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春玲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载移动平台与物流平台融合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2771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载移动平台与物流平台融合的系统,其结构包括移动物流车、车载移动终端模块、卫星定位模块、云端数据管理库,车载移动终端模块安装在移动物流车上。移动物流车设有车灯、升降装置、车身、物品存储厢、散热窗、第一阶梯、轮胎、小散热口、第二阶梯、座椅、车头、压力传感器、传感器放置腔、放置板、自动锁、车门;车头和车身焊接成一体化结构,设有升降装置可以自动卸除物品存储厢内的物品,并通过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物品是否有残留,并将新型反馈至车载移动终端模块的中心处理模块进行处理,还设有自动锁,可以自动关闭车门。

A system of integration of vehicle mobile platform and logistics platfor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ystem of mobile platform and logistics platform based on IOT fusion, the structure of logistics vehicles, including mobile vehicle mobile terminal module, positioning module, cloud database, vehicle mobile terminal module is installed in the mobile car logistics. Mobile logistics vehicle equipped with lights, lifting device, body, goods storage compartment, a heat radiating window, the first step, tires, small vents and the second steps, seat, head, pressure sensor, sensor placement cavity, placing plate, automatic lock, door head and body welding; a body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device can automatically removable storage compartment goods items, and the pressure sensor can detect whether or not the item residues, and feedback to the new vehicle mobile terminal module central processing module for processing, is also provided with an automatic lock, can automatically close the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载移动平台与物流平台融合的系统
本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载移动平台与物流平台融合的系统,属于物流领域。
技术介绍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流业是物联网很早就参与进来的行业之一,很多先进的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很多物流系统和网络也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这种集光、机、电、信息等技术为一体的新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1381191.1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载移动平台与物流平台融合的系统,其结构包括卫星信号接收物流车、通讯卫星、物联网终端盒、地面基站,所述卫星信号接收物流车由信号接收器、发动机、驾驶室、转向轮、数据处理器、车身主体、物流库、驱动轮、保护罩、电动车厢、信号放大器、防水层组成,所述卫星信号接收物流车联结通讯卫星,所述通讯卫星传导数据到物联网终端盒,所述物联网终端盒设在地面基站上,该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有卫星信号接收物流车,不仅具备精确接收卫星信号加以处理与反应的功能,且具有运输、装配为一体的高效物流特性,能够有效满足现代物流的高标准要求,但是现有技术在运输物品的过程中,卸货不方便需要人工进行卸货,浪费时间,或者由的运输车可以进行倾倒物品却会遗漏物品,物品遗留在车上,后期寻找不到,增加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载移动平台与物流平台融合的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在运输物品的过程中,卸货不方便需要人工进行卸货,浪费时间,或者由的运输车可以进行倾倒物品却会遗漏物品,物品遗留在车上,后期寻找不到,增加工作负担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载移动平台与物流平台融合的系统,其结构包括移动物流车、车载移动终端模块、卫星定位模块、云端数据管理库,所述的车载移动终端模块安装在移动物流车上。所述的移动物流车设有车灯、升降装置、车身、物品存储厢、散热窗、第一阶梯、轮胎、小散热口、第二阶梯、座椅、车头、压力传感器、传感器放置腔、放置板、自动锁、车门;所述的车头和车身焊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物品存储厢为放置板和车身之间所形成的储存空间,所述的放置板设有两个,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由两个放置板所形成的传感器放置腔内部,所述的升降装置安装在压力传感器下方并与放置板固定连接,所述的轮胎设有两对并且安装在车身底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自动锁和升降装置与车载移动终端模块电连接,所述的车身和车门之间通过自动锁活动连接,所述的车身尾部设有散热窗,所述的小散热口设于车身底部左右两端,所述的车身右端从左只有依次是设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所述的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车身焊接在一起。