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以及液体雾化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060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体雾化领域,尤其涉及液体雾化装置以及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有加压管道,所述加压管道内设有加压腔,且所述加压管道上设有与加压腔连通的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加压腔内还设有可沿加压腔往复运动的加压杆,所述加压杆远离所述液体入口运动时可将液体从液体入口吸入至加压腔内,所述加压杆靠近所述液体入口运动时可将加压腔内液体从液体出口处加压排出。其采用往复运动的加压杆对加压腔内的液体进行加压,使液体雾化;其采用平行布置的加压装置通过主驱动齿轮转动可同时使两侧的加压杆相反方向运动;该机械式雾化与传统的气缸高压喷出相比,其雾化效果更佳,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A pressurization device applied to a liquid atomizer and a liquid atomiz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liquid atomiz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liquid atomizing device and a pressurizing device applied to a liquid atomizer. Including the frame,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pipe, the pressure pipe has a pressure chamber, and the pressur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cavity communicated with the liquid entrance and outlet, the pressure chamber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rod along the pressure cavity in the reciprocating movement, the pressure rod away from the entrance of liquid motion can be the liquid from the liquid into the entrance pressure cavity, the pressure rod near the liquid entrance movement can be pressurized fluid discharged from the liquid outlet pressure. The pressurized liquid pressure on the reciprocating motion of the rod chamber pressure, the liquid atomization; the pressuriz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with the main drive gear to rotate the pressure ro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n both sides; the mechanical atomization and traditional cylinder high-pressure sprayed than the atomization effect is better,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以及液体雾化器
本技术涉及液体雾化领域,尤其涉及液体雾化装置以及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
技术介绍
雾化是指通过使用高压将液体通过喷嘴喷出或用高速气流使液体分散成微小液滴的操作。液体雾化的方法有压力雾化,转盘雾化等。现市面上的液体雾化器多作为美容用途,可将指定的美容液雾化喷出,替代传统采用人手涂抹的方式,来防止涂抹不均、提升吸收效果,而且更加卫生。但现有的雾化器多采用:1.人手挤压,这种方法存在使用不方便、不连续,雾化效果不理想等问题;2.高压气泵将液体喷出,这种方法存在雾化效率低、有可能将未雾化的液体也喷出,影响雾化质量,造成浪费,而且对于各种粘稠度不同的液体,其雾化的质量难以保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液体雾化器采用人手挤压造成雾化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以及液体雾化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有加压管道,所述加压管道内设有加压腔,且所述加压管道上设有与加压腔连通的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加压腔内还设有可沿加压腔往复运动的加压杆,所述加压杆远离所述液体入口运动时可将液体从液体入口吸入至加压腔内,所述加压杆靠近所述液体入口运动时可将加压腔内液体从液体出口处加压排出。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所述液体入口处设有可截止加压腔内液体从液体入口流出的第一单向阀,所述液体出口处设有可截止外部液体从液体出口流入至加压腔内的第二单向阀。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加压杆沿加压腔往复运动的驱动单元,且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加压杆之间还设有调速器,所述加压腔内的液体压力在为3至30kgf/cm2。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所述加压杆包括位于加压腔内的活塞头、与所述活塞头连接且从所述加压腔伸出的传动杆。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所述调速器上设有主驱动齿轮,且所述主驱动齿轮与所述传动杆配合传动,所述传动杆上设有与主驱动齿轮啮合的环状卡齿,所述传动杆的另一侧上设有与传动杆配合的从动轮。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所述框架上设有2根平行排列的所述加压管道以及加压杆,且位于所述主驱动齿轮的两侧。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所述主驱动齿轮转动可同时使两侧的加压杆运动,且两所述的加压杆的运动方向相反。