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1335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5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均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位于顶部的冷风出口,位于底部的冷风回风口,以及连通所述冷风出口与所述冷风回风口的冷风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冷风通道的用于将所述冷风回风口的空气送至所述冷风出风口的第一送风系统。夏季制冷出现制冷过度的现象时,第一送风系统运行,室内下部靠近地面的冷空气由冷风回风口经过冷风通道由冷风出风口排到室内上部,使室内上下部空气均匀,以减缓过度制冷现象,从而提高了舒适度。

A kind of heat sha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wherein the shell comprises a cold air outlet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cold air,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air outlet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outlet and the air outlet of the air return channel; and set in for the cold air passage of the air return port the cold air to the first air supply system of air. The emerg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excessive refrigeration cooling in summer, the first air supply system, indoor cold air near the ground by the lower cold air outlet through the cold air passage from the cooling air outlet to the upper room, the indoor air is uniform,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xcessive cooling phenomenon, thus improving the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均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户在使用空调时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当夏季开制冷模式时,明明设定温度很高,确经常会被冻醒,舒适度很低。因此,如何提高舒适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舒适度,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均热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位于顶部的冷风出口,位于底部的冷风回风口,以及连通所述冷风出口与所述冷风回风口的冷风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冷风通道的用于将所述冷风回风口的空气送至所述冷风出风口的第一送风系统。优选地,在上述均热装置中,所述冷风通道的横截面积由所述冷风回风口至所述冷风通道的中部逐渐变小,自所述冷风通道的中部至所述冷风出风口逐渐变大。优选地,在上述均热装置中,所述冷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一空气净化模块。优选地,在上述均热装置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顶部的热风回风口,位于底部的热风出口,以及连通所述热风出口和所述热风回风口的热风通道;设置在所述热风通道的用于将所述热风回风口的空气送至所述热风出风口的第二送风系统。优选地,在上述均热装置中,所述热风通道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热风回风口至所述热风通道的中部逐渐变小,自所述热风通道的中部至所述热风出风口逐渐变大。优选地,在上述均热装置中,所述热风通道内还设置有第二空气净化模块。优选地,在上述均热装置中,所述热风通道和所述冷风通道共用一条通道。优选地,在上述均热装置中,所述热风出风口与所述冷风回风口共用一个风口。优选地,在上述均热装置中,所述热风回风口与所述冷风出风口共用一个风口。优选地,在上述均热装置中,所述第二送风系统和所述第一送风系统为双向送风系统。优选地,在上述均热装置中,所述第二送风系统和所述第一送风系统共用一个送风系统。优选地,在上述均热装置中,所述第二送风系统和所述第一送风系统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部。优选地,在上述均热装置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衣帽挂钩和/或穿衣镜。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夏季制冷出现制冷过度的现象时,第一送风系统运行,室内下部靠近地面的冷空气由冷风回风口经过冷风通道由冷风出风口排到室内上部,使室内上下部空气均匀,以减缓过度制冷现象,从而提高了舒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均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均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均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四种均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0为壳体、200为第一送风系统、300为第二送风系统、400为衣帽挂钩、500为穿衣镜;101为冷风出风口、102为冷风回风口、103为冷风通道、104为热风回风口、105为热风出风口、106为热风通道。具体实施方式由
