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控制用的防继电器打火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57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用的防继电器打火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恒流充电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恒流充电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均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与恒流充电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继电器在吸合时,能够避免继电器中的触点出现火花的现象,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继电器中的触点出现烧毁的现象,进而能够避免继电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控制用的防继电器打火电路
本技术属于控制电路
,涉及一种电机控制用的防继电器打火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机控制中经常会使用到继电器,对于高电压的电机来说,当继电器吸合时,继电器中的触点上会出现火花的现象,这样一来,继电器在长期吸合和断开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继电器中的触点出现烧毁的现象,从而很容易导致继电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电机控制用的防继电器打火电路,在继电器吸合时,能够避免继电器中的触点出现火花的现象,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继电器中的触点出现烧毁的现象,进而能够避免继电器的损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电机控制用的防继电器打火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恒流充电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恒流充电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均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与恒流充电模块电连接,电源模块包括电阻R7、R14、R19、R23,三极管Q9、Q4,二极管D2,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源输入端B+电连接,二极管的阴极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9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三极管Q9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3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9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引出用于与单片机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的使能端EN,三极管Q9的集电极引出电源VCC,三极管Q4的集电极引出按键控制端TG,恒流充电模块包括电阻R74、R40,三极管Q17,稳压二极管DZ5,二极管D8,电容C5,电阻R74的一端和三极管Q17的集电极与电源VCC电连接,电阻R74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Z5的阴极与三极管Q17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40的一端与三极管Q17的发射极电连接,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Z5的阳极和二极管D8的阳极电连接,二极管D8的阴极与电源输出端P+和电容C5的正极电连接,电容C5的负极接地,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继电器J1,电阻R82、R70、R73、R75,三极管Q15,电阻R82的一端与电源VCC电连接,电阻R8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J1的2脚电连接,继电器J1的1脚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15的基极引出用于与单片机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的控制端REY,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73后接地,电阻R70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15的基极和发射极电连接,电容C27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继电器J1的2脚和1脚电连接,继电器J1的3脚和5脚均与电源输出端P+电连接,继电器J1的4脚和6脚均与电源120V电连接,电阻R75的两端分别与电源120V和电源输入端B+电连接。本技术的电机控制用的防继电器打火电路,其中,电源模块还包括用于对单片机模块供电的供电模块,供电模块包括电阻R1、R8,三极管Q2,稳压二极管DZ2、电容C3、C4,稳压芯片U1,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VCC电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电阻R8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电连接,稳压二极管DZ2的阴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稳压二极管DZ2的阳极接地,稳压芯片U1的3脚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稳压芯片U1的2脚接地,稳压芯片U1的1脚引出用于对单片机模块供电的电源端5V,电容C3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3脚电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一端与稳压芯片的1脚电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本技术的电机控制用的防继电器打火电路,其中,电阻R75的阻值为0欧姆。本技术的电机控制用的防继电器打火电路,其中,稳压二极管DZ5的稳压值为10V。本技术的电机控制用的防继电器打火电路,其中,稳压二极管DZ2的稳压值为15V。本技术通过恒流充电模块的设置,在继电器J1吸合前,能够对电容C5进行预充电,即继电器J1的3脚和5脚能够达到电源120V的电压,当继电器J1吸合,将继电器J1的4脚和6脚连通时,能够有效避免火花的产生;本技术中的继电器在吸合时,能够避免继电器中的触点出现火花的现象,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继电器中的触点出现烧毁的现象,进而能够避免继电器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恒流充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继电器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电机控制用的防继电器打火电路,包括电源模块、恒流充电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恒流充电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均与电源模块电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与恒流充电模块电连接,电源模块包括电阻R7、R14、R19、R23,三极管Q9、Q4,二极管D2,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源输入端B+电连接,二极管的阴极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9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14的一端与三极管Q9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电阻R23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9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引出用于与单片机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的使能端EN,三极管Q9的集电极引出电源VCC,三极管Q4的集电极引出按键控制端TG,恒流充电模块包括电阻R74、R40,三极管Q17,稳压二极管DZ5,二极管D8,电容C5,电阻R74的一端和三极管Q17的集电极与电源VCC电连接,电阻R74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Z5的阴极与三极管Q17的基极电连接,电阻R40的一端与三极管Q17的发射极电连接,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Z5的阳极和二极管D8的阳极电连接,二极管D8的阴极与电源输出端P+和电容C5的正极电连接,电容C5的负极接地,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继电器J1,电阻R82、R70、R73、R75,三极管Q15,电阻R82的一端与电源VCC电连接,电阻R8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J1的2脚电连接,继电器J1的1脚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15的基极引出用于与单片机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的控制端REY,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73后接地,电阻R70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15的基极和发射极电连接,电容C27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继电器J1的2脚和1脚电连接,继电器J1的3脚和5脚均与电源输出端P+电连接,继电器J1的4脚和6脚均与电源120V电连接,电阻R75的两端分别与电源120V和电源输入端B+电连接。