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救生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8481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和第一发电部件;其中,救生衣本体包括外层材料、内层材料和填充材料;外层材料和内层材料之间具有腔室构成的夹层;填充材料设置于夹层内;至少一个发光元件设置于救生衣本体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第一发电部件设置于救生衣本体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或者夹层内,用于将作用于智能救生衣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第一发电部件为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提供电能,以使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发出发光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救生衣能够通过自发电方式为救生衣提供电能,及时地发出求救信号,提高了落水人员被识别的概率,提高了搜救的成功率。

Intelligent life jack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life jackets, including life jacket body, at least on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the first power components; the jacket body comprises the outer material and inner layer material and the filling material; with interlayer chamber between the outer material and inner material; filling material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terlayer; the outer layer material at least on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of the lifejacket; the first generation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jacket body of the outer material or the interlayer, for acting on the intelligent lifejacket convert mechan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the first generation components for the at least on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to provide power to the at least one light emitting element emits light signal. The intelligent life jacket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ovide electric energy for the life jacket through the self generating mode, timely send out distress signals, improve the probability of identifying the drowning persons,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search and resc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救生衣
本技术涉及救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救生衣。
技术介绍
传统的救生衣的功能比较单一,只具备使落水人员身体浮起的漂浮功能,如果落水人员落水在开阔水域内,落水人员仅依靠这种功能单一的救生衣将很难及时地发出求救信号,从而很难在救生黄金时间内得到发现和救护,就会对落水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着依靠传统救生衣无法使落水人员被及时发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智能救生衣,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依靠传统救生衣无法使落水人员被及时发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和第一发电部件;其中,救生衣本体包括外层材料、内层材料和填充材料;外层材料和内层材料之间具有腔室构成的夹层;填充材料设置于夹层内;至少一个发光元件设置于救生衣本体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第一发电部件设置于救生衣本体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或者夹层内,用于将作用于智能救生衣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第一发电部件为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提供电能,以使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发出发光信号。进一步,第一发电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和/或压电发电机。进一步,摩擦发电机为三层结构、四层结构、五层居间薄膜结构或五层居间电极结构的摩擦发电机,摩擦发电机至少包含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相对面,摩擦发电机具有至少两个信号输出端。进一步,摩擦发电机包括绝缘衬底、摩擦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分隔设置于绝缘衬底的一侧表面上,并且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通过负载相连;摩擦层覆盖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上,以使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与外界绝缘隔离。进一步,压电发电机为采用氧化锌、PZT或PVDF压电材料制作的压电发电机中的一种。进一步,智能救生衣还包括:第一储能模块;第一储能模块用于储存第一发电部件产生的电能,为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提供电能。进一步,智能救生衣还包括:第二发电部件和定位系统;其中,第二发电部件设置于救生衣本体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第二发电部件为定位系统提供电能;定位系统设置于救生衣本体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或者夹层内,用于定位落水人员的位置。进一步,定位系统包括:第二开关模块、定位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第二开关模块与定位模块相连,用于控制定位模块的开启或关闭;定位模块与无线传输模块相连,用于获取落水人员的经纬度信息;无线传输模块用于将定位模块获取的经纬度信息以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至服务平台。进一步,智能救生衣还包括:第二储能模块;第二储能模块用于储存第二发电部件产生的电能,为定位系统提供电能。进一步,第二发电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太阳能发电装置。进一步,智能救生衣还包括:发热层;发热层设置于救生衣本体的夹层内紧邻内层材料的一侧表面上,用于产生热量,以供落水人员取暖。进一步,智能救生衣还包括:温控器;温控器与发热层相连,用于测量环境温度和落水人员的体温,并控制发热层发热。进一步,外层材料和内层材料是由防水布料制成,外层材料和内层材料朝向夹层的表面上设置有高分子防水涂层;在外层材料和内层材料的接缝处通过热压和/或粘合手段进行无缝连接固定。进一步,采用防水胶或防水薄膜分别对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第一发电部件、第一储能模块、第二发电部件、定位系统和第二储能模块进行完全包覆密封。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救生衣通过第一发电部件将作用于智能救生衣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为发光元件提供电能,从而能够及时地发出求救信号,提高了落水人员被识别的概率,有效减少了搜救人员在搜救活动中的困难,提高了搜救的成功率。另外,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救生衣无需依赖外部电源进行供电,克服了因电能耗尽而无法发送求救信号的缺陷,具有制作成本低、自发电以及节能环保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救生衣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摩擦发电机示例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b为摩擦发电机示例二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救生衣实施例一中第一储能模块的功能结构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救生衣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救生衣实施例二中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救生衣,该智能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和第一发电部件。