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后轮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81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后轮座,包括调节关节、后脚管固定座、第一锁定装置、后轮固定座和调节连接件,需调节前轮和后轮的间距时,先驱使第一驱动件拉动第一定位销退出对应的第一定位孔;接着,驱使调节关节的上部和下部分别绕其与后脚管固定座和后轮避震座的铰接中心转摆动,而后脚管固定座则驱动调节连接件随调节关节同步摆动,以改变后轮和前轮的间距,直至前轮和后轮的间距达到所需距离且第一定位销与另一个第一定位孔相对后,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第一定位销插入另一个第一定位孔,并将后脚管固定座和调节关节重新锁定后,即完成前轮和后轮的间距调节,从而使前轮和后轮的间距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并提高婴儿推车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Adjustable rear wheel sea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djustable rear seat, including adjusting joint, foot tube fixing seat, a first locking device, a rear wheel fixing seat and a regulating connecting piece, need to adjust the spacing of the front and rear wheels, the pioneer of the first positioning hole the first drive part draws the first positioning pin corresponding to the exit; then, the upper and lower drive regulation of the joints were around the foot tube and fixed seat and rear suspension seat hinge center swing, and foot tube fixed to drive the adjusting and connecting piece with adjusting joint swing synchronously, to chang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rear and front wheel, front wheel and rear wheel spacing until the desired distance and the positioning pin and the other a first locating hole relative, the first driving part is driven by a first positioning pin inserted into another first locating hole, and the rear foot tube fixing seat and a regulating joint re lock, is complete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ront wheel and the rear wheel is adjusted, so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ront wheel and the rear wheel can meet different needs and improv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use of the baby c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后轮座
本技术涉及婴儿推车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后轮座。
技术介绍
婴儿推车是一种针对婴儿(或者幼童)所设计的承载移动工具,方便大人携带婴儿外出游玩或者购物等,同时还可适当盛放轻便的小物品,深受广大家长喜爱。现有的婴儿推车展开后,其前轮和后轮的间距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使用者无法通过调节前轮和后轮的间距以改变婴儿推车的重心,并适用不同的使用场合。例如,在不加大婴儿推车车架体积的情况下,如在车架上安装两个座位并乘载婴儿或物品时,容易出现因重心偏后而导致婴儿推车出现后翻的趋势,从而影响婴儿推车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调节后轮座,旨在调节婴儿推车的前轮和后轮的间距,并提高婴儿推车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后轮座,包括: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调节关节,调节关节上部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过孔;后脚管固定座,数量与调节关节对应,每个后脚管固定座的上部与相应的后脚管连接,下部与相应的调节关节的上部铰接,后脚管固定座与第一过孔对应的区域开设有至少两个绕其与调节关节的铰接中心分布的第一定位孔;第一锁定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和活动插装于第一过孔的第一定位销,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定位销在插入第一定位孔并将后脚管固定座和调节关节锁定和退出第一定位孔并解除后脚管固定座和调节关节的锁定关系的位置之间移动;后轮固定座,用于安装后轮;后轮避震座,装于后轮固定座上,并与调节关节的下部铰接;以及调节连接件,上部与后脚管固定座铰接,下部与后轮避震座铰接,调节关节相对后脚管固定座和后轮避震座摆动时,可通过后脚管固定座驱动调节连接件随调节关节同步摆动。本技术技术方案在将调节关节和调节连接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后脚管固定座和后轮避震座铰接,并在调节关节的侧壁安装第一锁定装置,通过操控第一锁定装置实现调节关节和后脚管固定座的锁定以及解除锁定。需要调节婴儿推车的前轮和后轮的间距时,先驱使第一驱动件拉动第一定位销退出对应的第一定位孔并解除调节关节和后脚管固定座之间的锁定关系;接着,驱使调节关节的上部和下部分别绕其与后脚管固定座和后轮避震座的铰接中心转摆动,而后脚管固定座则驱动调节连接件随调节关节同步摆动,以改变后轮和前轮的间距,直至前轮和后轮的间距达到所需距离且第一定位销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后,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第一定位销插入另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并将后脚管固定座和调节关节重新锁定后,即完成前轮和后轮的间距调节,从而使前轮和后轮的间距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并提高婴儿推车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后脚管固定座、调节关节和连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后脚管固定座、调节关节、调节连接件、第一锁定装置和连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5为后脚管固定座、调节关节、调节连接件、第一锁定装置、连动机构、后轮固定座和后轮避震座的分解示意;图6为后轮固定座、刹车装置、第二连接件、第二锁定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装有本技术的婴儿推车的一种状态示意图;图8为装有本技术的婴儿推车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后轮座。