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3920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4:37
缝合构件(10)包括缝合针(11)和缝合线(12)。缝合线(12)的第1端部(12A)连接有缝合针(11)。缝合线(12)的第2端部(12B)连接有环状的第1环部(13)和环状的第2环部(14)。在缝合生物体组织(T1、T2)时,首先将缝合针(11)穿过组织(T1、T2)。接着,将缝合针(11)穿过第1环部(13)两次。接下来,将缝合针(11)穿过第2环部(14)一次。然后,利用穿过了第2环部(14)的缝合线(12)形成环(L1),将缝合针(11)穿过该环(L1)一次。之后,通过拉拽缝合针(11)从而系紧缝合线(12)。能够像这样简单地缝合组织(T1、T2)。难以产生缝合针(12)的松弛。

Suture component

The suture component (10) includes a stitch needle (11) and a suture line (12). The first end part (12A) of the suture line (12) is connected with a stitch needle (11). The second end (12B) of the suture (12) is connected with a ring first ring (13) and a ring second ring (14). When suturing the tissue (T1, T2), the stitch needle (11) is first passed through the tissue (T1, T2). Then, the stitch needle (11) is passed through the first ring (13) two times. Next, the stitch needle (11) is passed through the second ring (14). Then, a loop (L1) is formed by using a suture line (12) passing through the second ring (14), and the stitch needle (11) is passed through the ring (L1) once. After that, the stitch line (12) is fastened by pulling the stitch needle (11). It is possible to stitch tissue (T1, T2) as simple as this. It is difficult to produce the relaxation of the stitch needle (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缝合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缝合构件。本申请基于2015年8月18日向日本提出的日本特愿2015-161082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内容引用到本说明书中。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提案有一种使用缝合针和缝合线缝合组织的缝合构件。缝合线的一端与缝合针连接,在缝合线的另一端设有环部。然而,在将缝合线穿过环部并进行了拉拽的情况下,存在缝合线松弛的情况。为了解决该问题,提案有在环部设有夹具的缝合手术用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缝合手术用针中,设于环部的夹具以相对于环部的线滑动自由的方式安装于环部。在使用这样的缝合手术用针进行生物体组织的缝合的情况下,在将针穿过了所缝合的生物体组织之后,将针穿过环部,并拉拽针。由此,环部逐渐变小,生物体组织被缝合线系紧。然后,将缝合线的端部夹入夹具内,按压夹具使其弹性变形,使缝合线固定在夹具内,从而防止线松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372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缝合手术用针中,为了防止缝合线松弛,利用夹具把持缝合线。然而,在使组织彼此密合的状态下非常难以将缝合线夹在夹具内并进行固定,能够进行该操作的人员有限。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将组织彼此缝合、且难以产生松弛的缝合构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缝合构件,该缝合构件用于缝合生物体组织,其中,该缝合构件包括:缝合针,其顶端尖锐;缝合线,其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缝合针连接,该缝合线用于缝合所述生物体组织;环状的第1环部,其能够供所述缝合针贯穿,该第1环部以与所述第2端部连接的方式设置;以及环状的第2环部,其能够供所述缝合针贯穿,该第2环部以与所述第2端部连接的方式设置,并与所述第1环部分开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可以是,所述第1方式的缝合构件还包括:第1直线部,其设于所述第2端部与所述第1环部之间;以及第2直线部,其设于所述第2端部与所述第2环部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可以是,在所述第2方式的缝合构件的基础上,所述第1直线部的长度与所述第1环部的、所述第1直线部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大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2直线部的长度与所述第2环部的、所述第2直线部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大长度之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式,可以是,在所述第1方式的缝合构件的基础上,在所述第2端部设有止挡件,该止挡件防止所述第1环部和所述第2环部埋入于所述生物体组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式,可以是,在所述第1方式的缝合构件的基础上,在所述第2端部设有能够识别的标记。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缝合构件,能够简单地将组织彼此缝合、且难以产生松弛。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缝合构件的整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环部的最大长度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缝合器的图。