其中,救生衣本体包括外层材料、内层材料和填充材料;外层材料和内层材料之间具有腔室构成的夹层;填充材料设置于夹层内。具体地,外层材料和内层材料是由防水布料制成,外层材料和内层材料朝向夹层的表面上设置有高分子防水涂层。其中,高分子防水涂层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高分子防水涂层材料,此处不做限定。救生衣本体通过缝合等手段制作成型后,为了避免接缝处进水,进一步地,在接缝处通过热压和/或粘合等手段实现无缝连接固定,从而起到了防水密封的作用,使得设置于救生衣本体的夹层内的各种模块、电路、元件等能够与水完全隔离,有效地避免了因接缝处进水而使夹层内的各种模块、电路、元件等造成损坏的问题。至少一个发光元件设置于救生衣本体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第一发电部件设置于救生衣本体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或者夹层内,用于将作用于智能救生衣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转换得到的电能可以为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提供电能,以使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发出发光信号。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救生衣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智能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101、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02和第一发电部件103。其中,救生衣本体101包括外层材料、内层材料和填充材料,外层材料和内层材料之间具有腔室构成的夹层,填充材料设置于夹层内。填充材料为轻质防水的填充材料,其所产生的浮力能够承受人体的重量。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02设置于救生衣本体101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其中,需对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02进行防水处理,然后将经防水处理后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02设置于救生衣本体101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如图1所示,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02可设置于救生衣本体101的正面胸部位置处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具体地,发光元件102可以是发光纤维、LED灯或者屏幕元件等,优选地,采用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且亮度大的发光元件。当发光元件102采用的是发光纤维时,可经编织后设置在救生衣本体101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第一发电部件103设置于救生衣本体101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或者夹层内,用于将作用于智能救生衣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第一发电部件103为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02提供电能,以使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02发出发光信号。如图1所示,第一发电部件103设置于救生衣本体101的正面腹部位置处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具体地,第一发电部件103包括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和/或压电发电机,其中,压电发电机为采用氧化锌、PZT、PVDF等压电材料制作的压电发电机中的任一种。当第一发电部件103设置于救生衣本体101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时,第一发电部件103所包括的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和/或压电发电机经防水处理后,可通过热熔、粘合等手段设置于救生衣本体101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以更直接的接受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救生衣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衣本体、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和第一发电部件;其中,所述救生衣本体包括外层材料、内层材料和填充材料;所述外层材料和所述内层材料之间具有腔室构成的夹层;所述填充材料设置于所述夹层内;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救生衣本体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发电部件设置于所述救生衣本体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或者所述夹层内,用于将作用于所述智能救生衣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所述第一发电部件为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提供电能,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发出发光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衣本体、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和第一发电部件;其中,所述救生衣本体包括外层材料、内层材料和填充材料;所述外层材料和所述内层材料之间具有腔室构成的夹层;所述填充材料设置于所述夹层内;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救生衣本体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发电部件设置于所述救生衣本体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或者所述夹层内,用于将作用于所述智能救生衣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所述第一发电部件为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提供电能,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发出发光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电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摩擦发电机和/或压电发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发电机为三层结构、四层结构、五层居间薄膜结构或五层居间电极结构的摩擦发电机,所述摩擦发电机至少包含构成摩擦界面的两个相对面,所述摩擦发电机具有至少两个信号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发电机包括绝缘衬底、摩擦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分隔设置于所述绝缘衬底的一侧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通过负载相连;所述摩擦层覆盖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上,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与外界绝缘隔离。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发电机为采用氧化锌、PZT或PVDF压电材料制作的压电发电机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救生衣还包括:第一储能模块;所述第一储能模块用于储存所述第一发电部件产生的电能,为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提供电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救生衣还包括:第二发电部件和定位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发电部件设置于所述救生衣本体的外层材料的外表面上,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所述第二发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传毅
申请(专利权)人:纳智源科技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