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靳中山专利>正文

小轿车内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57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轿车内部结构,包括方向盘组件、前操控台、主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后排长座椅、操控座、以及操控杆,主、副驾驶座椅可分别在车内主、副驾驶区域内前后移动,且可前移至紧贴前操控台位置,主、副驾驶座椅的靠背部可向后转动放平,操控座的扶手箱上安装有可向后转动至与扶手箱上表面保持水平的翻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车内形成相连的休息区,便于驾驶人员长时间驾驶后休息及娱乐,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Interior structure of a c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ar, including the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a control platform, the main driving seat, passenger seat, rear seat bench, seat, and joystick control, main and auxiliary driving seat movable respectively in the car, driving in the region before and after, and can be moved to close to the front station location, main and auxiliary driving seat backrest can rotate backwards flat seat armrest control is installed on the back and turn to the level on the surface to keep the armrest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formed with Rest Area in the car, the driver is driving for a long time after rest and entertain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轿车内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汽车,尤其涉及一种小轿车内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汽车内部布局是为了给乘客提供合理的乘坐空间。传统的汽车车内布局包括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主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和后排长座椅,其虽然能够满足通常的乘坐要求,但近年来人们对汽车座椅布置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汽车座椅布置结构已不能满足人们经济性和舒适性二者兼顾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小轿车内部结构,其可通过前移且靠背部放平的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后排长座椅的坐设部、扶手箱及后翻翻盖拼接形成休息区,以便充分利用车内空间,便于驾驶人员长时间驾驶后休息及娱乐,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轿车内部结构,包括安装有方向盘组件及仪表盘组件的前操控台、主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后排长座椅、设置在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之间的操控座、以及安装在操控座内的操控杆,所述主、副驾驶座椅可分别在车内主、副驾驶区域内前后移动,且可前移至紧贴前操控台位置,所述主、副驾驶座椅均包括坐设部、靠背部,其靠背部可向后转动放平,所述操控座上具有高度与后排长座椅的坐设部高度一致的扶手箱,该扶手箱上安装有可向后转动至与扶手箱上表面保持水平的翻盖,当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主、副驾驶座椅与前操控台之间形成有搁脚空间,且翻盖盖设于扶手箱上,当汽车处于休息状态时,主、副驾驶座椅前移至紧贴前操控台位置且放平相应靠背部,同时后翻翻盖,此时靠背部、翻盖均与后排长座椅的坐设部相接,主、副驾驶座椅的坐设部和靠背部、翻盖及后排长座椅的坐设部形成相连的休息区。优选的,所述主、副驾驶座椅的靠背部上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靠枕。所述靠背部内具有可带动靠枕升降的电动升降机构。所述电动升降机构包括电机、由电机控制伸缩的伸缩杆、与伸缩杆外端部相连的连杆以及设置在连杆两端的连接杆,连接杆上具有多档高度定位孔,所述靠枕具有供连接杆插入的插槽,且靠枕内于插槽的一侧设有可伸入插槽且锁定高度定位孔的锁定杆,所述锁定杆与靠枕之间设有压簧。优选的,所述主、副驾驶座椅与车内主、副驾驶区域之间设有带动主、副驾驶座椅前后移动的电动滑动机构,所述主、副驾驶座椅内具有带动靠背部翻转的电动转动机构。优选的,所述主、副驾驶座椅的靠背部后侧具有可翻转的支架,该支架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打开状态时,支架与靠背部垂直布置,折叠状态时,支架收拢于靠背部后侧。为了便于汽车处于非行驶状态时有些功能部件能正常使用,所述前操控台上还设有辅助仪表盘组件、功能键组件、启动键。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可通过前移且靠背部放平的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后排长座椅的坐设部、扶手箱及后翻翻盖拼接形成水平状休息区,以便充分利用车内空间,便于驾驶人员长时间驾驶后休息及娱乐,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2.本技术的主、副驾驶座椅的前后移动及靠背部向后翻转分别采用电动滑动机构和电动转动机构电动控制,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处于行驶状态时汽车内部的结构布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处于休息状态时汽车内部的结构布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主、副驾驶座椅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主、副驾驶座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座椅靠背部放平时与靠枕相脱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方向盘组件;2前操控台;3主驾驶座椅;4副驾驶座椅;5后排长座椅;31、41、51坐设部;32、42靠背部;33、43靠枕;6操控座;7操控杆;8扶手箱;9翻盖;10休息区;11电动滑动机构;12电动转动机构;13升降电机;14仪表盘组件;18电动升降机构;18-1伸缩杆;20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小轿车内部结构,包括安装有方向盘组件1及仪表盘组件的前操控台2、主驾驶座椅3、副驾驶座椅4、后排长座椅5、设置在主驾驶座椅3和副驾驶座椅4之间的操控座6、以及安装在操控座6内的操控杆7,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可分别在车内主、副驾驶区域内前后移动,且可前移至紧贴前操控台2位置,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均包括坐设部31,41、靠背部32,42,其靠背部32,42可向后转动放平,所述操控座6上具有高度与后排长座椅5的坐设部51高度一致的扶手箱8,该扶手箱8上安装有可向后转动至与扶手箱8上表面保持水平的翻盖9。