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化并拉伸皮革之类薄片状制品的方法及机器技术

技术编号:1769960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软化并拉伸鞣制的皮革的方法,其工作方式为在皮革(P)的两面施加反向的大致垂直于皮革表面并以预定冲程往复的力,这种力是在皮革的一面以坚硬的元件(20)施加于工作面上相互间距的区域上,并在皮革的另一面以一个弹性塑变的平面均匀的支撑面(18)作用于整个工作面上,坚硬的元件带有圆顶状工作部,其曲率半径大于施加对向力的冲程。(*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进行软化並拉伸薄片制品、特指鞣制的工业用皮革的方法及机器。在此专业领域内,本专利技术提及的方法通常被称为铲软,用来铲软的机器称为铲软器或铲软刀。铲软是在鞣制及部分干燥处理以后在大皮上进行的。在鞣制及干燥以后(皮革中)的纤维变短並缠结在一起,使皮革变硬。铲软可以将纤维拉伸和分离並使之排列整齐,以便赋于皮革原来的弹性和柔软性。从前,铲软一直是用手工拉伸皮革並且在特制的刀状工具上剧烈揉搓。在现代的为了减轻体力劳动並使处理更加快速的自动化机器中,老式的手用工具已被杠杆,滚子,或者新近的振动板所取代。这种比较新式的机器具有可以连续处理的优点,明显提高了方法本身的生产率。所有上述自动化机器都采用一种包括从皮革的反面施加大体垂直于皮革表面的反作用力的方法。该力是施加于皮革一侧表面上相互间隔开的区域上,在皮革的另一面则施加于该相互间隔开的区域的中间,以便在这些工作区域之间施加一种超过纤维弹性限度的牵引力而实现多方向的拉伸。意大利专利IT-A-883912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方法的铲软机,它包括一对面对面的板,需要处理的皮革从它们中间通过;至少一个板以靠近和远离另一板的方向往复运动以夹持处于其间的皮革。在面对面的板中的至少一个板上制有一系列相互等距的由圆头的钉状物构成的突起元件,它们可以和另一板上一系列的相对应的元件合作。在这种已知的机器中,第二块板上的元件上制有对突起元件起补充作用的凹洞。在另一种体现中,第二块板上的突起元件在第一系列元件的自由间隙中可能还有第二系列的突起元件。板上的这些元件並不直接作用于待处理的皮革上,而是经过一对相邻近的弹性带。弹性带的协同动作使皮革沿着与两块板的运动相垂直的方向运动。这种类型的机器由于板的高频率的横向振动而可以具有相当高的产率。板的振动一般为每秒5至10冲程並与弹性带的纵向运动相协调。然而,这类机器有一些已知的问题。为了使机器适应于不同厚度和敢理的皮革,两块板子之间的最小距离需经相应的改变以便使相对应的突起元件的穿入程度、即所得到的拉伸程度的改变与这种距离的改变相适应。显然,尽可能地增加纤维的伸长以加宽皮革的尺寸是一个主要的目的。不幸的是,过度的穿入可能造成无法消除的印迹,甚至在突起元件的连接处损伤皮革(和)或弹性带。为了在相同的板子穿入程度下改进拉伸的均匀性,还需要减低带子的前进速度而使同一区域经受反复的处理。然而,其结果是降低机器的产率。该类已知的机器的另一常见的缺点是所谓的边界效应,即在板子的周边区域拉伸不足。在板子的中央区域皮革被相邻元件的作用面稳稳锁定,在靠近边沿处这种锁定作用实际上已部分消失並降低了拉伸作用。一种可以减少这种缺点的系统包括将板子相互移近而在整个工作面积上增加作用单元的穿入程度以便在靠近边沿处也同样增加其锁定力。然而,这种办法可能使板子中央处皮革的拉伸增加,以致因上述的原因而导致不可恢复的损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可靠而安全的方式实现皮革的相当的拉伸的铲软方法以及铲软机,从而消除上述的各种缺点。在上述目的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目的是提供一种铲软方法和机器,它们可以在皮革的较大区域内施加大体均匀的拉伸而无应力的局部集中,从而优化皮革的软化处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非常简单的铲软机以降低维修和生产费用。本专利技术的並非不重要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铲软机,它可以从通常商业中能够供应的元件和材料开始而获得,这在纯经济的观点上是有利的。