级)/(调查的总枝数×最高级别)选取枝条平均感病率低于或等于10%,且病情指数≦5的材料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昌满玉萍何仕松李黎吴世权雷瑞高祖平潘慧钟彩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