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丹红专利>正文

一种细杆两端去毛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9111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07:08
一种细杆两端去毛刺装置,包括上部去毛刺机构与下部去毛刺机构,上部去毛刺机构与下部去毛刺机构之间通过转向机构衔接;细杆由上部下料管下料经上部挤压机构挤压后缓慢进入上部去毛刺机构,上光电开关接收信号控制慢行程气缸缓慢左移,细杆在挤压机构摩擦力的作用下下移并与上部去毛刺机构的去毛刺部接触完成去毛刺的工作,随后,在转向机构的作用下,细杆完成180度的位置交换,再进行另一端部的去毛刺操作;装置结构紧凑合理,可实现在线的去毛刺操作,相对于繁琐的手工操作来说,非常方便、高效,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A deburring device at both ends of a fine rod

A rod deburring device comprises an upper and lower deburring mechanism deburr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deburring mechanism deburring mechanism through the steering mechanism of cohesion; rod from the upper tube feeding through the upper extrusion mechanism after extrusion slowly in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deburring polishing mechanism, electric switch control signal slow stroke cylinder slow left shift rod in the extrusion mechanism under the action of friction force down and deburring mechanism for deburring contact to complete the deburring work, and then in the upper, the steering mechanism under the action of a thin rod complete 180 degree position exchange, then the other end of the deburring operation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reasonable, can realize the online deburring operation, relative to the tedious manual operation,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greatly improved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杆两端去毛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杆两端去毛刺装置。
技术介绍
细杆作为轴承滚针、万用表量杆等部件在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细杆在经过切刀切削后,其首尾两个端部具有毛刺,需要经过去毛刺的操作达到整体的光顺才能投入实际使用,目前,去毛刺的工作基本上还是由工作人员手工完成,由于细杆零件的尺寸一般较小,手工去毛刺的操作非常不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细杆两端去毛刺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细杆两端去毛刺装置,包括:上部下料管,所述上部下料管的一侧加工有长槽;等分轮,所述等分轮安装在所述上部下料管的一侧,所述等分轮的一部分伸入到所述长槽内;上部挤压机构,所述上部挤压机构位于所述上部下料管的正下方,所述上部挤压机构包括对称安装的挤压轴,挤压轮固定安装在所述挤压轴上,所述挤压轮的圆周面上加工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的尺寸与细杆匹配;上光电开关,所述上光电开关靠近所述上部挤压机构安装;上部去毛刺机构,所述上部去毛刺机构位于所述上部挤压机构下方,所述上部去毛刺机构包括固定块、活动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活动块通过连接头与左侧的慢行程气缸连接,所述固定块及所述活动块嵌合时形成嵌合面,通道加工在所述嵌合面上,所述嵌合面的下部还加工安装槽用于安装去毛刺砂轮,所述去毛刺砂轮包括去毛刺部及光滑部;