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转换灌肠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2023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转换灌肠管,包括灌肠管,灌肠管的前端侧壁具有出药口,灌肠管的中部外壁粘附有气囊,气囊具有与之连通的充气管,充气管沿平行于灌肠管的方向粘附在灌肠管的外壁,并朝灌肠管的后端延伸,灌肠管的后端具有连接段,连接段处还具有转换盒,转换盒包括盒体和上盖,盒体内具有主管路,主管路与连接段相连通,连接段的内腔中固定有单向阀,盒体内还具有副管路,副管路的一端与主管路的端部A处相通。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同时患者独自操作时药液不容易泄漏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冲洗操作,而且容易进入结肠位置的特点。

Conversion enema tube for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conversion enema tube, including enema enema tube, the side wall of the front end tube with a medicine outlet, the middle wall adhesion enema tube has a balloon, the balloon has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flatable tube, an inflatable tube attached to the outer wall of the enema tube along the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enema tube stick and, in the back end of the enema tube extension, enema tube at the back with a connecting section, the connection section also has a conversion box, switch box comprises a box body and a cover, is in charge of road box, in charge of road and the connection section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ner connecting piece is fixed in the one-way valve, the box body has side the pipeline communicated with one end of the pipeline, the deputy head of road at the end of the A.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and portabi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patient is alone in operation, the liquid is not easy to leak,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carry out the washing operation and is easy to enter the colon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转换灌肠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讲,本技术涉及一种溃疡性结肠炎专用的灌肠管。
技术介绍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和直肠粘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转移,以致整个结肠,溃疡性结肠炎一项重要治疗就是药物保留灌肠;而目前现有的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管,广泛采用一次性肛管,对直肠刺激大,使其蠕动加快,药物容易排泄,同时,由于灌肠的治疗要持续一个月至两个月,每次时间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不等,患者自己在家操作时,会十分不便,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在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治疗时间当中,一次注药的药量无法满足,是需要多次注药的,而在拔出冲洗器的同时,一次性肛管内的药液就会倒流出来,如果在医院,医护人员只能通过夹钳夹住肛管,除了繁琐之外,还能够防止药液倒流,而患者独自操作时,就无法避免药液倒流了,不但污染了地面,同时药液倒流,治疗效果也大打折扣;而进一步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时需要药物灌肠,而有时又需要直接用水进行来回冲洗,普通结构的灌肠管就没有办法很好地实现来回转换,患者有时候会需要用到两根灌肠管来回转换使用,治疗效果不好,同时患者也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同时患者独自操作时药液不容易泄漏的同时,还能够进行冲洗操作,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转换灌肠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转换灌肠管,包括灌肠管,灌肠管的前端侧壁具有出药口,灌肠管的中部外壁粘附有气囊,气囊具有与之连通的充气管,充气管沿平行于灌肠管的方向粘附在灌肠管的外壁,并朝灌肠管的后端延伸,灌肠管的后端具有连接段,连接段处还具有转换盒,转换盒包括盒体和上盖,盒体内具有主管路,主管路与连接段相连通,连接段的内腔中固定有单向阀,盒体内还具有副管路,副管路的一端与主管路的端部A处相通,另一端与连接段B处相通,且与连接段相连通的位置为单向阀与盒体的底端端部之间,上盖处位于主管路的A处开有环形沉孔,转盘嵌装在环形沉孔内,三通管固定在转盘上,且位于主管路A处与副管路相连通的位置,三通管包括治疗管和冲洗管,当转盘来回转动时,能够带动三通管来回转动,治疗管和冲洗管能够分别单独与主管路和副管路相连通,所述转盘的表面具有拨片,上盖位于转盘的外周设有标记圈,标记圈的12点和9点钟方向具有与拨片相配合的档杆。所述主管路位于A处的内壁上还具有胶垫,胶垫能够分别与治疗管和冲洗管相贴合,以实现密封的目的。所述三通管包裹在硅胶球中,且三通管的管口延伸至硅胶球的端部。