这些,以及随后将变得明显的其它目的,都可以由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4拉伸和软化薄片状制品,特指鞣制的皮革的方法和机器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特性和优点将在一种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和机器的体现中通过附图中的非限制性的例子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机器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放大细部图;图3,为图2细部的断面图,取自Ⅲ-Ⅲ线;图4,为图2中元件的进一步放大图,处于与夹在中间的皮革相互作用的步骤;图5,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而作用于皮革无穷小部分的力的空间图解示意图;图6,为在本专利技术的机器以前的按照已知技术制成的机器中皮革的不同的张力状态的示意图;参照以上各图,按照本专利技术制成的机器,概括地标号为1,它包括一个支撑框架2,它可以固装在地面並支承一个上板3和一个下板4,3和4相对于待处理的皮革P呈相对面排列。皮革由一对柔软材料制成的输送带5、6作纵向传输,5和6由变速电机7沿箭头所示的方向驱动而协调延伸。上板3经板8与机器的支撑架刚性联结,板8由微调螺丝10固装在至少一对柱9上。下板固装在图1中虚线所示的结构11上,並可被第一端部支撑12枢转向支撑框架2和被第二端部支撑13转向一个连结杆14。该连接杆14随即转向一个由电机16驱动的偏心元件15。经过这样的配置,很明显,电机16的转动可以造成下板4相对于上板3的相互靠近和离开的交替动作。为了调整板子之间的最小距离以改变拉伸的强度並使机器适应于皮革的厚度和纹理,可以适当转动微调螺丝10而改变板8的高度。有利的是,下板4是由一个大体平面的限制性支撑17形成,17上面覆盖一层弹性塑变性的材料18。可以用于此层的材料可由具有非常低的机械迟滞性而又具有一定强度的弹性材料构成,以便传导一定强度的横向力,其硬度应在肖氏硬度30及50之间,例如氯丁橡胶,天然橡胶,腈或丁酯橡胶以及一般的合成橡胶等弹性材料。层18的厚度至少与板子的冲程S相等以便使对面的板子可以完全穿入。按照本专利技术,上板3很方便地带有一系列圆顶状的突起元件20,其半径为R,高度为H。半径R在15mm与30mm之间,最好为约20mm。高度H可以在半径R的50%和80%之间,最好为R的70%。球顶状的形状可以提供比较大的接触面积,经过实验测试表明它可以比较短的冲程最佳地传导拉伸力。用高抗应力和抗磨耗的金属制成的突起元件20在板4上沿与皮革的运行方向大致垂直的横排及沿与皮革运行方向大致成10°倾角的纵列呈熟知的棋盘状分布。由于这种排列,皮革在其运行中就会遇到成排的逐渐向外侧偏移的突起元件,从而在纵向运行一定距离后,影响皮革的整个宽度。在皮革上观察到的最终结果可由大致均匀的张力分布来代表,见图5中的示意图,它可以显著减少先有技术特有的损伤或破裂的危险。这种损伤和破裂实际上主要是由于在小的曲率半径处和在突起物顶端的张力梯度处的明显的应力集中,见图6的示意图。由于元件20加在皮革上的特有压力较低,就可以采用比先有技术较高的振动频率以及较高的穿入程度和给进速度,並相应地提高本方法的产率和最终质量。使用本机器在非常安全的条件下获得的较大的拉伸还可以实现最终尺寸的明显增加,这大约为全部面积的2~3%。最后,球顶状元件的较大的结合面积即使在板子的边沿区域也能施加足够的锁定力而减低所谓的边界效应。在实用中已经观察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机器可以完全实现意想的目标,因为它们可以优化皮革的软化和拉伸而没有损伤和破裂的危险。对于这样设想的机器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无数的改动和变化,它们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独创性概念的范围之内。所有的细部也都可以由技术上相等的元件替换。例如,突起元件的圆顶状可以改成能够和基本为柱形的基底部联结的椭圆状或半球状。该柱形的基底部即形成与板子结合的柄根。元件的这种运动布局还可以被反转,即将带突起元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软化并拉伸薄片状制品、特指鞣制的皮革的方法,该方法基本上以连续性方式进行,它的特征在于向一个工作区和皮革的两面施加一种对向的和以预定冲程往复的力,该对向的力大致垂直于皮革(P)的表面,并且是由作用于该工作区的相互间隔开区域上的坚硬元件(20)从一面施加,并以一个均匀的平面支撑面(18)从另一面施加的,该平面支撑面在面对该间隔区域的大致连续的工作区上是弹性塑变的,该坚硬元件(20)带有大致圆顶状的工作部,圆顶的曲率半径大于该对向力的冲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托尼科尔纳
申请(专利权)人:卡尔蒂格利诺奥菲希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