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弯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3569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立柱弯折结构,包含第一枢接部、第二枢接部与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第一枢接部设有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上分别设有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第二枢接部夹设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间,对应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处分别设有第三穿孔与第四穿孔,第三穿孔与第四穿孔相互连通并形成第一连通道与第二连通道;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包含插销、弹性元件与固定盖,插销包含头部并依序连接的第一卡合段、第二卡合段与锁固段,第一卡合段与第二卡合段上均设有多个棘齿,插销依序穿设第一穿孔、第三穿孔、第四穿孔与第二穿孔,并且插销卡设于第一连通道内及第二连通道内,再以锁固段卡合于固定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柱弯折结构
本技术为一种具有无段式角度调整功效的立柱弯折结构。
技术介绍
将一物品设计为可弯折状态,除了可以依使用者需求调整该物品的角度之外,还可以方便物品的收纳。例如现今常见的平板电脑或智能型手机的直立式支撑架,为了能让使用者可以在任何状态下使用,常会将支撑架设计为可弯折结构。而设计良好的弯折结构,除了要让使用者容易调整弯折角度之外,还要确保调整完后其设定的角度不会轻易改变。中国台湾第TWM450651(U)号新型专利是一种荧幕支撑装置,包含一座体、一连接模组、一升降模组及一锁固模组,通过不同模组的设置及相互连接,可以调整所装设荧幕的水平倾角与高度;然而此装置的部件众多且较为繁复,使用上并不是非常便利。中国台湾第TWM369627(U)号新型专利是关于一种枢纽器,包括上、下承轴架及一销体,并由下承轴架的凸肋与上承轴架的枢部内侧表面的摩擦力来控制枢纽器在翻转一定角度时自动定位,虽然此枢纽器所需零件少且组装简单,但是利用摩擦力以定位的方式并无法有效的固定枢纽器的翻转角度。如今,设计人有鉴于现有弯折结构于实际实施时仍有多处缺失,于是本着孜孜不倦的精神,并通过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多年的实务经验所辅佐,而加以改善,并据此研创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无段式角度调整功效的立柱弯折结构,可应用于支撑架、立灯或其他需要调整角度的物品。本技术的立柱弯折结构包含有:一第一枢接部,第一枢接部的一端延伸有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其中,第一夹持部上设有第一穿孔,且第二夹持部上设有第二穿孔;一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部夹设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其中,第二枢接部上对应第一穿孔处设有第三穿孔,第二枢接部上对应第二穿孔处设有第四穿孔,且第三穿孔与第四穿孔相互连通并形成第一连通道与第二连通道;以及一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包含插销、弹性元件与固定盖,其中,插销包含顺次连接的头部、第一卡合段、第二卡合段与锁固段,其中,第一卡合段上与第二卡合段上设有多个棘齿,插销依序穿设第一穿孔、第三穿孔、第四穿孔、第二穿孔与弹性元件,并且插销通过锁固段卡合于固定盖。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段的直径大于第二卡合段的直径,第二卡合段的直径大于锁固段的直径。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合段卡设于第一连通道内,第二卡合段卡设于第二连通道内。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弹性元件为弹簧。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枢接部进一步连接第一柱体,第二枢接部进一步连接第二柱体。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能容设插销的头部,且第二夹持部设有第二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能容设固定盖。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二枢接部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夹设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借此,本技术提供的立柱弯折结构,通过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将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连接,且于插销上设置不同直径的卡合段,以达到无段式角度调整的功效。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的一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的另一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的又一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弯折角度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弯折角度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又一弯折角度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第一枢接部11第一夹持部111第一穿孔112第一容置空间12第二夹持部121第二穿孔122第二容置空间2第二枢接部21第三穿孔22第四穿孔23第一连通道24第二连通道25第一连接部26第二连接部3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31插销311头部312第一卡合段313第二卡合段314锁固段315棘齿32弹性元件33固定盖41第一柱体42第二柱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及其结构功能上的优点,将依据以下附图所示的结构,配合具体实施例予以说明,以使审查员能对本技术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请参阅图1,本技术立柱弯折结构设有第一枢接部1、第二枢接部2与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3。