其中,所述方向盘组件的方向盘优选为蝙蝠状。当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主、副驾驶座椅3,4与前操控台2之间形成有搁脚空间,且翻盖9盖设于扶手箱8上。当汽车处于休息状态时(停车休息或娱乐时),主、副驾驶座椅3,4前移至紧贴前操控台2位置且放平相应靠背部32,42,同时后翻翻盖9,此时靠背部32,42、翻盖9均与后排长座椅5的坐设部51相接,主、副驾驶座椅3,4的坐设部31,41和靠背部32,42、扶手箱8、翻盖9及后排长座椅5的坐设部51形成相连的休息区10。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的靠背部32,42后侧具有可翻转收拢的支架20。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的靠背部32,42上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靠枕33,43,所述靠背部32,42内具有可带动靠枕33,43升降的电动升降机构18。所述电动升降机构18包括电机18-1、由电机18-1控制伸缩的伸缩杆18-2、与伸缩杆18-2外端部相连的连杆18-3以及设置在连杆18-3两端的连接杆18-4,连接杆18-4上具有多档高度定位孔,所述靠枕33,43具有供连接杆插入的插槽18-5,且靠枕33,43内于插槽18-5的一侧设有可伸入插槽18-5且锁定高度定位孔的锁定杆18-6,所述锁定杆18-6与靠枕33,43之间设有压簧18-7。需要形成休息区10时,电动升降机构18带动连接杆18-4缩入靠背部32,42,此时靠枕33,43可自动脱离并掉落在后排座5上,当头枕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的靠背部32,42后侧具有可翻转的支架20,该支架20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打开状态时,支架20与靠背部32、42垂直布置,折叠状态时,支架20收拢于靠背部32、42后侧。形成休息区10时,打开支架20,使其支撑在靠背部32,42与汽车内底面之间,用于支撑、承重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与车内主、副驾驶区域之间设有带动主、副驾驶座椅3,4前后移动的电动滑动机构11,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内具有带动靠背部32,42翻转的电动转动机构12。本技术通过电动控制主、副驾驶座椅的前后移动及靠背部翻转,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现有技术中,主、副驾驶座椅3,4的滑动机构和靠背转动机构都是有的,且分为手动调节和电动调节。本实施例中,采用电动滑动机构11和电动转动机构12,由于其均为现有技术,再此不做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电动滑动机构11与现有技术的电动滑动机构相比,仅仅是前后滑动距离不同(滑轨长度不同)。本技术可通过前移且靠背部32,42放平的主驾驶座椅3和副驾驶座椅4、后排长座椅5的坐设部51、扶手箱8及后翻翻盖9拼接形成相连的休息区10,以便充分利用车内空间,便于驾驶人员长时间驾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小轿车内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轿车内部结构,包括安装有方向盘组件(1)及仪表盘组件(14)的前操控台(2)、主驾驶座椅(3)、副驾驶座椅(4)、后排长座椅(5)、设置在主驾驶座椅(3)和副驾驶座椅(4)之间的操控座(6)、以及安装在操控座(6)内的操控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可分别在车内主、副驾驶区域内前后移动,且可前移至紧贴前操控台(2)位置,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均包括坐设部(31,41)、靠背部(32,42),其靠背部(32,42)可向后转动放平,所述操控座(6)上具有高度与后排长座椅(5)的坐设部(51)高度一致的扶手箱(8),该扶手箱(8)上安装有可向后转动至与扶手箱(8)上表面保持水平的翻盖(9),当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主、副驾驶座椅(3,4)与前操控台(2)之间形成有搁脚空间,且翻盖(9)盖设于扶手箱(8)上,当汽车处于休息状态时,主、副驾驶座椅(3,4)前移至紧贴前操控台(2)位置且放平相应靠背部(32,42),同时后翻翻盖(9),此时靠背部(32,42)、翻盖(9)均与后排长座椅(5)的坐设部(51)相接,主、副驾驶座椅(3,4)的坐设部(31,41)和靠背部(32,42)、翻盖(9)及后排长座椅(5)的坐设部(51)形成相连的休息区(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轿车内部结构,包括安装有方向盘组件(1)及仪表盘组件(14)的前操控台(2)、主驾驶座椅(3)、副驾驶座椅(4)、后排长座椅(5)、设置在主驾驶座椅(3)和副驾驶座椅(4)之间的操控座(6)、以及安装在操控座(6)内的操控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可分别在车内主、副驾驶区域内前后移动,且可前移至紧贴前操控台(2)位置,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均包括坐设部(31,41)、靠背部(32,42),其靠背部(32,42)可向后转动放平,所述操控座(6)上具有高度与后排长座椅(5)的坐设部(51)高度一致的扶手箱(8),该扶手箱(8)上安装有可向后转动至与扶手箱(8)上表面保持水平的翻盖(9),当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主、副驾驶座椅(3,4)与前操控台(2)之间形成有搁脚空间,且翻盖(9)盖设于扶手箱(8)上,当汽车处于休息状态时,主、副驾驶座椅(3,4)前移至紧贴前操控台(2)位置且放平相应靠背部(32,42),同时后翻翻盖(9),此时靠背部(32,42)、翻盖(9)均与后排长座椅(5)的坐设部(51)相接,主、副驾驶座椅(3,4)的坐设部(31,41)和靠背部(32,42)、翻盖(9)及后排长座椅(5)的坐设部(51)形成相连的休息区(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轿车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的靠背部(32,42)上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靠枕(33,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中山
申请(专利权)人:靳中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