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右内剪叉杆、滑槽、右外剪叉杆、左外剪叉杆、左内剪叉杆、后底杆、半圆固定块、前固定杆、固定爪、液压缸、连轴器、凹槽;所述的右内剪叉杆和右外剪叉杆呈X型交叉后顶端与放置板固定连接,右内剪叉杆底端通过半圆固定块固定于后底杆上,所述的右外剪叉杆底端则与前固定杆用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外剪叉杆、左内剪叉杆呈X型交叉后顶端与放置板固定连接,左内剪叉杆底端通过半圆固定块固定于后底杆上,所述的左外剪叉杆则与前固定杆用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的右内剪叉杆和左内剪叉杆通过连轴器与两个液压缸相连接,所述的液压缸的另一端通过固定爪固定在前固定杆上,所述的右外剪叉杆和左外剪叉杆内侧表面设有凹槽,所述的右内剪叉杆和左内剪叉杆外侧设有凸起,所述的凹槽和凸起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自动锁由锁头、卡环、卡柱、手动把手、限位片、锁柱、矩形固定扣、后端盖、电线、伸缩杆;所述的锁头嵌套在卡环的左端,所述的卡环的另一端固定设有锁柱,所述的锁柱贯穿矩形固定扣的右侧套有后端盖,所述的锁柱的中间位置焊接有圆形固定柱,所述的圆形固定柱和手动把手铰接,所述的锁柱和限位片上的弧形口相配合,所述的伸缩杆一端固定在限位片底部,所述的伸缩杆另一端与锁柱机械连接,所述的电线连接伸缩杆和车载移动终端模块,所述的矩形固定扣通过螺丝固定于车身内壁,所述的卡柱焊接在车门内壁,所述的卡柱上的凹口和卡环凸柱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的限位片为弧形结构并且固定在矩形固定扣左侧。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由外壳、连接端口、传感线、硅膜片、高压腔、低压腔、硅环、引线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壳的外面设有连接端口,所述的连接端口和传感线相配合,所述的传感线和车载移动终端模块电连接,所述的外壳内部设有高压腔和低压腔,进一步地,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压腔和低压腔之间用硅膜片和两个硅环胶连接组成的倒U型结构隔开,所述的硅环与引线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力传感器设有两个以上。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身设有液压泵,并与液压缸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载移动终端模块设有中心处理模块和无线模块,所述的无线模块包括无线接收模块、无线发射模块、GPS定位模块,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无线发射模块与中心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的无线发射模块和GPS定位模块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云端数据管理库设有基础数据模块、安全权限模块、业务数据模块、数据字典模块,所述的基础数据模块与安全权限模块连接,所述的业务数据模块、数据字典模块与基础数据模块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设有升降装置可以自动卸除物品存储厢内的物品,并通过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物品是否有残留,并将新型反馈至车载移动终端模块的中心处理模块进行处理,还设有自动锁,可以自动关闭车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移动物流车的工作状态图一。图2为本技术移动物流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移动物流车的工作状态图二。图4为本技术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西北方向示意图。图6为图4中A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自动锁的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自动锁的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中B的放大图。图10为本技术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压力传感器的剖面图。图12为本技术的原理图。图中:移动物流车-1、车载移动终端模块-2、卫星定位模块-3、云端数据管理库-4、车灯-101、升降装置-102、车身-103、物品存储厢-104、散热窗-105、第一阶梯-106、轮胎-107、小散热口-108、第二阶梯-109、座椅-110、车头-111、压力传感器-112、传感器放置腔-113、放置板-114、自动锁-115、车门-116、右内剪叉杆-1021、滑槽-1022、右外剪叉杆-1023、左外剪叉杆-1024、左内剪叉杆-1025、后底杆-1026、半圆固定块-1027、前固定杆-1028、固定爪-1029、液压缸-10210、连轴器-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载移动平台与物流平台融合的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载移动平台与物流平台融合的系统,其结构包括移动物流车(1)、车载移动终端模块(2)、卫星定位模块(3)、云端数据管理库(4),所述的车载移动终端模块(2)安装在移动物流车(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物流车(1)设有车灯(101)、升降装置(102)、车身(103)、物品存储厢(104)、散热窗(105)、第一阶梯(106)、轮胎(107)、小散热口(108)、第二阶梯(109)、座椅(110)、车头(111)、压力传感器(112)、传感器放置腔(113)、放置板(114)、自动锁(115)、车门(116);所述的车头(111)和车身(103)焊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物品存储厢(104)为放置板(114)和车身(103)之间所形成的储存空间,所述的放置板(114)设有两个,