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4091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上位机的输出端与主柜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主柜包括工控机、光电编码器、驱动电机、驱动器和主控制器,光电编码器的输出端与驱动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驱动器的输出端与驱动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横移控制器与工控机双向电性连接,横移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位移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横移主站和横移从站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该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通过上位机带动主柜的运作,然后通过主柜内的驱动器带动驱动板和贾卡主站的运作,而且通过工控机与横移控制器之间的交互,在位移传感器感受到外界的信号时,带动横移主站和横移从站的运作。

An electronic transversal warp knitting machine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经编机控制系统
,具体为一种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这种方法称为经编,织物称为经编织物。完成这种经编的机器称为经编机,编织机构包括针床、梳栉、沉降片床和压板,一般由凸轮或偏心连杆传动。凸轮常用于速度较低、成圈机件运动规律较复杂的经编机中。偏心连杆由于传动平稳,加工较简便,高速运转时磨损和噪音较小,因而在高速经编机上得到广泛应用,经编机的主要成圈机件有织针、导纱针、沉降片和压板(用于钩针机)。织针整列地装在针床上,随针床一起运动。导纱针装在条板上组成梳栉。经纱穿过导纱针的孔眼,随梳栉一起运动而绕垫在针上,通过织针、沉降片等成圈机件的相互配合运动而织成织物。目前,市场上在对经编机进行控制时会使用到控制系统,但是现有的控制系统无法对其进行电子横移,从而导致在使用时出现了很多的弊端,不仅降低了编织的质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编织的效率,因此需要技术一种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解决了无法进行电子横移,导致降低编织质量和效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电子横移,提高编织质量和效率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所述上位机的输出端与主柜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主柜包括工控机、光电编码器、驱动电机、驱动器和主控制器,所述光电编码器的输出端与驱动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与驱动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板的输出端分别与主轴控制器、从轴控制器和贾卡主站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贾卡主站的输出端与贾卡从站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贾卡主站与主柜交换机双向电性连接,所述主柜交换机的输出端与花梳交换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花梳交换机的输出端与横移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横移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变频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变频器的输出端与机械位置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横移控制器与工控机双向电性连接,所述横移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位移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横移主站和横移从站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信息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息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主柜的输出端分别与主柜编码通讯板和旋转编码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旋转编码器的型号为绝对型编码器。优选的,所述变频器包括主变频器和卷取变频器。优选的,所述驱动器和横移控制器内均设置有32位的ARM嵌入式处理器。优选的,所述位移传感器的型号为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且横移控制器与驱动器之间通过光纤连接。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机械位置装置使用的是SU机械位置装置。优选的,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报警器和远程监控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通过上位机带动主柜的运作,然后通过主柜内的驱动器带动驱动板和贾卡主站的运作,从而带动主柜交换机的运作,在主柜交换机运转的过程中,能够带动花梳交换机的运转,花梳交换机带动横移控制器的运作,而且通过工控机与横移控制器之间的交互,在位移传感器感受到外界的信号时,带动横移主站和横移从站的运作,从而能够带动经编机进行电子横移机制,在进行编织时能够大大提高质量和效率,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实用性。