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连接所述上部去毛刺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直管,所述直管的左侧为开口段,所述直管的右侧有一轴孔,气缸的气缸轴对准所述轴孔安装,所述开口段的两侧为护板,所述直管下方与衔接轨道连接;下部下料管,所述下部下料管上端与所述衔接轨道衔接,所述下部下料管下方为下光电开关、下部挤压机构、下部去毛刺机构,所述下光电开关、下部挤压机构、下部去毛刺机构的结构及位置关系与所述上光电开关、上部挤压机构、上部去毛刺机构的结构及位置关系一致,所述下部挤压机构与慢行程气缸I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部下料管上方与震动下料盘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等分轮的轮轴外接有外槽轮机构,弹性体包覆在所述等分轮的圆周面上,所述外槽轮机构使所述等分轮作间歇运动,所述等分轮的每运动一次圆周弧长与所述细杆的长度一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块及所述活动块之间还装配有导向杆。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部下料管上部具有喇叭口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直管的底部有一个凹坑,所述凹坑的直径大于所述细杆的直径,保证所述细杆沿所述凹坑为支点作翻转。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护板的形状为扇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装置结构紧凑合理,可实现在线的去毛刺操作,相对于繁琐的手工操作来说,非常方便、高效,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细杆两端去毛刺装置主视图;图2为上部下料管处的放大图;图3为上部挤压机构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上部去毛刺机构的放大图;图6为图5中A位置的放大图;图7为图5的俯视图;图8为转向机构的放大图;图9为图8中B向视图;图10为细杆去毛刺的工作示意图。图中:1、上部下料管;101、长槽;2、细杆;3、等分轮;31、弹性体;4、轮轴;5、上部挤压机构;51、挤压轴;52、挤压轮;521、挤压槽;6、上光电开关;7、上部去毛刺机构;71、固定块;72、活动块;73、固定板;74、连接头;75、嵌合面;76、通道;77、安装槽;78、去毛刺砂轮;781、去毛刺部;782、光滑部;79、导向杆;8、慢行程气缸;9、转向机构;91、直管;911、开口段;912、轴孔;913、护板;92、气缸;921、气缸轴;93、衔接轨道;10、下部下料管;11、下光电开关;12、下部挤压机构;13、下部去毛刺机构;14、慢行程气缸I。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细杆两端去毛刺装置,包括:如图2所示,上部下料管1的一侧加工有长槽101,上部下料管1上方与震动下料盘连接;等分轮3安装在上部下料管1的一侧,等分轮3的一部分伸入到长槽101内,等分轮3的轮轴4外接有外槽轮机构,外槽轮机构使等分轮3作间歇运动,等分轮3的每运动一次圆周弧长与细杆2的长度一致,弹性体31包覆在等分轮3的圆周面上;如图1所示,上部挤压机构5位于上部下料管1的正下方,如图3、图4所示,上部挤压机构5包括对称安装的挤压轴51,挤压轮52固定安装在挤压轴51上,挤压轮52的圆周面上加工有挤压槽521,挤压槽521的尺寸与细杆2匹配;上光电开关6靠近上部挤压机构5安装;如图1所示,上部去毛刺机构7位于上部挤压机构5下方,如图5、图6及图7所示,上部去毛刺机构7包括固定块71、活动块72,固定块71固定在固定板73上,活动块72通过连接头74与左侧的慢行程气缸8连接,固定块71及活动块72之间还装配有导向杆79,固定块71及活动块72嵌合时形成嵌合面75,通道76加工在嵌合面75上,嵌合面75的下部还加工安装槽77用于安装去毛刺砂轮78,去毛刺砂轮78包括去毛刺部781及光滑部782;如图1所示,转向机构9连接上部去毛刺机构7,如图8、图9所示,转向机构9包括直管91,直管91的左侧为开口段911,直管91的右侧有一轴孔912,气缸92的气缸轴921对准轴孔912安装,开口段911的两侧为护板913,护板913的形状为扇形,直管91的底部有一个凹坑,凹坑的直径大于细杆2的直径,保证细杆2沿凹坑为支点作翻转,直管91下方与衔接轨道93连接;如图1所示,下部下料管10上端与衔接轨道93衔接,下部下料管10上部具有喇叭口结构,下部下料管10下方为下光电开关11、下部挤压机构12、下部去毛刺机构13,下光电开关11、下部挤压机构12、下部去毛刺机构13的结构及位置关系与上光电开关6、上部挤压机构5、上部去毛刺机构7的结构及位置关系一致,下部挤压机构12与慢行程气缸I14连接。