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783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培养装置,属于培养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罐体,罐体的底端侧壁上设置有抽液筒,抽液筒的开口端贯穿罐体的底壁与罐体的内部相通,抽液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远离罐体的一端设置有推动活塞在抽液筒中移动的推拉杆,推拉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抽液筒靠近罐体的筒身上伸出有垂直向下的出液管,出液管与抽液筒内部相通。其具有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的液体物质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测,从而了解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效果。

A cultur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ultivating devic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ulture, the production equipment comprises a tank body bottom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drainage tube, drainage tube through the open end of the bottom wall of the tank and the tank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side of the cylinder, pumping the liquid sliding inside is connected with a piston, the piston is away from the tank is set to push the piston push rod move in the drainage tube in the push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iston, cylinder body fluid pumping cylinder near the tank is extended on the vertical outlet pipe, a liquid outlet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drainage tube inside.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e, it will detect the liquid material extracted from the culture,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cultivation effect in the culture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培养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培养是生物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培养罐是生活工程配套设备的重要设备,培养罐能够给培养过程提供最佳的生长繁殖条件,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溶解氧含量等外部条件。目前的培养装置,包括罐体,罐体内设置有控制部分,控制部分控制加热控制单元、酸碱度控制单元以及溶解氧含量控制单元等,从而对培养罐内的温度、酸碱度、溶解氧含量等进行控制。现有的培养装置,在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对培养过程中培养效果进行检测,只能在培养时间完毕之后才能得知培养的结果如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培养装置,其具有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的液体物质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测,从而了解培养过程中的培养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培养装置,包括罐体,罐体的底端侧壁上设置有抽液筒,抽液筒的开口端贯穿罐体的底壁与罐体的内部相通,抽液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远离罐体的一端设置有推动活塞在抽液筒中移动的推拉杆,推拉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抽液筒靠近罐体的筒身上伸出有垂直向下的出液管,出液管与抽液筒内部相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塞在抽液筒内滑动,使培养装置内的液体流入到抽液筒中,最后从出液管中流出,将出液管中流出的液体进行收集检验,从而了解培养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抽液筒连接罐体的一端内径处设置有挡环,挡环与抽液筒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活塞在向罐体方向移动时,使活塞与抽液筒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为橡胶活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活塞与抽液筒抽液口之间的密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抽液筒内固定连接有挡片,挡片位于出液管和活塞远离罐体的一侧,挡片上开设有供推拉杆穿过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活塞向远离罐体方向移动时,活塞与抽液筒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挡片与活塞之间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导向杆的另一端贯穿挡片并与挡片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活塞能够准确将抽液筒的抽液口堵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导向杆穿过挡片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固定连接在导向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导向杆与挡片发生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挡片与活塞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的弹力推动活塞,使其自动复位,同时推动活塞压紧在抽液口处,防止罐体内的液体从抽液筒中泄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出液管上设置