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745800 阅读:1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9:09
一种剥离方法,其是自层叠体剥离第1光学薄膜的剥离方法,其中,该层叠体具有:基板;以及所述第1光学薄膜,该第1光学薄膜粘接在该基板的一侧的面上,在该剥离方法中,所述第1光学薄膜具有光轴,将具有光轴的第2光学薄膜以该第1光学薄膜的光轴和所述第2光学薄膜的光轴交叉的方式粘接在所述第1光学薄膜的与基材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将所述第1光学薄膜与所述第2光学薄膜一起剥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剥离方法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主张2016年3月30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068909号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编入本申请说明书的记载。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层叠体剥离光学薄膜的剥离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能够适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部的面板,已知有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显示面板等。作为上述面板,能够使用这样的层叠体,该层叠体具有:基板,其由硬质玻璃板等形成;以及偏振板等具有光轴的光学薄膜,其借助粘合剂粘接于该基板的一侧的面或者两侧的面。这种层叠体通过在基板粘接光学薄膜而制造出来,并在制造后进行检查。像这样粘接在基板的光学薄膜通常形成为比基板小。在上述检查中,存在发现粘接的光学薄膜的污染、破损,或者空气、异物混入该偏振板和基板之间等不良情况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通过自液晶显示面板等剥离光学薄膜,从而将得到的基板再利用于另外的液晶显示面板等的制造中。像这样地剥离光学薄膜,通常被称为再加工。不过,像这样在自层叠体剥离光学薄膜时,存在剥离时光学薄膜裂开(破裂),其一部分残留在基板上的情况。在此,如通常所知那样,粘接于基板的光学薄膜本来是没有剥离的打算的,为了使其不易被剥离,以牢固的粘接力将其粘接在基板。因此,在欲使光学薄膜自基板剥离时,会对光学薄膜施加很大的力,该力的施加方法会导致光学薄膜裂开。近年,特别是正在进行光学薄膜的薄型化,使得光学薄膜更容易裂开。在此,提案有在抑制膜的破裂的同时,自层叠体剥离该膜的方法。例如,作为自相当于在基板粘接有光学薄膜而成的电光面板的层叠体剥离光学薄膜的剥离方法,提案有如下剥离方法:利用基板按压刀按压剥离了光学薄膜的基板的表面,一边利用膜按压辊隔着光学薄膜按压层叠体,一边使该层叠体振动,从而剥离光学薄膜。采用该剥离方法,能够抑制光学薄膜的破裂(专利文献1参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開2009-29561号公報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剥离方法那样,即使利用基板按压刀按压基板,并一边利用膜按压辊按压层叠体一边使层叠体振动来剥离光学薄膜,也还存在使该光学薄膜破裂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状况,以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光学薄膜裂开的同时将该光学薄膜简单地自基板剥离的剥离方法为课题。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人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发现即使欲使用上述那样的按压构件来剥离光学薄膜,也存在光学薄膜破裂的情况。为了抑制该破裂,针对加强用的膜的适用,本专利技术人们进行了认真探讨。其结果发现,在将具有光轴的第2光学薄膜粘接在层叠于基板上的具有光轴的第1光学薄膜的情况下,与不粘接该第2光学薄膜的情况相比,第1光学薄膜难以破裂。并且,在将具有光轴的第2光学薄膜以彼此的光轴交叉的方式粘接在层叠于基板上的具有光轴的第1光学薄膜的情况下,与以这些光轴呈平行的方式粘接的情况相比,在将第1光学薄膜与第2光学薄膜一起自基板剥离时,第1光学薄膜难以破裂。在此,若考虑加强要剥离的第1光学薄膜这一点,则期望将与第1光学薄膜大小相同的第2光学薄膜作为加强用的膜进行粘接。不过,当为了形成与第1光学薄膜大小相同的第2光学薄膜而进行切断时,存在产生切屑的可能性,为了除去该切屑还需要花费工夫。而且,除像这样花费工夫之外,还会伴随废弃部分的产生,从成本角度也不期望。在此,本专利技术人们进一步认真研究,发现:像在光学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成组的偏振板那样,将本来成组地使用的光学薄膜,即在各表面侧具有粘接层的光学薄膜中的一个光学薄膜作为在第1光学薄膜的剥离(再加工)时的加强用的膜(第2光学薄膜)转用,无需特意制作大小相同的第2光学薄膜就可以,因此,能够省去切断的工夫,也能降低成本。而且,在像这样转用时,如上所述,与例如使用与作为剥离的对象的偏振板对应的偏振板(光轴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的偏振板)的情况(平行尼科耳)相比,在使用相当于与作为剥离的对象的偏振板成对的偏振板(光轴的延伸方向彼此正交)的偏振板的情况下(交叉尼科耳),在剥离时第1光学薄膜更加难以破裂。并且,基于以上发现,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剥离方法,其是自层叠体剥离第1光学薄膜的剥离方法,其中,该层叠体具有:基板;以及所述第1光学薄膜,该第1光学薄膜粘接在该基板的一侧的面上,在该剥离方法中,所述第1光学薄膜具有光轴,将具有光轴的第2光学薄膜以该第1光学薄膜的光轴和所述第2光学薄膜的光轴交叉的方式粘接在所述第1光学薄膜的、与所述基板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将所述第1光学薄膜与所述第2光学薄膜一起剥离。