电源模块还包括用于对单片机模块供电的供电模块,供电模块包括电阻R1、R8,三极管Q2,稳压二极管DZ2、电容C3、C4,稳压芯片U1,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VCC电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电阻R8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基极电连接,稳压二极管DZ2的阴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稳压二极管DZ2的阳极接地,稳压芯片U1的3脚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稳压芯片U1的2脚接地,稳压芯片U1的1脚引出用于对单片机模块供电的电源端5V,电容C3的一端与稳压芯片U1的3脚电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4的一端与稳压芯片的1脚电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机控制用的防继电器打火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控制用的防继电器打火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恒流充电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所述恒流充电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均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模块与恒流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阻R7、R14、R19、R23,三极管Q9、Q4,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源输入端B+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9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与三极管Q9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23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9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引出用于与单片机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的使能端EN,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引出电源VCC,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引出按键控制端TG,所述恒流充电模块包括电阻R74、R40,三极管Q17,稳压二极管DZ5,二极管D8,电容C5,所述电阻R74的一端和三极管Q17的集电极与电源VCC电连接,所述电阻R74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Z5的阴极与三极管Q17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40的一端与三极管Q17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Z5的阳极和二极管D8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阴极与电源输出端P+和电容C5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5的负极接地,所述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继电器J1,电阻R82、R70、R73、R75,三极管Q15,所述电阻R82的一端与电源VCC电连接,所述电阻R8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J1的2脚电连接,所述继电器J1的1脚与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5的基极引出用于与单片机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的控制端REY,所述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73后接地,所述电阻R70的两端分别与三极管Q15的基极和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27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继电器J1的2脚和1脚电连接,所述继电器J1的3脚和5脚均与电源输出端P+电连接,所述继电器J1的4脚和6脚均与电源120V电连接,所述电阻R75的两端分别与电源120V和电源输入端B+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控制用的防继电器打火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恒流充电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所述恒流充电模块和继电器控制模块均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模块与恒流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阻R7、R14、R19、R23,三极管Q9、Q4,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源输入端B+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三极管Q9的发射极和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9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与三极管Q9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23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9的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引出用于与单片机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的使能端EN,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引出电源VCC,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引出按键控制端TG,所述恒流充电模块包括电阻R74、R40,三极管Q17,稳压二极管DZ5,二极管D8,电容C5,所述电阻R74的一端和三极管Q17的集电极与电源VCC电连接,所述电阻R74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Z5的阴极与三极管Q17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40的一端与三极管Q17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Z5的阳极和二极管D8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阴极与电源输出端P+和电容C5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5的负极接地,所述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继电器J1,电阻R82、R70、R73、R75,三极管Q15,所述电阻R82的一端与电源VCC电连接,所述电阻R8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J1的2脚电连接,所述继电器J1的1脚与三极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浩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蓝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