第一枢接部1的一端延伸有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12,第一夹持部11设有第一穿孔111,第二夹持部12设有第二穿孔121;第二枢接部2夹设于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12之间,且第二枢接部2上对应第一穿孔111处设有第三穿孔21,第二枢接部2上对应第二穿孔121处设有第四穿孔22。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3包含插销31、弹性元件32与固定盖33,其中弹性元件32可为弹簧。插销31包含头部311,并依序连接第一卡合段312、第二卡合段313与锁固段314,即插销31包括顺次连接的头部311、第一卡合段312、第二卡合段313与锁固段314,其中第一卡合段312与第二卡合段313上均设有多个棘齿315;于组装时,插销31依序穿设过第一穿孔111、第三穿孔21、第四穿孔22、第二穿孔121与弹性元件32,并以锁固段314卡合于固定盖33,以完成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3的组装。于本技术的一实施形态中,第一夹持部11可设有第一容置空间112,以容设组装完成的插销31的头部311,第二夹持部可设有第二容置空间122以容设组装完成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3的固定盖33。请参见图2,本技术组装时,先将第二枢接部2夹设于第一枢接部1的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12之间,并使第二枢接部2的第三穿孔21与第四穿孔22,分别对齐第一枢接部1的第一穿孔111以及第二穿孔121,再以插销31结合第一枢接部1与第二枢接部2。如图所示,第三穿孔21与第四穿孔22互相连通,二者之间形成一连通道,连通道的内管径对应插销31的第一卡合段312与第二卡合段313而设计为内管径不同的第一连通道23与第二连通道24,且第一连通道23及第二连通道24的管径形状也与第一卡合段312与第二卡合段313的轮廓相符合。此外,组装完之后,插销的头部311可容设于第一夹持部11的第一容置空间112,以及固定盖33可容设于第二夹持部12的第二容置空间122。请再参见图3,本技术组装完成后,第一卡合段312与第二卡合段313插入并分别卡设于第一连通道23与第二连通道24,因第一连通道23、第二连通道24内径大小形状与插销31的第一卡合段312、第二卡合段313相符,故第一卡合段312与第二卡合段313设有棘齿315的插销31会限制第一枢接部1与第二枢接部2相互转动的状态,而固定第一枢接部1与第二枢接部2夹设的角度。此时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3的弹性元件32呈现非紧迫的状态。请参见图4,欲调整第一枢接部1与第二枢接部2之间的弯折角度时,施予固定盖33一压力,使其往插销31的头部311的方向产生一位移,因第二夹持部12的阻挡,固定盖33的位移会压缩弹性元件32,并使弹性元件32呈现紧迫状态。如图所示,此时插销31整体也产生一位移,插销31的头部311被推离第一夹持部11,且第一卡合段312被推出第一连通道23、第二卡合段313被推出第二连通道24而进入第一连通道23;由于第二卡合段313的直径小于第一连通道23的内管径,故此时第一枢接部1与第二枢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立柱弯折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柱弯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弯折结构包含:一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的一端延伸有一第一夹持部与一第二夹持部,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有一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一第二穿孔;一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枢接部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枢接部上对应所述第一穿孔处设有一第三穿孔,所述第二枢接部上对应所述第二穿孔处设有一第四穿孔,且所述第三穿孔与所述第四穿孔相互连通并形成一第一连通道与一第二连通道;以及一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所述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包含一插销、一弹性元件与一固定盖,其中,所述插销包含顺次连接的一头部、一第一卡合段、一第二卡合段与一锁固段,其中,所述第一卡合段上与所述第二卡合段上均设有多个棘齿,所述插销依序穿设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三穿孔、所述第四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弹性元件,并且所述插销通过所述锁固段卡合于所述固定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弯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弯折结构包含:一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的一端延伸有一第一夹持部与一第二夹持部,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有一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一第二穿孔;一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枢接部夹设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枢接部上对应所述第一穿孔处设有一第三穿孔,所述第二枢接部上对应所述第二穿孔处设有一第四穿孔,且所述第三穿孔与所述第四穿孔相互连通并形成一第一连通道与一第二连通道;以及一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所述无段式角度调整组件包含一插销、一弹性元件与一固定盖,其中,所述插销包含顺次连接的一头部、一第一卡合段、一第二卡合段与一锁固段,其中,所述第一卡合段上与所述第二卡合段上均设有多个棘齿,所述插销依序穿设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三穿孔、所述第四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弹性元件,并且所述插销通过所述锁固段卡合于所述固定盖。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宗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