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8所示,该可调节后轮座包括调节关节1、后脚管固定座2、第一锁定装置3、后轮固定座4、后轮避震座5和调节连接件6。其中,调节关节1至少有两个且并排布置(如图1、图2所示为两个的情况),调节关节1上部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过孔13。后脚管固定座2的数量与调节关节1对应,每个后脚管固定座2的上部与相应的婴儿推车的后脚管100连接(一般为可拆卸固连),下部与相应的调节关节1的上部铰接,后脚管固定座2与第一过孔13对应的区域开设有至少两个绕其与调节关节1的铰接中心分布的第一定位孔21。第一锁定装置3的数量与调节关节1对应,包括第一驱动件32和活动插装于第一过孔13的第一定位销31,第一驱动件32用于驱动第一定位销31在插入第一定位孔21并将后脚管固定座2和调节关节1锁定和退出第一定位孔21并解除后脚管固定座2和调节关节1的锁定关系的位置之间移动。后轮固定座4的数量与调节关节1对应,用于安装后轮300。后轮避震座5的数量与调节关节1对应,装于后轮固定座4上,并与调节关节1的下部铰接。调节连接件6的上部与后脚管固定座2铰接,下部与后轮避震座5铰接,调节关节1相对后脚管固定座2和后轮避震座5摆动时,可通过后脚管固定座2驱动调节连接件6随调节关节1同步摆动。具体地,所述调节连接件6优选与调节关节1平行,且在摆动的过程中,调节关节1与调节连接件6始终保持平行,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需要调节婴儿推车的前轮200和后轮300的间距时,先驱使第一驱动件32拉动第一定位销31退出对应的第一定位孔21并解除调节关节1和后脚管固定座2之间的锁定关系;接着,驱使调节关节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绕其与后脚管固定座2和后轮避震座5的铰接中心转摆动,而后脚管固定座2则驱动调节连接件6随调节关节1同步摆动,以改变后轮300和前轮200的间距,直至前轮200和后轮300的间距达到所需距离且第一定位销31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21相对后,通过第一驱动件32驱使第一定位销31插入另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21,并将后脚管固定座2和调节关节1重新锁定后,即完成前轮200和后轮300的间距调节,从而使前轮200和后轮300的间距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并提高婴儿推车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调节关节1上部的侧壁设有将第一过孔13包围的第一安装槽14,所述第一驱动件32的中部铰接于第一安装槽14的内侧壁,一端通过第一顶簧33与调节关节1的侧壁弹性相抵,另一端与第一定位销31的一端连接,按压第一驱动件32的所述一端时,可驱使第一驱动件32的所述另一端将第一定位销31拉出相应的第一定位孔21。而撤销对第一驱动件32的按压后,第一顶簧33复位,驱使第一驱动件32将第一定位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调节后轮座

【技术保护点】
可调节后轮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调节关节,调节关节上部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过孔;后脚管固定座,数量与调节关节对应,每个后脚管固定座的上部与相应的后脚管连接,下部与相应的调节关节的上部铰接,后脚管固定座与第一过孔对应的区域开设有至少两个绕其与调节关节的铰接中心分布的第一定位孔;第一锁定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和活动插装于第一过孔的第一定位销,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定位销在插入第一定位孔并将后脚管固定座和调节关节锁定和退出第一定位孔并解除后脚管固定座和调节关节的锁定关系的位置之间移动;后轮固定座,用于安装后轮;后轮避震座,装于后轮固定座上,并与调节关节的下部铰接;以及调节连接件,上部与后脚管固定座铰接,下部与后轮避震座铰接,调节关节相对后脚管固定座和后轮避震座摆动时,可通过后脚管固定座驱动调节连接件随调节关节同步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节后轮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并排布置的调节关节,调节关节上部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过孔;后脚管固定座,数量与调节关节对应,每个后脚管固定座的上部与相应的后脚管连接,下部与相应的调节关节的上部铰接,后脚管固定座与第一过孔对应的区域开设有至少两个绕其与调节关节的铰接中心分布的第一定位孔;第一锁定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和活动插装于第一过孔的第一定位销,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定位销在插入第一定位孔并将后脚管固定座和调节关节锁定和退出第一定位孔并解除后脚管固定座和调节关节的锁定关系的位置之间移动;后轮固定座,用于安装后轮;后轮避震座,装于后轮固定座上,并与调节关节的下部铰接;以及调节连接件,上部与后脚管固定座铰接,下部与后轮避震座铰接,调节关节相对后脚管固定座和后轮避震座摆动时,可通过后脚管固定座驱动调节连接件随调节关节同步摆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后轮座,其特征在于:调节连接件与调节关节平行,且在摆动的过程中,调节关节与调节连接件始终保持平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后轮座,其特征在于:调节关节上部的侧壁设有将第一过孔包围的第一安装槽,第一驱动件的中部铰接于第一安装槽的内侧壁,一端通过第一顶簧与调节关节的侧壁弹性相抵,另一端与第一定位销的一端连接,按压第一驱动件的所述一端时,可驱使第一驱动件的所述另一端将第一定位销拉出相应的第一定位孔;而撤销对第一驱动件的按压后,第一顶簧复位,驱使第一驱动件将第一定位销推入相应的第一定位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后轮座,其特征在于:每个调节关节包括可拆卸固连在一起的第一槽盖和第二槽盖,第一过孔开设于第一槽盖,调节关节的上部呈插槽状,后脚管固定座的下部呈插榫状,后脚管固定座的下部插入调节关节的上部,并通过第一铰轴铰接;调节关节的下部呈插榫状,后轮避震座的上部呈插槽状,调节关节的下部插入后轮避震座的上部,并通过第二铰轴铰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后轮座,其特征在于:调节关节的内部中空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有连动机构,连动机构包括第一连动件、第二连动件和第三连动件,第一连动件的中部铰接于调节关节,第二连动件和第三连动件的上部铰接于后脚管固定座,第二连动件的下部与第一连动件的下部铰接,第三连动件的下部与第一连动件的上部铰接。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调节后轮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后轮固定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欧仕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