还具有与连接段相配合的插接段,插接段具有插接管和装配管,通过插接管,插接段能够插装在连接段上,插接管与装配管相通,插接管和装配管的外周包覆有海绵层。所述装配管一侧端部的内径M大于装配管位于插接管一侧端部的内径N。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的积极效果有:本技术具有主管路和副管路,这样患者在使用时就可以通过转盘的来回转动来带动三通管转动,以此来选择使用主管路和副管路,而主管路连通连接段,连接段内具有单向阀,这样的结构就可以实现注药以后药液不会回流,就能够实现灌肠注药治疗的目的,患者只需要从外部注入药液,药液就可以通过主管路到达连接段,又从连接段进入到灌肠管,继而进入到患者的结肠处而不会回流,当需要使用纯净水等液体对结肠进行反复冲洗时,就可以继续转动转盘,使得副管路与灌肠管连接,跳过了连接管内的单向阀,这样当不注液时,注入的液体能够从副管路直接回流到三通管,继而流出,实现了冲洗的目的,而整个转换过程十分方便快捷,患者根本不需要重新插入灌肠管,患者操作起来不但方便,同时也能够保证患者的舒适度。而本技术还具有与连接段相配合的插接段,插接段具有插接管和装配管,通过插接管,插接段能够插装在连接段上,插接管与装配管相通,插接管和装配管的外周包覆有海绵层,且装配管一侧端部的内径M大于装配管位于插接管一侧端部的内径N,这样结构的好处在于,注射器是与装配管插接的,通过装配管实现注射器与连接段的相通,在使用时,注射器插入到装配管的内腔中,实现固定,而由于装配管的内腔是开口大,越往内越小,这样结构就使得本技术不用过分挑剔注射器型号,即使是小型的注射器,只要往内深入,也能实现很好的固定(装配管优选采用硅胶等能够形变且有弹性的材料制成,这样能够更好地包覆住注射器),而插接管和装配管外周包覆的海绵层,能够尽可能吸附回流的药液,保证环境卫生(优选的情况是海绵层的长度要能够包覆住插接管和装配管的同时,还要长于装配管,这样露出部分的海绵层可以在注射器插入时受到挤压,贴合在注射器和装配管之间,能够更好地吸附药液和清洗用水)。本技术优选采用50ml注射器,这样能够更好地控制注液速度,减轻患者灌肠的痛苦,延长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治疗效果更好,同时,装配管可以和多种注射器的乳头段相配合,插拔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转换盒6去掉上盖8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治疗管15连通主管路9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冲洗管16连通副管路11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硅胶球21和三通管14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转盘1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其次,本技术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技术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转换灌肠管,包括灌肠管1,灌肠管1的前端侧壁具有出药口2,灌肠管1的中部外壁粘附有气囊3,气囊3具有与之连通的充气管4,充气管4沿平行于灌肠管1的方向粘附在灌肠管1的外壁,并朝灌肠管1的后端延伸,灌肠管3的后端具有连接段5,连接段5处还具有转换盒6,转换盒6包括盒体7和上盖8,盒体7内具有主管路9,主管路9与连接段5相连通,连接段5的内腔中固定有单向阀10,盒体7内还具有副管路11,副管路11的一端与主管路9的端部A处相通,另一端与连接段5B处相通,且与连接段5相连通的位置为单向阀10与盒体7的底端端部之间,上盖8处位于主管路9的A处开有环形沉孔12,转盘13嵌装在环形沉孔12内,三通管14固定在转盘13上,且位于主管路9A处与副管路11相连通的位置,三通管14包括治疗管15和冲洗管16,当转盘13来回转动时,能够带动三通管14来回转动,治疗管15和冲洗管16能够分别单独与主管路9和副管路11相连通,所述转盘13的表面具有拨片17,上盖8位于转盘13的外周设有标记圈18,标记圈18的12点和9点钟方向具有与拨片17相配合的档杆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转换灌肠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转换灌肠管,包括灌肠管(1),灌肠管(1)的前端侧壁具有出药口(2),灌肠管(1)的中部外壁粘附有气囊(3),气囊(3)具有与之连通的充气管(4),充气管(4)沿平行于灌肠管(1)的方向粘附在灌肠管(1)的外壁,并朝灌肠管(1)的后端延伸,其特征在于:灌肠管(1)的后端具有连接段(5),连接段(5)处还具有转换盒(6),转换盒(6)包括盒体(7)和上盖(8),盒体(7)内具有主管路(9),主管路(9)与连接段(5)相连通,连接段(5)的内腔中固定有单向阀(10),盒体(7)内还具有副管路(11),副管路(11)的一端与主管路(9)的端部A处相通,另一端与连接段(5)B处相通,且与连接段(5)相连通的位置为单向阀(10)与盒体(7)的底端端部之间,上盖(8)处位于主管路(9)的A处开有环形沉孔(12),转盘(13)嵌装在环形沉孔(12)内,三通管(14)固定在转盘(13)上,且位于主管路(9)A处与副管路(11)相连通的位置,三通管(14)包括治疗管(15)和冲洗管(16),当转盘(13)来回转动时,能够带动三通管(14)来回转动,治疗管(15)和冲洗管(16)能够分别单独与主管路(9)和副管路(11)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用转换灌肠管,包括灌肠管(1),灌肠管(1)的前端侧壁具有出药口(2),灌肠管(1)的中部外壁粘附有气囊(3),气囊(3)具有与之连通的充气管(4),充气管(4)沿平行于灌肠管(1)的方向粘附在灌肠管(1)的外壁,并朝灌肠管(1)的后端延伸,其特征在于:灌肠管(1)的后端具有连接段(5),连接段(5)处还具有转换盒(6),转换盒(6)包括盒体(7)和上盖(8),盒体(7)内具有主管路(9),主管路(9)与连接段(5)相连通,连接段(5)的内腔中固定有单向阀(10),盒体(7)内还具有副管路(11),副管路(11)的一端与主管路(9)的端部A处相通,另一端与连接段(5)B处相通,且与连接段(5)相连通的位置为单向阀(10)与盒体(7)的底端端部之间,上盖(8)处位于主管路(9)的A处开有环形沉孔(12),转盘(13)嵌装在环形沉孔(12)内,三通管(14)固定在转盘(13)上,且位于主管路(9)A处与副管路(11)相连通的位置,三通管(14)包括治疗管(15)和冲洗管(16),当转盘(13)来回转动时,能够带动三通管(14)来回转动,治疗管(15)和冲洗管(16)能够分别单独与主管路(9)和副管路(11)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良芝承晓定汪承扬李皓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