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8387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课题为能够在同一基板内形成LTPSTFT和氧化物半导体TFT。解决手段为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形成有像素的显示区域,所述像素包含使用氧化物半导体(107)的第1TFT,在所述氧化物半导体(107)之上形成栅极绝缘膜(108),在所述栅极绝缘膜(108)之上形成第1栅电极(109),在所述氧化物半导体(107)的源极及漏极的各自中,与所述氧化物半导体接触从而形成由金属或合金形成的第1源漏电极(110),所述第1栅电极(109)及所述第1源漏电极(110)为相同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且涉及使用混合式(hybrid)结构(其利用使用结晶硅(Poly-Si多晶硅)的TFT和使用氧化物半导体的TFT这两者)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液晶显示装置而言,其构成为:具有TFT基板,与TFT基板相对地配置的对置基板,并在TFT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夹持液晶,所述TFT基板中具有像素电极及薄膜晶体管(TFT)等的像素以矩阵状形成。并且,按每个像素来控制利用液晶分子的光的透过率,从而形成图像。另一方面,有机EL显示装置通过在各像素中配置自发光的有机EL层与TFT,从而形成彩色图像。有机EL显示装置由于不需要背光源,因此对于薄型化而言是有利的。由于LTPS(LowTemperaturePoly-Si:低温多晶硅)迁移率高,因此适合作为驱动电路用TFT。另一方面,氧化物半导体OFF电阻高,若将其用于TFT,则能够减小OFF电流。作为记载了使用氧化物半导体的TFT的文献,可举出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构成沟道的氧化物半导体之上形成金属氧化物,将其用作栅极绝缘膜的构成。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使用氧化物半导体的底栅型TFT中,作为沟道蚀刻的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形成有像素的显示区域,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含使用了氧化物半导体的第1TFT,在所述氧化物半导体之上形成栅极绝缘膜,在所述栅极绝缘膜之上形成第1栅电极,在所述氧化物半导体的源极及漏极的各自中,以与所述氧化物半导体接触的方式形成由金属或合金形成的第1源漏电极,所述第1栅电极及所述第1源漏电极为相同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21 JP 2016-1841011.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形成有像素的显示区域,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包含使用了氧化物半导体的第1TFT,在所述氧化物半导体之上形成栅极绝缘膜,在所述栅极绝缘膜之上形成第1栅电极,在所述氧化物半导体的源极及漏极的各自中,以与所述氧化物半导体接触的方式形成由金属或合金形成的第1源漏电极,所述第1栅电极及所述第1源漏电极为相同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绝缘膜覆盖所述氧化物半导体而形成,所述第1源漏电极经由形成于所述栅极绝缘膜的通孔而与所述第1TFT的源极或漏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绝缘膜覆盖所述第1TFT的沟道部、形成为岛状,并且在所述第1源漏电极与所述氧化物半导体之间不存在所述栅极绝缘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TFT的沟道部与所述源漏电极经由在所述氧化物半导体中掺杂有离子的区域而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TFT被第1绝缘膜覆盖,第2源漏电极经由形成于所述第1绝缘膜的通孔而与所述第1源漏电极连接,在形成于所述第1绝缘膜的通孔的底部,存在所述第1源漏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区域的外侧形成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含由Poly-Si半导体层形成的第2TFT。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TFT被第2绝缘膜覆盖,第3源漏电极经由形成于所述第2绝缘膜的通孔而与所述Poly-Si半导体层连接,在形成于所述第2绝缘膜的通孔的底部,存在所述Poly-Si半导体。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2TFT的栅电极同层、且由相同材料形成有所述第1TFT的遮光膜。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进一步包含利用Poly-Si的第2TFT。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进一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田明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