装置结构紧凑合理,可实现在线的去毛刺操作,相对于繁琐的手工操作来说,非常方便、高效,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具体使用时,为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结合附图进行描述;细杆由震动下料盘下料后在上部下料管内紧密排列,等分轮由外槽轮机构带动做间歇转动,当等分轮转动的时候将最下端的一个细杆送出,细杆在重力作用下到达上部挤压机构,上部挤压机构通过挤压槽挤压细杆的同时将细杆缓慢往下输送,当细杆最下端与去毛刺部接触时(图10所示),上部光电开关不再检测到细杆,与此同时,慢行程气缸开始动作,在导向杆的导向作用下,滑动块逐渐往左滑动,去毛刺部在于细杆底部相对缓慢移动,由于去毛刺部具有一定的斜度,去毛刺部与细杆的底部圆周面具有一个相对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实现去毛刺功能,细杆离开上部去毛刺机构后落入直管内,气缸动作,气缸轴通过轴孔推动细杆沿开口段两侧的护板发生180的翻转,随后,细杆沿衔接轨道进入下部挤压机构,之后的工作情况与上述所述雷同,在此不再复述。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细杆两端去毛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细杆两端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下料管(1),所述上部下料管(1)的一侧加工有长槽(101);等分轮(3),所述等分轮(3)安装在所述上部下料管(1)的一侧,所述等分轮(3)的一部分伸入到所述长槽(101)内;上部挤压机构(5),所述上部挤压机构(5)位于所述上部下料管(1)的正下方,所述上部挤压机构(5)包括对称安装的挤压轴(51),挤压轮(52)固定安装在所述挤压轴(51)上,所述挤压轮(52)的圆周面上加工有挤压槽(521),所述挤压槽(521)的尺寸与细杆(2)匹配;上光电开关(6),所述上光电开关(6)靠近所述上部挤压机构(5)安装;上部去毛刺机构(7),所述上部去毛刺机构(7)位于所述上部挤压机构(5)下方,所述上部去毛刺机构(7)包括固定块(71)、活动块(72),所述固定块(71)固定在固定板(73)上,所述活动块(72)通过连接头(74)与左侧的慢行程气缸(8)连接,所述固定块(71)及所述活动块(72)嵌合时形成嵌合面(75),通道(76)加工在所述嵌合面(75)上,所述嵌合面(75)的下部还加工安装槽(77)用于安装去毛刺砂轮(78),所述去毛刺砂轮(78)包括去毛刺部(781)及光滑部(782);转向机构(9),所述转向机构(9)连接所述上部去毛刺机构(7),所述转向机构(9)包括直管(91),所述直管(91)的左侧为开口段(911),所述直管(91)的右侧有一轴孔(912),气缸(92)的气缸轴(921)对准所述轴孔(912)安装,所述开口段(911)的两侧为护板(913),所述直管(91)下方与衔接轨道(93)连接;下部下料管(10),所述下部下料管(10)上端与所述衔接轨道(93)衔接,所述下部下料管(10)下方为下光电开关(11)、下部挤压机构(12)、下部去毛刺机构(13),所述下光电开关(11)、下部挤压机构(12)、下部去毛刺机构(13)的结构及位置关系与所述上光电开关(6)、上部挤压机构(5)、上部去毛刺机构(7)的结构及位置关系一致,所述下部挤压机构(12)与慢行程气缸I(1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杆两端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下料管(1),所述上部下料管(1)的一侧加工有长槽(101);等分轮(3),所述等分轮(3)安装在所述上部下料管(1)的一侧,所述等分轮(3)的一部分伸入到所述长槽(101)内;上部挤压机构(5),所述上部挤压机构(5)位于所述上部下料管(1)的正下方,所述上部挤压机构(5)包括对称安装的挤压轴(51),挤压轮(52)固定安装在所述挤压轴(51)上,所述挤压轮(52)的圆周面上加工有挤压槽(521),所述挤压槽(521)的尺寸与细杆(2)匹配;上光电开关(6),所述上光电开关(6)靠近所述上部挤压机构(5)安装;上部去毛刺机构(7),所述上部去毛刺机构(7)位于所述上部挤压机构(5)下方,所述上部去毛刺机构(7)包括固定块(71)、活动块(72),所述固定块(71)固定在固定板(73)上,所述活动块(72)通过连接头(74)与左侧的慢行程气缸(8)连接,所述固定块(71)及所述活动块(72)嵌合时形成嵌合面(75),通道(76)加工在所述嵌合面(75)上,所述嵌合面(75)的下部还加工安装槽(77)用于安装去毛刺砂轮(78),所述去毛刺砂轮(78)包括去毛刺部(781)及光滑部(782);转向机构(9),所述转向机构(9)连接所述上部去毛刺机构(7),所述转向机构(9)包括直管(91),所述直管(91)的左侧为开口段(911),所述直管(91)的右侧有一轴孔(912),气缸(92)的气缸轴(921)对准所述轴孔(912)安装,所述开口段(9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丹红
申请(专利权)人:黄丹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