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英芹专利>正文

作用于伤残组织原位的骨与软组织同步再生诱导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1263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再生医学领域的原位再生诱导。该诱导剂为外用药,可于伤残的残余组织处同步诱导骨及肌肉、血管、皮肤等包绕骨的软组织的再生。再生组织量的多少与植入诱导剂的剂量相关。该诱导剂可用于增加断指/断肢残余部分的长度和厚度,实现了断指/断肢的不完全再生;还可用于其他骨缺损/骨不连接等创伤的再生治疗。在小鼠中节趾的切除实验中,在离体组织弃之不用的情况下,再生后中节趾的骨量可超过原趾的骨量。该诱导剂主要由生物材料组成,在再生过程中可被完全吸收、新/旧伤均适用。

Synchronous regenerative inducer of bone and soft tissue in situ of the injured tissue

The present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induction of in situ regeneration in the field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The inducer is an external drug, which can synchronously induce the regeneration of bone, muscle, blood vessel, skin and other soft tissue around the bone. The amount of regenerated tissue is related to the dose of the inducer. The inducing agent can be used to increase the residual part of the finger / limb length and thickness, the finger / limb incomplete regeneration; also can be used for the regeneration treatment of other bone defect nonunion / trauma etc.. In mice in the experimental section of toe resection in vitro, abandoned in the case, after regeneration in bone can be more than the original section of toe toe bone. The inducer is mainly composed of biomaterials, and can be used for complete absorption and new / old injury during the regenera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作用于伤残组织原位的骨与软组织同步再生诱导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再生医学领域的原位再生诱导部分。本专利技术诱导的再生为多组织的器官性再生,既有骨组织的再生,也有肌肉、血管、包括皮肤等的骨周围软组织的再生。本专利技术可用于离体的残损,如断指/断肢的再生(一般指离体的原组织不可用的情况);也可用于非离体的残损,如骨缺损/骨不连接的再生。
技术介绍
蚯蚓、水蛭等低等生物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蜥蜴、蝾螈和青蛙等两栖动物的前后肢或尾巴切除后可完全再生。哺乳动物的再生能力弱,鹿茸等少量哺乳动物的附属器官可完全再生,人类和鼠(啮齿类)的末节指/趾(Phalange3,P3)有不完全的再生能力,即远端切除后可再生,但近端切除不可再生。中节指/趾(Phalange2,P2)等其余指/趾及上下肢切除后不可再生。本专利技术以细胞外基质(ECM)和骨形态蛋白(BMP)诱导残损组织的骨性再生,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诱导无再生能力的断指/断肢的骨性再生,或将末节指的不完全再生转变为完全再生,或实现其它骨缺损/骨不连接的再生性修复。新/旧创伤均适用。诱导剂组成:a.细胞外基质(ECM,extracellularmatrix)。b.骨形态蛋白(BMP,bonemorphogeneticprotein)。c.骨形态蛋白BMP的稀释液。诱导剂制备:1.将b用c液稀释成适当浓度,浓度范围0.01~1000μg/ml。