有控制出液管流通的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要使用时,通过阀门关闭,防止外界的空气从出液管进入到罐体内,对罐体内培养的液体造成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活塞在抽液筒内滑动,使培养装置内的液体流入到抽液筒中,最后从出液管中流出,将出液管中流出的液体进行收集检验,从而了解培养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培养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附图2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附图2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喷水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是抽液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2、喷水机构;21、固定筒;22、旋转筒;23、端盖;231、安装工艺孔;24、转动轴;241、连接块;25、喷水喷头;26、电机;27、轴承;28、进水管;29、密封条;3、抽液机构;31、抽液筒;32、活塞;321、凸块;33、推拉杆;331、凸缘;34、挡环;35、挡片;36、导向杆;361、限位块;37、弹簧;38、出液管;39、阀门;4、支腿;5、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培养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罐体1,罐体1的底端设置有三根支腿4用于支撑罐体1,支腿4均匀固定在罐体的底端。在罐体1的顶端,设置有给罐体1内部侧壁进行清理的喷水机构2,喷水机构2的喷水端贯穿罐体1的顶壁位于罐体1内部的顶端,喷水机构2固定连接在罐体1的顶壁上,在罐体1的底端,设置有对培养物进行抽取的抽液机构3,抽液机构3固定连接在罐体1的底壁上,抽液机构3的抽液端贯穿罐体1的底壁与罐体1的内部相通。如图3、图5所示,喷水机构2包括固定在罐体1顶端的固定筒21以及与固定筒21回转连接的旋转筒22,旋转筒22位于罐体1的内部顶端,旋转筒22与固定筒21的内部相通。固定筒21与旋转筒22连接的一端,固定筒开设有卡槽,卡槽的直径大于固定筒21的内径。旋转筒22连接固定筒21的一端端头,圆周方向伸出有凸台,凸台的外径与卡槽的内径相匹配。卡槽的深度大于凸台的厚度。在卡槽的槽口处设置有端盖23,端盖23与固定筒21螺纹连接,通过端盖23将旋转筒22的凸台卡在卡槽的槽底处。端盖23旋入固定筒21的卡槽内,端盖23的表面与固定筒21的端面齐平,在端盖23的表面,开设有供旋转筒22通过的通孔以及便于安装端盖23的安装工艺孔231。卡槽靠近槽底的侧壁上,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条29,通过密封条29与凸台的配合,防止水从旋转筒22与固定筒21连接处泄漏。在旋转筒22远离固定筒21的一端,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在旋转筒圆周方向上的喷水喷头25,喷水喷头25固定连接在旋转筒22的侧壁上且喷水喷头25与旋转筒22的内部相通。在旋转筒22的内部,设置有带动旋转筒22转动的转动轴24,转动轴24位于旋转筒22的中轴线上。转动轴24一端与旋转筒22通过四个连接块241固定相连,其中连接块241与转动轴24固定连接且均匀分布在转动轴24的圆周方向上。转动轴24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筒21的筒底露在外侧,转动轴24穿过固定筒21筒底的一端通过轴承27回转连接在固定筒21的筒底。在转动轴24位于固定筒21外侧的一端,设置有带动转动轴24转动的电机26,电机26通过支撑杆5固定连接在固定筒21的筒底上。电机26的输出轴与转动轴24固定连接,在固定筒2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固定筒21内部相通的进水管,进水管一端与固定筒21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进水管28相连,通过进水管28为喷水机构2注水。如图4、图6所示,抽液机构3包括固定在罐体1底端的抽液筒31,抽液筒31的开口端与罐体1的内部相通。在抽液筒31的开口处设置有挡环34,挡环34固定连接在抽液筒31的开口处,挡环34的表面与抽液筒31的开口端的端面齐平。在挡环34靠近抽液筒3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橡胶材质的活塞32以及推动活塞32移动的推拉杆33,推拉杆33与活塞32固定连接。活塞32的直径小于抽液筒31的内径大于挡环34的内径,在活塞32靠近挡环的一端,伸出有凸块321,凸块321为圆柱形且直径与挡环34的内径相匹配。推拉杆33远离活塞32的一端穿过抽液筒31的筒底,并与抽液筒31的筒底滑动连接,抽液筒31的筒底开设有供推拉杆33穿过的通孔。推拉杆33位于抽液筒31外侧的一端,推拉杆33圆周方向上伸出有凸缘331,通过凸缘331方便操作人员对推拉杆33进行推拉,从而将液体从罐体1内抽到抽液筒31内。在抽液筒31筒底与活塞32之间,设置有挡片35,挡片35固定连接在抽液筒31的内部,挡片35的表面开设有供推拉杆33穿过的过孔,在挡片35与活塞32之间,推拉杆33的相对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培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培养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端侧壁上设置有抽液筒(31),所述抽液筒(31)的开口端贯穿罐体(1)的底壁与罐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抽液筒(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32),所述活塞(32)远离罐体(1)的一端设置有推动活塞(32)在抽液筒(31)中移动的推拉杆(33),所述推拉杆(33)与活塞(32)固定连接,所述抽液筒(31)靠近罐体(1)的筒身上伸出有垂直向下的出液管(38),所述出液管(38)与抽液筒(31)内部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端侧壁上设置有抽液筒(31),所述抽液筒(31)的开口端贯穿罐体(1)的底壁与罐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抽液筒(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32),所述活塞(32)远离罐体(1)的一端设置有推动活塞(32)在抽液筒(31)中移动的推拉杆(33),所述推拉杆(33)与活塞(32)固定连接,所述抽液筒(31)靠近罐体(1)的筒身上伸出有垂直向下的出液管(38),所述出液管(38)与抽液筒(31)内部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筒(31)连接罐体(1)的一端内径处设置有挡环(34),所述挡环(34)与抽液筒(3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2)为橡胶活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液筒(31)内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双龙阿姆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