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测试集中供热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02703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测试集中供热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基准工况实验,并获取基准工况实验的第一测试结果;根据第一测试结果确定天气参数变化与测试热力站的回水温度以及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的第一关系信息;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运行工况实验,并获取运行工况实验的第二测试结果;根据第二测试结果确定测试供热机组的供热量变化与测试热力站的回水温度以及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的第二关系信息;根据第一关系信息和第二关系信息确定天气参数变化以及测试供热机组供的供热量变化对回水温度以及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影响的第三关系信息,由此,能够准确获得集中供热系统的实际动态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试集中供热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中供热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测试集中供热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北方地区的风力资源非常丰富,但同时弃风现象也非常严重,特别是在采暖期,弃风量占到全年弃风量的80%以上。其主要原因除了跨省跨地区输送能力不足以及用电需求减缓之外,北方地区以热电联产机组为主的电源和热源结构,也使得供热和供电耦合,较高的供热需求限制了机组的电负荷调峰能力,无法为风电上网提供充足的接纳空间。近年来,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进行热电联产机组的优化调度以提高风电消纳,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对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惯性的定量描述。目前较常见的做法是进行理论建模。但由于建筑的保温特性受建筑年代、围护结构、朝向等差别很大,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管网和建筑规模庞大、热用户的类型和热负荷需求也各不相同、结构复杂,难以建立精确的机理模型,因此,基于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惯性进行供热机组优化调度的研究难以应用到实际调度系统中。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相关技术中可通过谐波反应分析方法对热电厂供热系统的特性进行测试,然而,上述方法在测试时仅仅考虑了一级管网供水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测试集中供热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试集中供热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所述集中供热系统中的测试供热机组、测试热力站、测试热用户和测试供热管网;调整所述集中供热系统的工况,以使得所述集中供热系统满足测试实验条件;对所述集中供热系统进行基准工况实验,并获取基准工况实验的第一测试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结果,确定天气参数变化与测试热力站的回水温度以及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的第一关系信息;对所述集中供热系统进行运行工况实验,并获取运行工况实验的第二测试结果;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结果,确定测试供热机组的供热量变化与测试热力站的回水温度以及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的第二关系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关系信息和所述第二关系信息,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集中供热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所述集中供热系统中的测试供热机组、测试热力站、测试热用户和测试供热管网;调整所述集中供热系统的工况,以使得所述集中供热系统满足测试实验条件;对所述集中供热系统进行基准工况实验,并获取基准工况实验的第一测试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结果,确定天气参数变化与测试热力站的回水温度以及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的第一关系信息;对所述集中供热系统进行运行工况实验,并获取运行工况实验的第二测试结果;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结果,确定测试供热机组的供热量变化与测试热力站的回水温度以及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的第二关系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关系信息和所述第二关系信息,确定天气参数变化以及测试供热机组供的供热量变化对测试热力站的回水温度以及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影响的第三关系信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结果,确定天气参数变化与测试热力站的回水温度以及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的第一关系信息,包括:基于时域数据的模型辨识算法和所述第一测试结果,确定天气参数变化对测试热力站的回水温度以及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影响的第一传递函数信息;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结果,确定测试供热机组的供热量变化与测试热力站的回水温度以及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的第二关系信息,包括:基于时域数据的模型辨识算法和所述第二测试结果,确定测试供热机组的供热量变化对测试热力站的回水温度以及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影响的第二传递函数信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