图4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图5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图6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图7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图8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图9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图10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图11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图12是表示使用以往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图13是表示使用以往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图14是表示使用以往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图15是表示使用以往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缝合构件的变形例的整体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缝合构件的另一变形例的整体图。图18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另一方法的图。图19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另一方法的图。图20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另一方法的图。图21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另一方法的图。图22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另一方法的图。图23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另一方法的图。图24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另一方法的图。图25是表示使用图1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另一方法的图。图2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缝合构件的整体图。图27是表示使用图26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图2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缝合构件的整体图。图29是表示使用图28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图3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缝合构件的变形例的整体图。图31是表示使用图30的缝合构件缝合组织的方法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5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缝合构件。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缝合构件10包括:缝合针11,其呈大致直线状,且顶端尖锐;缝合线12,其用于缝合生物体组织;第1环部13,其呈环状或圈状;以及第2环部14,其呈环状或圈状,并与第1环部13分开设置。第1环部13和第2环部14具有能够供缝合针11贯穿的内径。缝合线12具有第1端部12A和第2端部12B,在第1端部12A连接有缝合针11。缝合构件10还包括:第1直线部21,其设于第2端部12B与第1环部13之间;以及第2直线部22,其设于第2端部12B与第2环部14之间。即,第2端部12B成为缝合线12分成第1直线部21和第2直线部22的分支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缝合线12和第2直线部22一体形成,第1直线部21利用粘接剂固定于第2端部12B。此外,第1环部13的末端利用粘接剂固定于第1直线部21,第2环部14的末端利用粘接剂固定于第2直线部22。粘接剂优选聚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具有生物体适应性的树脂。如图2所示,第1直线部21的长度S1a与第1环部13的、第1直线部21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大长度S1b之和(S1a+S1b)即长度S1大于第2直线部22的长度S2a与第2环部14的、第2直线部22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大长度S2b之和(S2a+S2b)即长度S2。接着,说明使用上述的缝合构件10缝合生物体组织的缝合器。所使用的缝合器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图3所示的缝合器30包括第1把持构件31、第2把持构件32、长轴构件33以及操作部(未图示)。第1把持构件31和第2把持构件32设于长轴构件33的顶端。上述的缝合构件10能够与第1把持构件31和第2把持构件32卡合。长轴构件33自第1把持构件31和第2把持构件32的基端侧延伸,并与操作部连接。操作部能够使第1把持构件31和第2把持构件32开闭,而且,能够将缝合构件10的缝合针11自第1把持构件31侧交接到第2把持构件32侧。接着,说明使用缝合构件并利用缝合器缝合生物体组织的缝合方法。另外,在下述的说明中,在说明利用明缝合线12的打结方法的顺序时,为了使附图简单化,根据需要省略缝合器进行说明。首先,使缝合构件10的缝合针11与第1把持构件31和第2把持构件32卡合,将第1把持构件31和第2把持构件32保持为关闭的状态。未图示,利用众所周知的操作手法将内窥镜向体腔内插入,并将内窥镜的顶端引导到进行处理的对象部位,在内窥镜的视野内捕获缝合对象部位。使缝合器30自内窥镜插入部的顶端突出。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缝合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合构件,其用于缝合生物体组织,其中,该缝合构件包括:缝合针,其顶端尖锐;缝合线,其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缝合针连接,该缝合线用于缝合所述生物体组织;环状的第1环部,其能够供所述缝合针贯穿,该第1环部以与所述第2端部连接的方式设置;以及环状的第2环部,其能够供所述缝合针贯穿,该第2环部以与所述第2端部连接的方式设置,并与所述第1环部分开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18 JP 2015-1610821.一种缝合构件,其用于缝合生物体组织,其中,该缝合构件包括:缝合针,其顶端尖锐;缝合线,其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缝合针连接,该缝合线用于缝合所述生物体组织;环状的第1环部,其能够供所述缝合针贯穿,该第1环部以与所述第2端部连接的方式设置;以及环状的第2环部,其能够供所述缝合针贯穿,该第2环部以与所述第2端部连接的方式设置,并与所述第1环部分开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构件,其中,该缝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瓮纮介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