2.将稀释好的b液与a混合,混合比例为b∶a=1∶1~1000。3.将a与b的混合物塑形为拟再生的骨的形状。诱导剂制备完成。4.制备环境清洁无菌,诱导剂的各组分在制备前需经无菌化处理。诱导剂的效果:小鼠P2(中节趾)切除实验表明,在被切除的原组织弃之不用的情况下,该诱导剂可在断趾残端诱发骨和肌肉、皮肤等软组织的同步再生,从而延长残趾的长度,也可增加残趾的厚度。再生的骨组织为带有孔隙结构的骨,骨表面凸凹不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生骨内的孔隙结构减少,骨表面趋于光滑。附图说明图1是正常鼠趾的外观图(腹侧面,即掌心侧)。中间趾(“中指”)不做切除,两侧趾(“食指”和“无名指”)做切除,切除位置为两侧趾的第2条趾纹线,箭头表示切除位置。中间趾的第3条趾纹线与两侧趾的第二条趾纹线(箭头所示)平齐,故中间趾的第三条趾纹线可用作两侧趾再生长度的参照坐标。图1的标号说明:①切除位置。②切除位置图2是小鼠中节趾P2切除后35天的外观及其透明标本图。图2-1是外观图。图2-2是透明标本图。左侧趾(“无名指”)有诱导剂植入,右侧趾(“食指”)无诱导剂为对照趾。透明标本用于观察骨。单箭头表示切除位置,双箭头表示P2趾骨的长度。诱导剂趾骨的长度约为对照趾趾骨长度的2倍。图2-1、图2-2为同一样品,所用诱导剂为低剂量诱导剂。图2-1的标号说明:①诱导剂趾的切除位置。②切除后加诱导剂的再生趾。③未损伤的正常趾(“中指”)。④切除后不加诱导剂的对照趾。⑤对照趾的切除位置。图2-2的标号说明:①诱导剂趾的切除位置。②切除后加诱导剂的再生趾。③再生的P2骨的长度。④未损伤的正常趾(“中指”)。⑤切除后不加诱导剂的对照趾。⑥对照趾的切除位置。⑦对照趾P2骨的长度。图3是过量再生的P2鼠趾micro-CT成像及透明标本图(不同样品)。图3-1是micro-CT图(切除后50天)。图3-2是透明标本图(切除后34天)。图3-3是透明标本图(切除后35天)。再生的P2趾骨与正常中间趾的P2趾骨长度相当,再生趾的厚度等于或大于正常中间趾。鼠的正常中间趾,相当于人的“中指”,其P2趾骨最长。以上表明再生P2趾的骨量大于原P2趾,为过量的鼠趾再生。单箭头表示切除位置,双箭头表示P2趾骨的长度。图3-1的标号说明:①诱导剂趾的切除位置。②再生的P2趾。③正常中间趾的P3骨。④正常中间趾的P2骨。图3-2的标号说明:①正常中间趾的P2骨的长度。②再生的P2骨的长度。③诱导剂趾的切除位置。图3-3的标号说明:①诱导剂趾的切除位置。②正常中间趾的P2骨的长度。③再生的P2骨的长度。具体实施方法1.ECM可购买或自制。2.BMP可购买或自制。3.诱导剂的使用方法:按上述“诱导剂制备”的方法制备诱导剂,将制备完成的诱导剂植入伤口,使其与残损的骨组织保持接触。4.实施例:将ECM与BMP-2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合(BMP∶ECM约为1∶10~100)。其中BMP-2的浓度为100μg/ml,BMP-2的稀释液为含5%海藻糖的磷酸盐缓冲液(PH=7.2)。混合物塑形后植入在P2处切除的鼠趾残端。35天后,再生P2趾的长度超过原P2趾,厚度与原P2趾相当,再生趾的骨量超过原趾骨量,为过量的鼠趾再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作用于伤残组织原位的骨与软组织同步再生诱导剂

【技术保护点】
本诱导剂主要成分为ECM,ECM的特征为,以动物组织器官为原料所得的产物,它包括但不限于:取自小肠、气管、膀胱、骨的细胞外基质。

【技术特征摘要】
1.本诱导剂主要成分为ECM,ECM的特征为,以动物组织器官为原料所得的产物,它包括但不限于:取自小肠、气管、膀胱、骨的细胞外基质。2.本诱导剂主要成分为ECM,ECM的特征为,非动物组织器官来源的细胞外基质。3.本诱导剂主要成分为ECM,ECM的特征为,权利要求1或2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的产物,此类处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冻干、粉碎、降解、交联化、凝胶化。4.本诱导剂主要成分为BMP,BMP的特征为,BMP超家族的骨形成蛋白,它包括但不限于:BMP-2、BMP-3、BMP-3B/GDF-10、BMP-4、BMP-5、BMP-6、BMP-7/OP-1、BMP-8/OP-2、BMP-8B、BMP-9、BMP-10、BMP-11、BMP-12、BMP-13、BMP-14、CDMP-1、CDMP-2、CDMP-3、GD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英芹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刘英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