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12)安装在由两个放置板(114)所形成的传感器放置腔(113)内部,所述的升降装置(102)安装在压力传感器(112)下方并与放置板(114)固定连接,所述的轮胎(107)设有两对并且安装在车身(103)底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12)、自动锁(115)和升降装置(102)与车载移动终端模块(2)电连接,所述的车身(103)和车门(116)之间通过自动锁(115)活动连接,所述的车身(103)尾部设有散热窗(105),所述的小散热口(108)设于车身(103)底部左右两端,所述的车身(103)右端从左只有依次是设有第一阶梯(106)和第二阶梯(109),所述的第一阶梯(106)、第二阶梯(109)和车身(103)焊接在一起;所述的升降装置(102)包括右内剪叉杆(1021)、滑槽(1022)、右外剪叉杆(1023)、左外剪叉杆(1024)、左内剪叉杆(1025)、后底杆(1026)、半圆固定块(1027)、前固定杆(1028)、固定爪(1029)、液压缸(10210)、连轴器(10211)、凹槽(10212);所述的右内剪叉杆(1021)和右外剪叉杆(1023)呈X型交叉后顶端与放置板(114)固定连接,右内剪叉杆(1021)底端通过半圆固定块(1027)固定于后底杆(1026)上,所述的右外剪叉杆(1023)底端则与前固定杆(1028)用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外剪叉杆(1024)、左内剪叉杆(1025)呈X型交叉后顶端与放置板(114)固定连接,左内剪叉杆(1025)底端通过半圆固定块(1027)固定于后底杆(1026)上,所述的左外剪叉杆(1024)则与前固定杆(1028)用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的右内剪叉杆(1021)和左内剪叉杆(1025)通过连轴器(10211)与两个液压缸(10210)相连接,所述的液压缸(10210)的另一端通过固定爪(1029)固定在前固定杆(1028)上,所述的右外剪叉杆(1023)和左外剪叉杆(1024)内侧表面设有凹槽(10212),所述的右内剪叉杆(1021)和左内剪叉杆(1025)外侧设有凸起,所述的凹槽(10212)和凸起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的自动锁(115)由锁头(1151)、卡环(1152)、卡柱(1153)、手动把手(1154)、限位片(1155)、锁柱(1156)、矩形固定扣(1157)、后端盖(1158)、电线(1159)、伸缩杆(11510);所述的锁头(1151)嵌套在卡环(1152)的左端,所述的卡环(1152)的另一端固定设有锁柱(1156),所述的锁柱(1156)贯穿矩形固定扣(1157)的右侧套有后端盖(1158),所述的锁柱(1156)的中间位置焊接有圆形固定柱,所述的圆形固定柱和手动把手(1154)铰接,所述的锁柱(1156)和限位片(1155)上的弧形口相配合,所述的伸缩杆(11510)一端固定在限位片(1155)底部,所述的伸缩杆(11510)另一端与锁柱(1156)机械连接,所述的电线(1159)连接伸缩杆(11510)和车载移动终端模块(2),所述的矩形固定扣(1157)通过螺丝固定于车身(103)内壁,所述的卡柱(1153)焊接在车门(116)内壁,所述的卡柱(1153)上的凹口和卡环(1152)凸柱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载移动平台与物流平台融合的系统,其结构包括移动物流车(1)、车载移动终端模块(2)、卫星定位模块(3)、云端数据管理库(4),所述的车载移动终端模块(2)安装在移动物流车(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物流车(1)设有车灯(101)、升降装置(102)、车身(103)、物品存储厢(104)、散热窗(105)、第一阶梯(106)、轮胎(107)、小散热口(108)、第二阶梯(109)、座椅(110)、车头(111)、压力传感器(112)、传感器放置腔(113)、放置板(114)、自动锁(115)、车门(116);所述的车头(111)和车身(103)焊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的物品存储厢(104)为放置板(114)和车身(103)之间所形成的储存空间,所述的放置板(114)设有两个,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12)安装在由两个放置板(114)所形成的传感器放置腔(113)内部,所述的升降装置(102)安装在压力传感器(112)下方并与放置板(114)固定连接,所述的轮胎(107)设有两对并且安装在车身(103)底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112)、自动锁(115)和升降装置(102)与车载移动终端模块(2)电连接,所述的车身(103)和车门(116)之间通过自动锁(115)活动连接,所述的车身(103)尾部设有散热窗(105),所述的小散热口(108)设于车身(103)底部左右两端,所述的车身(103)右端从左只有依次是设有第一阶梯(106)和第二阶梯(109),所述的第一阶梯(106)、第二阶梯(109)和车身(103)焊接在一起;所述的升降装置(102)包括右内剪叉杆(1021)、滑槽(1022)、右外剪叉杆(1023)、左外剪叉杆(1024)、左内剪叉杆(1025)、后底杆(1026)、半圆固定块(1027)、前固定杆(1028)、固定爪(1029)、液压缸(10210)、连轴器(10211)、凹槽(10212);所述的右内剪叉杆(1021)和右外剪叉杆(1023)呈X型交叉后顶端与放置板(114)固定连接,右内剪叉杆(1021)底端通过半圆固定块(1027)固定于后底杆(1026)上,所述的右外剪叉杆(1023)底端则与前固定杆(1028)用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的左外剪叉杆(1024)、左内剪叉杆(1025)呈X型交叉后顶端与放置板(114)固定连接,左内剪叉杆(1025)底端通过半圆固定块(1027)固定于后底杆(1026)上,所述的左外剪叉杆(1024)则与前固定杆(1028)用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的右内剪叉杆(1021)和左内剪叉杆(1025)通过连轴器(10211)与两个液压缸(10210)相连接,所述的液压缸(10210)的另一端通过固定爪(1029)固定在前固定杆(1028)上,所述的右外剪叉杆(1023)和左外剪叉杆(10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玲
申请(专利权)人:李春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