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铅耗的铅蓄电池汇流排与跨桥链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4292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降低铅耗的铅蓄电池汇流排与跨桥链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降低铅耗的铅蓄电池汇流排与跨桥链接结构,通过改变汇流排(汇流排型腔)的铸焊位置,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端子极柱、跨桥极柱至汇流排之间铅耗,而且还可确保端子极柱、跨桥极柱和极板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能。

A lead-acid lead-acid battery confluence and cross bridge link structure to reduce lead consump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attery produ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link structure of lead storage battery and cross bridge to reduce lead consump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ead battery lead consumption reduce confluence row and cross bridge link structure, by changing the bus (bus cavity) of the welding position, in does not affect the use effect,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erminal pole, cross the bridge between pole bus to lead consumption, but also ensure that the terminal pole, between the pole and the bridge plate connected with stabl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铅耗的铅蓄电池汇流排与跨桥链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工艺
,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降低铅耗的铅蓄电池汇流排与跨桥链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6V-EVF-100Ah动力型铅酸蓄电池用手工极群焊接的作业方式:如图1-2所示,用装配夹具和焊接梳形板,将六组包好板的极群、预铸成形的正、负端子极柱1和五对跨桥极柱2焊接成六组极群组4。每组极群组4是由七块正极板、八块负极板组成,每块极板自下向上U形包一块隔板纸叠加而组成。由人工分别将焊好的极群组4插入电槽相应位置,完成焊接入槽过程。在现有用梳形板焊接6V-EVF-100Ah动力型铅酸蓄电池过程中,汇流排型腔仅能插入正、负板耳42,而正、负端子极柱1、跨桥极柱2无法放入,只能在汇流排型腔41外侧边另开一三角形型腔5,再将三角形型腔5与汇流排型腔41联通为一体。同时,需满足正、负端子极柱1与中盖端子孔应对齐,跨桥极柱2与中盖跨桥胶窝应对齐。现有铅蓄电池汇流排与跨桥链接结构中,两汇流排3间距为37MM;正、负端子极柱1中心至汇流排3边缘的间距为27.3MM;三角形型腔5的外端至汇流排3边缘间距为21.5MM,三角形型腔5底边长度为20*2MM。铅密度:11.3437克/立方厘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降低铅耗的铅蓄电池汇流排与跨桥链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降低铅耗的铅蓄电池汇流排与跨桥链接结构,包括端子极柱、跨桥极柱和汇流排,以及包好板的极群组;所述端子极柱、跨桥极柱和汇流排均设置于极群组上面。所述极群上面设有汇流排型腔,汇流排设于汇流排型腔内;端子极柱设于汇流排型腔外侧部,且端子极柱局部与汇流排型腔重叠,使得端子极柱(含正负端子极柱)中心至汇流排边缘的距离缩短,可降低焊接铅耗,节省成本。端子极柱与汇流排一体铸成,减少焊接工序,提高焊接速度。优选的,跨桥极柱设于汇流排型腔上,使跨桥极柱与汇流排重叠设置,之间将跨桥极柱铸焊在汇流排上,可节省现有技术中跨桥极柱至汇流排的三角形型腔的铅耗。优选的,所述极群组包括若干极板,每个极板都设有板耳;所述板耳位于汇流排型腔内;所述汇流排有两个,两汇流排的间距为80MM;位于两汇流排内的板耳的间距为80MM。改变两汇流排的间距(由37M变更为80MM),可有效缩短端子极柱、跨桥极柱与汇流排的间距,有效降低铅耗。优选的,所述端子极柱、跨桥极柱和汇流排采用自动铸焊机焊接铸成。采用自动铸焊机焊接可快速有效将端子极柱、极群组、跨桥极柱和汇流排稳固连接。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降低铅耗的铅蓄电池汇流排与跨桥链接结构,通过改变汇流排(汇流排型腔)的铸焊位置,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端子极柱、跨桥极柱至汇流排之间铅耗,而且还可确保端子极柱、跨桥极柱和极板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端子极柱、跨桥极柱与汇流排的结构侧视图;图2为现有端子极柱、跨桥极柱与汇流排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端子极柱、跨桥极柱与汇流排的结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端子极柱、跨桥极柱与汇流排的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端子极柱、跨桥极柱与汇流排的结构分解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端子极柱、跨桥极柱与汇流排的结构分解俯视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端子极柱;2、跨桥极柱;3、汇流排;4、极群组;41、汇流排型腔;42、板耳;5、三角形型腔;D1、两汇流排的间距;D2、端子极柱至汇流排间距;D3、跨桥极柱至汇流排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本技术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内、外等,仅是参考说明书附图1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仅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如图3-图6所示,一种降低铅耗的铅蓄电池汇流排与跨桥链接结构,包括端子极柱1、跨桥极柱2和汇流排3,以及包好板的极群组4;所述端子极柱1、跨桥极柱2和汇流排3均设置于极群组4上面。所述极群4上面设有汇流排型腔41,汇流排3设于汇流排型腔41内;端子极柱1设于汇流排型腔41外侧部,且端子极柱1局部与汇流排型腔41重叠,使得端子极柱(含正负端子极柱)1中心至汇流排3边缘的距离缩短,可降低焊接铅耗,节省成本。端子极柱1与汇流排3一体铸成,减少焊接工序,提高焊接速度。跨桥极柱2设于汇流排型腔41上,使跨桥极柱2与汇流排3重叠设置,之间将跨桥极柱2铸焊在汇流排3上,可节省现有技术中跨桥极柱2至汇流排的三角形型腔5的铅耗。所述极群组4包括若干极板,每个极板都设有板耳42;所述板耳42位于汇流排型腔内;所述汇流排有两个,两汇流排的间距为80MM;位于两汇流排内的板耳的间距为80MM。改变两汇流排的间距(由37M变更为80MM),可有效缩短端子极柱1、跨桥极柱2与汇流排3的间距,有效降低铅耗。而且,所述端子极柱1、跨桥极柱2和汇流排3采用自动铸焊机焊接铸成。采用自动铸焊机焊接可快速有效将端子极柱1、极群组4、跨桥极柱2和汇流排3稳固连接。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降低铅耗的铅蓄电池汇流排与跨桥链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铅耗的铅蓄电池汇流排与跨桥链接结构,包括端子极柱、跨桥极柱和汇流排,以及包好板的极群组;所述端子极柱、跨桥极柱和汇流排均设置于极群组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群上面设有汇流排型腔,汇流排设于汇流排型腔内;端子极柱设于汇流排型腔外侧部,且端子极柱局部与汇流排型腔重叠;端子极柱与汇流排一体铸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铅耗的铅蓄电池汇流排与跨桥链接结构,包括端子极柱、跨桥极柱和汇流排,以及包好板的极群组;所述端子极柱、跨桥极柱和汇流排均设置于极群组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群上面设有汇流排型腔,汇流排设于汇流排型腔内;端子极柱设于汇流排型腔外侧部,且端子极柱局部与汇流排型腔重叠;端子极柱与汇流排一体铸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铅耗的铅蓄电池汇流排与跨桥链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跨桥极柱设于汇流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光光林思略顾奎武苏铭敏徐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凯鹰电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