技术介绍
描述可知,夏季制冷时往往会出现制冷过度的问题,而制冷过度之所以使人感觉不舒服是因为,空调器室内机位于室内上部,冷气吹向地面,加之冷空气下沉,长时间运行后,室内垂直面上开始出现温度分层现象,室内下部靠近地面处温度低,室内上部温度高。而室内机检测到的温度是室内上部的温度,该温度并没有达到设定温度,空调器就不停的制冷,从而出现了制冷过度的现象。由于室内下部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导致用户体验过冷,从而感觉不舒服。为此,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均热装置,以提高舒适度。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均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均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均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四种均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的均热装置,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包括位于顶部的冷风出口,位于底部的冷风回风口102,以及连通冷风出口与冷风回风口102的冷风通道103;以及设置在冷风通道103的用于将冷风回风口102的空气送至冷风出风口101的第一送风系统200。夏季制冷出现制冷过度的现象时,第一送风系统200运行,室内下部靠近地面的冷空气由冷风回风口102经过冷风通道103由冷风出风口101排到室内上部,使室内上下部空气均匀,以减缓过度制冷现象,从而提高了舒适度。当冬季制热时,也存在制热过度现象,这是因为热空气上浮,导致出现室内上部温度过高而室内下部靠近地面处温度低,用户体验制热舒适性不好而空调又提前出现降频或停机的现象。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冷风出口位于壳体100的顶部可以理解为靠近壳体100顶端的位置,该冷风出口可以设置在顶端,或者壳体100的侧面;冷风回风口102位于壳体100的底部可以理解为设置在靠近壳体100底端的位置,该冷风回风口102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侧面。为此本技术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包括位于顶部的热风回风口104,位于底部的热风出口,以及连通热风出口和热风回风口104的热风通道106;设置在热风通道106的用于将热风回风口104的空气送至热风出风口105的第二送风系统300。冬季制热出现制热过度的现象时,第二送风系统300运行,室内上部的热空气由热风回风口104经过热风通道106由热风出风口105。排到室内下部,使室内上下部空气均匀,以减缓过度制热现象,从而提高了舒适度。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热风回风口104位于壳体100的顶部可以理解为靠近壳体100顶端的位置,该热风回风口104可以设置在顶端,或者壳体100的侧面;热风出风口105位于壳体100的底部可以理解为设置在靠近壳体100底端的位置,该热风出风口105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侧面。为了提高制冷均热运行过程中的出风面积以及进风面积,冷风通道103的横截面积由冷风回风口102至冷风通道103的中部逐渐变小,自冷风通道103的中部至冷风出风口101逐渐变大。另外,为了净化室内空气,冷风通道103内设置有第一空气净化模块,通过该第一空气净化模块可以净化室内空气。为了提高制热均热运行过程中的出风面积以及进风面积,热风通道106的横截面积由热风回风口104至热风通道106的中部逐渐变小,自热风通道106的中部至热风出风口105逐渐变大。另外,为了净化室内空气,热风通道106内还设置有第二空气净化模块。通过该第二空气净化模块可以净化室内空气上述冷风通道103和热风通道106可以为相互独立的两条通道,请参阅图2,还可以为同一条通道,请参阅图1和图3,即热风通道106和冷风通道103共用一条通道。如此设置可以简化设备结构。由于冷风回风口102与热风出风口105均位于壳体100的顶部,因此,该冷风回风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均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包括位于顶部的冷风出口,位于底部的冷风回风口(102),以及连通所述冷风出口与所述冷风回风口(102)的冷风通道(103);以及设置在所述冷风通道(103)的用于将所述冷风回风口(102)的空气送至所述冷风出风口(101)的第一送风系统(2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包括位于顶部的冷风出口,位于底部的冷风回风口(102),以及连通所述冷风出口与所述冷风回风口(102)的冷风通道(103);以及设置在所述冷风通道(103)的用于将所述冷风回风口(102)的空气送至所述冷风出风口(101)的第一送风系统(2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通道(103)的横截面积由所述冷风回风口(102)至所述冷风通道(103)的中部逐渐变小,自所述冷风通道(103)的中部至所述冷风出风口(101)逐渐变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通道(103)内设置有第一空气净化模块。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还包括位于顶部的热风回风口(104),位于底部的热风出口,以及连通所述热风出口和所述热风回风口(104)的热风通道(106);设置在所述热风通道(106)的用于将所述热风回风口(104)的空气送至所述热风出风口(105)的第二送风系统(30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通道(106)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热风回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春雨赖聪吕千浩何振健林金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