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78261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通过在壳体内且靠近出气口设置丝网层,再在进气口和丝网层间且靠近丝网层设置填料层。当生物质气上升时,首先流经填料层,并与其中填料充分接触,液体被聚集为液滴,逐渐变大直至其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下落至壳体底部,进行一次气液分离;接着生物质气流经丝网层,并与丝网层接触形成液膜,最终下落至填料层,并与其内液滴汇合,下落至壳体底部,进行二次气液分离。通过两次气液分离,提高了气液分离装置的气液分离效果。

A gas 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gas-liquid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discloses a gas-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A wire mesh layer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near the air outlet, and a packing lay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ir inlet and the wire mesh layer and near the screen layer. When biomass gas rises, flows through the first layer and the filler filler, full contact, liquid droplet aggregation, force gradually increased until the gravity over gas lift and liquid surface tension, liquid drop to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a gas-liquid separation; then the biomass air screen layer. And contact formation of liquid film and screen layer, eventually falling to the filler layer, and liquid droplet falls to the bottom shell, joined the two gas-liquid separation. The gas - liquid separation effect of the gas - liquid separation unit was improved by two gas - liquid s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本技术属于气液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物质气的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质炭化技术是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中的一种,其是将切碎或成型后的生物质原料,在限氧或绝氧环境下加热升温引起分子内部分解,进而形成生物炭和生物质气等产物。其中的生物质气可作为燃气来使用,但该生物质气中含有大分子(高凝点)焦油和水蒸气等杂质,若直接进燃气发生炉中燃烧,其中的焦油在输送管道中因温度降低而部分析出,粘结在管壁上,甚至堵塞管道;其中的水蒸气会导致生物质气的品质下降,降低生物质气热值。故需要对生物质气进行气液分离,生物质气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生物质气进行气固分离,直接进燃烧炉,烟气加热炭化炉,燃烧炉下端有出渣口;另一种是生物质气喷淋净化、气液分离,不凝气给炭化炉提供热源。诸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102953Y公开了生物质气液分离装置。该技术设置了气液分离塔,并在气液分离塔内设置气液分离组件,该气液分离组件为迷宫状挡板。上述技术通过挡板改变生物质气的速度和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物质气中的液体及较大杂质。但生物质气在气流通道中流通时,仍会夹带水蒸气和焦油,导致气液分离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现有气液分离装置在分离生物质气时存在气液分离效果差的缺陷,进而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效果好的气液分离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所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具有气液流通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下部设置进气口,上部设置出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丝网层,靠近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填料层,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介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丝网层间且靠近所述丝网层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丝网层的厚度为100mm-400mm、平均直径为500mm-1000mm。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层的厚度为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两者间距的0.25-0.5倍。进一步地,所述丝网层与所述填料层两者间距为所述填料层与所述进气口两者间间距的0.5倍以下。进一步地,沿气体上升方向,所述壳体的内径逐渐变大或不变。进一步地,还包括冷凝液出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下部,且相对所述进气口靠近所述壳体底端。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所述冷凝液出口设置于所述壳体底端。进一步地,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至少为二个,彼此串联设置。进一步地,还包括液封装置,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连通,并设置于相邻气液分离装置间,所述液封装置内腔液面下设置有冷凝器;进气管,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液封装置的液面内,以对所述进气管形成液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壳体内且靠近出气口设置丝网层,再在进气口和丝网层间且靠近丝网层设置填料层。当生物质气上升时,首先流经填料层,并与其中填料充分接触,液体被聚集为液滴,逐渐变大直至其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下落至壳体底部,进行一次气液分离;接着生物质气流经丝网层,并与丝网层接触形成液膜,最终下落至填料层,并与其内液滴汇合,下落至壳体底部,进行二次气液分离。通过两次气液分离,提高了气液分离装置的气液分离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二级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气液分离装置;1-1-进气口;1-2-出气口;1-3-冷凝液出口;1-4-填料层;1-5-丝网层;1-6-壳体;2-液封装置;3-冷凝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具有气液流通内腔的壳体1-6,壳体1-6下部设置进气口1-1,上部设置出气口1-2,还包括丝网层1-5,靠近出气口1-2设置于壳体1-6内;填料层1-4,设置于壳体1-6内,介于进气口1-1和丝网层1-5间且靠近丝网层1-5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6可为罐体,例如可为塔罐。在上述气液分离装置中,通过在壳体1-6内且靠近出气口1-2设置丝网层1-5,再在进气口1-1和丝网层1-5间且靠近丝网层1-5设置填料层1-4。当生物质气上升时,首先流经填料层1-4,并与其中填料充分接触,液体被聚集为液滴,逐渐变大直至其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下落至壳体1-6底部,进行一次气液分离;接着生物质气流经丝网层1-5,并与丝网层1-5接触形成液膜,最终下落至填料层1-4,并与其内液滴汇合,下落至壳体1-6底部,进行二次气液分离。通过两次气液分离,提高了气液分离装置1的气液分离效果。为了进一步优化生物质气在气液流通内腔的流通状况,提高生物质气的气液分离效果,丝网层的厚度为100mm-400mm、平均直径为500mm-1000mm;在本实施例中,丝网层的厚度为300mm,平均直径为800mm;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丝网层的厚度为200mm,平均直径为500mm;填料层1-4的厚度为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两者间距的0.25-0.5倍。丝网层1-5与填料层1-4两者间距为填料层1-4与进气口1-1两者间间距的0.5倍以下。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气体上升方向,壳体1-6的内径保持不变;如图2所示,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沿气体上升方向,壳体1-6的内径逐渐变大,以使气液流通内腔逐渐变大,通过该设置,可使生物质气上升的速度逐渐变慢,便于实现气液分离。进一步地,还包括冷凝液出口1-3,设置于壳体1-6下部,且相对进气口1-1靠近壳体1-6底端。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出气口1-2设置于壳体1-6的顶端,冷凝液出口1-3设置于壳体1-6底端。另外,如图3所示,气液分离装置1至少为二个,彼此串联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具有气液流通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下部设置进气口,上部设置出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丝网层,靠近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填料层,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介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丝网层间且靠近所述丝网层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具有气液流通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下部设置进气口,上部设置出气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丝网层,靠近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填料层,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介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丝网层间且靠近所述丝网层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层的厚度为100mm-400mm、平均直径为500mm-10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的厚度为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两者间距的0.25-0.5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层与所述填料层两者间距为所述填料层与所述进气口两者间间距的0.5倍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怡雪田然张晓楠朱静雯李洁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聚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