结果包括第一天气参数的取值、第一管网参数的取值和第一用户参数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一天气参数包括室外空气温度Tatm1、太阳长波辐射Ilwr1和短波辐射Iswr1,所述第一管网参数包括测试供热管网的回水温度Tr1、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一次侧回水温度Tpr1,i和二次侧回水温度Tsr1,i,所述第一用户参数包括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第j个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Tuser1,ij;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测试结果,确定天气参数变化与测试热力站的回水温度以及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的第一关系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室外空气温度Tatm1、太阳长波辐射Ilwr1和短波辐射Iswr1的取值确定室外综合温度u11的取值;根据所述室外综合温度u11的取值和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第j个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Tuser1,ij的取值,确定室外综合温度u11对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第j个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Tuser1,ij影响的传递函数;根据所述室外综合温度u11的取值和所述测试供热管网的回水温度Tr1的取值,确定室外综合温度u11对所述测试供热管网的回水温度Tr1影响的传递函数;根据所述室外综合温度u11的取值和所述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一次侧回水温度Tpr1,i的取值,确定室外综合温度u11对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一次侧回水温度Tpr1,i影响的传递函数;根据所述室外综合温度u11的取值和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二次侧回水温度Tsr1,i的取值,确定所述室外综合温度u11对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二次侧回水温度Tsr1,i影响的传递函数;其中,所述第二测试结果包括第二天气参数的取值、第二管网参数的取值和第二用户参数的取值,其中,所述第二天气参数包括室外空气温度Tatm2、太阳长波辐射Ilwr2和短波辐射Iswr2,所述第二管网参数包括测试供热管网的供水温度Ts2、测试供热管网的回水温度Tr2、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一次侧回水温度Tpr2,i和二次侧回水温度Tsr2,i,所述第二用户参数包括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第i个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Tuser2,ij,其中,i为大于或者等于1,且小于或者等于N的正整数,N为所述测试热力站的总数,j为大于或者等于1,且小于或者等于M的正整数,M为第i个测试热力站中测试热用户的总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测试结果,确定测试供热机组的供热量变化与测试热力站的回水温度以及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的第二关系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室外空气温度Tatm2、太阳长波辐射Ilwr2和短波辐射Iswr2的取值确定室外综合温度u21的取值;根据所述室外综合温度u21的取值、测试供热管网的供水温度Ts2和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第j个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Tuser2,ij的取值,确定测试供热管网的供水温度Ts2对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第j个测试热用户的室内温度Tuser2,ij影响的传递函数;根据所述室外综合温度u21的取值、测试供热管网的供水温度Ts2和所述测试供热管网的回水温度Tr2的取值,确定测试供热管网的供水温度Ts2对所述测试供热管网的回水温度Tr2影响的传递函数;根据所述室外综合温度u21的取值、测试供热管网的供水温度Ts2和所述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一次侧回水温度Tpr2,i的取值,确定测试供热管网的供水温度Ts2对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一次侧回水温度Tpr2,i影响的传递函数;根据所述室外综合温度u21的取值、测试供热管网的供水温度Ts2和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二次侧回水温度Tsr2,i的取值,确定测试供热管网的供水温度Ts2对第i个测试热力站的二次侧回水温度Tsr2,i影响的传递函数。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集中供热系统进行基准工况实验,包括:根据基准工况实验期间的室外温度预测,确定基准工况实验期间保证全网供热质量的热源平均供水流量Gs0,1和供水温度Ts0,1,并设为基准供水流量和基准供水温度;调整测试供热机组的抽汽参数,使得热源参数达到基准供水流量和基准供水温度,并控制在基准工况实验期间,维持基准供水流量和基准供水温度不变。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集中供热系统进行运行工况实验,包括:根据运行工况实验期间的室外温度预测,确定运行工况实验期间保证全网供热质量的热源平均供水流量Gs0,2和供水温度Ts0,2,并设为基准供水流量和基准供水温度;调整测试供热机组的抽汽参数,使得热源参数达到基准供水流量和基准供水温度;根据用电需求的峰谷规律,确定测试供热机组增负荷时段TP1和减负荷时段TP2;根据测试供热机组的热电能力,确定相应时段测试供热机组的供水温度增加幅度δTsup和减少幅度δTsdn;在增负荷时段TP1,调整测试供热机组的抽汽参数,使得测试供热机组的供水温度增加为Ts0,2+δTsup并保持;在减负荷时段TP2,调整测试供热机组的抽汽参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亚丽孙勇许兆峰李宝聚高琪瑞曹政任挺进李振元王哲赵金峰田雪沁王新雷徐彤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华建网源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