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所述框架上还设有喷嘴,所述喷嘴与两所述加压管道上的液体出口连通。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所述框架上还设有与所述液体入口连通的液体存储腔。液体雾化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了加压装置,其采用往复运动的加压杆对加压腔内的液体进行加压,当加压杆远离液体入口运动,使加压腔内空间增大时,加压腔内形成负压,液体从液体出口处被抽入到加压腔内,当加压杆靠近液体入口运动时,使加压腔内空间减少,在加压腔内形成压力,使加压腔内液体被挤压、从液体出口排出,使液体雾化,该机械式雾化与传统的气缸高压喷出相比,其雾化效果更佳,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2、本技术提供了双加压管道的加压装置,当采用单个加压管道时,由于加压杆往复运动的一个周期内,完成吸液到加压喷液的工作,最终出来的效果为间隔式喷雾,当采用双加压管道同时工作时,当一个加压管道在喷液的过程中,另一个加压管道可进行吸液,这样可弥补了吸液的间隙,实现连续不间断的喷雾,使喷雾器更加实用,而且传动结构简便,有利于减低成本以及便于维护。3、本技术的喷口处还设有雾化喷嘴,加压装置直接对液体升压、加速后,经过雾化喷嘴喷出,有利于提升液体的雾化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截面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图4为图3的B-B截面图;图5为图3的C-C截面图;图6为雾化喷嘴的结构图;图7为图6的D-D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如图1至图2所示,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包括框架9,所述框架9上设有加压管道1,所述加压管道1内设有加压腔101,且所述加压管道1上设有与加压腔101连通的液体入口11和液体出口12,加压腔101内还设有可沿加压腔101往复运动的加压杆2,所述加压杆2远离所述液体入口11运动时可将液体从液体入口11吸入至加压腔101内,所述加压杆2靠近所述液体入口11运动时可将加压腔101内液体从液体出口12处加压排出。其采用往复运动的加压杆对加压腔内的液体进行加压,当加压杆远离液体入口运动,使加压腔内空间增大时,加压腔内形成负压,液体从液体出口处被抽入到加压腔内,当加压杆靠近液体入口运动时,使加压腔内空间减少,在加压腔内形成压力,使加压腔内液体被挤压、从液体出口排出,使液体雾化,该机械式雾化与传统的气缸高压喷出相比,其雾化效果更佳,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另外,在液体出口处增加雾化喷嘴,可提高液体的雾化质量。其中,所述液体入口11处设有可截止加压腔101内液体从液体入口11流出的进液单向阀,所述液体出口12处设有可截止外部液体从液体出口12流入至加压腔101内的出液单向阀7。这样,在吸液时,液体仅能从液体入口抽入至加压腔内,出液单向阀防止了从液体出口流入至加压腔,可有效防止外部的液体对加压腔的污染,在加压杆加压时,进液单向阀可防止加压腔内的液体从液体入口回流,提升加压的效果,从而有利于对液体加压雾化。其中,进液单向阀、出液单向阀7的结构可采用弹性复位件与锥形堵头的配合,弹性复位件将锥形堵头顶压在液体出口,当加压腔内压力大于弹性复位件的顶压力后,可将锥形堵头顶开,从而时加压腔内液体从液体出口出口排出,进液单向阀原理与出液单向阀7相似。另外,加压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加压杆2沿加压腔101往复运动的驱动单元3,且所述驱动单元3与所述加压杆2之间还设有调速器4。驱动单元3为电机,可在框架上设置为电机提供电力的蓄电元件,另外也可外接电源进行供电可对蓄电元件充电,使本装置使用更加方便。且通过调速器4其加压可在3至30kgf/cm2范围调节,对于不同粘度的液体,可调节不同的压力值来提升雾化的效果,具体地说,粘度高的液体可以使用高压力喷出,粘度低的液体可以使用低压力喷出。通过设置开关旋钮来进行压力值的选定,用户可根据放置不同粘稠度的液体来自由选定。其中,所述加压杆2包括位于加压腔101内的活塞头21、与所述活塞头21连接且从所述加压腔101伸出的传动杆22。所述调速器4上设有主驱动齿轮41,且所述主驱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以及液体雾化器

【技术保护点】
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包括框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9)上设有加压管道(1),所述加压管道(1)内设有加压腔(101),且所述加压管道(1)上设有与加压腔(101)连通的液体入口(11)和液体出口(12),加压腔(101)内还设有可沿加压腔(101)往复运动的加压杆(2),所述加压杆(2)远离所述液体入口(11)运动时可将液体从液体入口(11)吸入至加压腔(101)内,所述加压杆(2)靠近所述液体入口(11)运动时可将加压腔(101)内液体从液体出口(12)处加压喷出。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包括框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9)上设有加压管道(1),所述加压管道(1)内设有加压腔(101),且所述加压管道(1)上设有与加压腔(101)连通的液体入口(11)和液体出口(12),加压腔(101)内还设有可沿加压腔(101)往复运动的加压杆(2),所述加压杆(2)远离所述液体入口(11)运动时可将液体从液体入口(11)吸入至加压腔(101)内,所述加压杆(2)靠近所述液体入口(11)运动时可将加压腔(101)内液体从液体出口(12)处加压喷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入口(11)处设有可截止加压腔(101)内液体从液体入口(11)流出的进液单向阀,所述液体出口(12)处设有可截止外部液体从液体出口(12)流入至加压腔(101)内的出液单向阀(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加压杆(2)沿加压腔(101)往复运动的驱动单元(3),且所述驱动单元(3)与所述加压杆(2)之间还设有调速器(4),所述加压腔(101)内液体压力在为3至30kgf/cm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液体雾化器上的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杆(2)包括位于加压腔(101)内的活塞头(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黄瑞娟洪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陶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