在上述结构的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光学薄膜以及所述第2光学薄膜为矩形形状,所述第2光学薄膜构成为: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2光学薄膜与所述第1光学薄膜为相同大小,并且,在以所述第2光学薄膜的各角部和所述第1光学薄膜的各角部分别一致的方式使所述第2光学薄膜与所述第1光学薄膜重叠时,所述第2光学薄膜的光轴与所述第1光学薄膜的光轴交叉。在上述结构的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第2光学薄膜是与粘接于所述基板的与所述第1光学薄膜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且用于同所述基板以及所述第1光学薄膜一起构成光学显示装置的薄膜相同的薄膜。在上述结构的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光学薄膜以及所述第2光学薄膜为偏振板。在上述结构的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以所述第1光学薄膜的光轴和所述第2光学薄膜的光轴以89.0°~91.0°的角度交叉的方式,将所述第2光学薄膜粘接于所述第1光学薄膜。在上述结构的剥离方法中,优选的是,第2光学薄膜为检查不良品。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剥离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在抑制光学薄膜裂开的同时将该光学薄膜自基板简单地剥离。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适用本实施方式的剥离方法的层叠体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层叠体的层结构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层叠体中的第1光学薄膜的层结构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图4是表示第2光学薄膜的层结构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图5是表示在第1光学薄膜粘接第2光学薄膜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图6是表示在第1光学薄膜粘接第2光学薄膜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俯视图。图7是表示在第1光学薄膜粘接第2光学薄膜的状态的一例的概略侧视图。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剥离方法所使用的剥离装置卷挂有自剥离起点剥离的第1光学薄膜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图9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剥离方法所使用的剥离装置卷挂有自剥离起点剥离的第1光学薄膜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图10是表示通过卷取构件的旋转,进一步使第1光学薄膜剥离,且将剥离的第1光学薄膜依次卷取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图11是表示通过卷取构件的旋转使第1光学薄膜全部剥离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图12是表示在比较例1中在第1光学薄膜粘接第2光学薄膜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剥离方法。首先,在本实施方式的剥离方法中说明要剥离第1光学薄膜的层叠体。如图1以及图2所示,层叠体30具有:矩形形状的基板31、粘接在该基板31的一侧的面31a上的第1光学薄膜33。基板31是层叠第1光学薄膜33的构件,基板31形成得比第1光学薄膜33大。作为基板31,例如,能够列举硬质玻璃等。第1光学薄膜33是具有光轴的膜。只要第1光学薄膜33是具有光轴的光学薄膜,就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剥离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剥离方法,其是自层叠体剥离第1光学薄膜的剥离方法,其中,该层叠体具有:基板;以及所述第1光学薄膜,该第1光学薄膜粘接在该基板的一侧的面上,在该剥离方法中,所述第1光学薄膜具有光轴,将具有光轴的第2光学薄膜以该第1光学薄膜的光轴和所述第2光学薄膜的光轴交叉的方式粘接在所述第1光学薄膜的与所述基板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将所述第1光学薄膜与所述第2光学薄膜一起剥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3.30 JP 2016-0689091.一种剥离方法,其是自层叠体剥离第1光学薄膜的剥离方法,其中,该层叠体具有:基板;以及所述第1光学薄膜,该第1光学薄膜粘接在该基板的一侧的面上,在该剥离方法中,所述第1光学薄膜具有光轴,将具有光轴的第2光学薄膜以该第1光学薄膜的光轴和所述第2光学薄膜的光轴交叉的方式粘接在所述第1光学薄膜的与所述基板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将所述第1光学薄膜与所述第2光学薄膜一起剥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方法,其中,所述第1光学薄膜以及所述第2光学薄膜为矩形形状,所述第2光学薄膜构成为: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2光学薄膜与所述第1光学薄膜为相同大小,并且,在以所述第2光学薄膜的各角部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浩幸铃木大悟中村宜弘大泽曜彰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