(2)该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到主柜和横移控制器的温度,在温度达到一定的温度时,通过信息传输模块传递到反馈模块中,然后反馈模块根据反馈的信息发送给报警器和远程监控模块中,根据不同的信息做出不同的相应,对工作人员进行警示作用,防止温度过高造成安全隐患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位机、2主柜、3工控机、4观点编码器、5驱动电机、6驱动器、7主控制器、8主柜编码通讯板、9旋转编码器、10驱动板、11主轴控制器、12从轴控制器、13贾卡主站、14贾卡从站、15主柜交换机、16花梳交换机、17横移控制器、18变频器、19机械位置装置、20位移传感器、21横移主站、22横移从站、23温度传感器、24信息传输模块、25反馈模块、26报警器、27远程监控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1,通过上位机1带动主柜2的运作,然后通过主柜2内的驱动器6带动驱动板10和贾卡主站13的运作,从而带动主柜交换机15的运作,在主柜交换机15运转的过程中,能够带动花梳交换机16的运转,花梳交换机16带动横移控制器17的运作,而且通过工控机3与横移控制器17之间的交互,在位移传感器20感受到外界的信号时,带动横移主站21和横移从站22的运作,从而能够带动经编机进行电子横移机制,在进行编织时能够大大提高质量和效率,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实用性,上位机1的输出端与主柜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主柜2的输出端分别与主柜编码通讯板8和旋转编码器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旋转编码器9的型号为绝对型编码器,绝对编码器光码盘上有许多道光通道刻线,每道刻线依次以2线、4线、8线和16线编排,这样,在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通过读取每道刻线的通和暗,获得一组从2的零次方到2的n-1次方的唯一的2进制编码(格雷码),这就称为n位绝对编码器,绝对编码器由机械位置确定编码,它无需记忆,无需找参考点,而且不用一直计数,什么时候需要知道位置,什么时候就去读取它的位置。这样,编码器的抗干扰特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主柜2包括工控机3、光电编码器4、驱动电机5、驱动器6和主控制器7,光电编码器4的输出端与驱动器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光电编码器4主要由光栅盘和光电检测装置构成,在伺服系统中,光栅盘与电动机同轴致使电动机的旋转带动光栅盘的旋转,再经光电检测装置输出若干个脉冲信号,根据该信号的每秒脉冲数便可计算当前电动机的转速,光电编码器的码盘输出两个相位差相差90度的光码,根据双通道输出光码的状态的改变便可判断出电动机的旋转方向,从而在使用时能够更加方便,驱动器6和横移控制器17内均设置有32位的ARM嵌入式处理器,通过32位的ARM嵌入式处理器可以让横移控制器17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向工控机3反馈驱动器6当前运行状态,并在工控机3的界面中显示,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驱动电机5使用的电机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1)的输出端与主柜(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主柜(2)包括工控机(3)、光电编码器(4)、驱动电机(5)、驱动器(6)和主控制器(7),所述光电编码器(4)的输出端与驱动器(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器(6)的输出端与驱动板(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板(10)的输出端分别与主轴控制器(11)、从轴控制器(12)和贾卡主站(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贾卡主站(13)的输出端与贾卡从站(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贾卡主站(13)与主柜交换机(15)双向电性连接,所述主柜交换机(15)的输出端与花梳交换机(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花梳交换机(16)的输出端与横移控制器(1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横移控制器(17)的输出端与变频器(1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变频器(18)的输出端与机械位置装置(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横移控制器(17)与工控机(3)双向电性连接,所述横移控制器(17)的输出端分别与位移传感器(20)和温度传感器(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20)的输出端分别与横移主站(21)和横移从站(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23)的输出端与信息传输模块(2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息传输模块(24)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2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横移经编机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1)的输出端与主柜(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主柜(2)包括工控机(3)、光电编码器(4)、驱动电机(5)、驱动器(6)和主控制器(7),所述光电编码器(4)的输出端与驱动器(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与主控制器(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器(6)的输出端与驱动板(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板(10)的输出端分别与主轴控制器(11)、从轴控制器(12)和贾卡主站(1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贾卡主站(13)的输出端与贾卡从站(1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贾卡主站(13)与主柜交换机(15)双向电性连接,所述主柜交换机(15)的输出端与花梳交换机(1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花梳交换机(16)的输出端与横移控制器(1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横移控制器(17)的输出端与变频器(1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变频器(18)的输出端与机械位置装置(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横移控制器(17)与工控机(3)双向电性连接,所述横移控制器(17)的输出端分别与位移传感器(20)和温度传感器(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20)的输出端分别与横移主站(21)和横移从站(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刚郑吉华刘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越剑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