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安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6445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及其安全座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使用的安全气囊可在车辆发生撞击时弹出,在车辆翻滚时一直为乘员的头部进行保护,还可在车辆翻滚停止后通过手动方式实现气囊的放气,相对于传统自动放气的安全气囊,一方面可为乘客提供长时间的保护,防止车辆在斜坡等场景中持续翻滚时因气囊放气而失去对乘客头部的保护,进而可有效防止二次碰撞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气囊位于人体头部的侧方,不会阻挡人的口鼻,且由于气囊为手动放气,因此不会导致因乘客晕厥且松弛的气囊覆盖乘客的口鼻导致乘客窒息的危险。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安全气囊弹出后需要放气的技术偏见,采用安全气囊弹出后不立即放气的构思,仅在需要放气时手动放气。

Vehicle and its safety sea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vehicle and its safety seat. The invention of the airbag vehicles can pop up in the event of a crash, has been the head of the occupant protection in vehicle rollover, but also in the vehicle rollover stopped manually by deflating the airbag,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irbags deflated, we can provide protection for a long time to prevent the passengers. The vehicle continued to tumble in the slope in the scene because of air bag deflation and lose protection on the head of the passenger,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two collision,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of the human head airbag located in the lateral, will not stop people's nose and mouth, and because the air bag is manually deflated, so it won't cause for syncope and relaxation of passenger airbag the passengers and passengers to cover risk of suffocation. The invention overcomes the technical biases that need to be deflated after the traditional airbags are popped up, and adopts the idea that the airbags are not released immediately after popping up, and only manually deflation is needed when the air bags are rele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及其安全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及其安全座椅。
技术介绍
大客车乘坐安全性一直是汽车技术研究的重点,由于大客车重心高、乘载人员多,在机动车肇事事故中,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居于首位,而在不同类型事故中,大客车侧翻或翻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为严重。因此对大客车侧翻或翻滚后乘客的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大客车侧翻稳定性的研究包括主动安全控制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控制技术在侧翻事故发生前为驾驶员提供预警信息或通过大客车控制系统主动采取避险措施,实现对侧翻的防控,从而改善大客车侧翻稳定性;被动安全技术一般是通过在座椅上增加安全气囊,在车辆受到撞击时撞击传感器检测到撞击信号,控制点火器为充气剂点火,充气剂爆炸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填充至气囊中,使气囊瞬间弹出,从而对人体进行防护,但是现有的安全气囊在弹出之后的一定时间内会自动放气,这样设置可方便乘客在撞击后逃出车厢,但是自动放气的气囊仅对于撞击次数少的情况适用,对于车辆翻下斜坡等会导致车辆持续翻滚的情况来说不再适用,因为车辆翻下斜坡的翻滚时间较长,气囊如果自动放气会导致乘客之间在持续的翻滚中受到二次碰撞,依然无法避免乘客的伤亡;另外,针对现有技术中充气后包裹住头部的气囊还有另一个缺点,就是气囊自动放气后处于松弛状态,松弛的气囊可能会覆盖住人的口鼻,如果乘客在事故中晕去很可能导致乘客窒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车辆发生翻滚事故时更加安全可靠的安全座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装有该安全座椅的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座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安全座椅包括头枕和靠背,所述头枕和/或靠背内设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可在车辆受到撞击时自动弹出且弹出后处于人体头部的侧方,所述安全气囊为封闭气囊。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座椅使用的安全气囊可在车辆发生撞击时弹出,在车辆翻滚时一直为乘员的头部进行保护,还可在车辆翻滚停止后通过手动方式实现气囊的放气,相对于传统自动放气的安全气囊,一方面可为乘客提供长时间的保护,防止车辆在斜坡等场景中持续翻滚时因气囊放气而失去对乘客头部的保护,进而可有效防止二次碰撞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气囊位于人体头部的侧方,不会阻挡人的口鼻,且由于气囊为手动放气,因此不会导致因乘客晕厥且松弛的气囊覆盖乘客的口鼻导致乘客窒息的危险。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安全气囊弹出后需要放气的技术偏见,采用安全气囊弹出后不立即放气的构思,仅在需要放气时手动放气。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安全气囊上设有手动放气结构以在车辆翻滚停止后手动放气。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安全气囊位于靠背内。靠背内空间较大,可便于气囊充气装置或发生装置的设置。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靠背上安全气囊的出口位于人体肩部。将气囊的出口设置在肩部可方便气囊在弹出时直接位于人体头部以对人体头部进行安全防护。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1-4任意一项的基础上,安全气囊有两个,分别对称布置在安全座椅的两侧。本专利技术的车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车辆包括车厢和安装在车厢内的安全座椅,安全座椅包括头枕和靠背,所述头枕和/或靠背内设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可在车辆受到撞击时自动弹出且弹出后处于人体头部的侧方,所述安全气囊为封闭气囊。本专利技术的车辆使用的安全气囊可在车辆发生撞击时弹出,在车辆翻滚时一直为乘员的头部进行保护,还可在车辆翻滚停止后通过手动方式实现气囊的放气,相对于传统自动放气的安全气囊,一方面可为乘客提供长时间的保护,防止车辆在斜坡等场景中持续翻滚时因气囊放气而失去对乘客头部的保护,进而可有效防止二次碰撞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气囊位于人体头部的侧方,不会阻挡人的口鼻,且由于气囊为手动放气,因此不会导致因乘客晕厥且松弛的气囊覆盖乘客的口鼻导致乘客窒息的危险。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安全气囊弹出后需要放气的技术偏见,采用安全气囊弹出后不立即放气的构思,仅在需要放气时手动放气。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安全气囊上设有手动放气结构以在车辆翻滚停止后手动放气。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安全气囊位于靠背内。靠背内空间较大,可便于气囊充气装置或发生装置的设置。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靠背上安全气囊的出口位于人体肩部。将气囊的出口设置在肩部可方便气囊在弹出时直接位于人体头部以对人体头部进行安全防护。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1-4任意一项的基础上,安全气囊有两个,分别对称布置在安全座椅的两侧。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车辆还包括对车辆的各个车轮承载情况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所述控制系统分析的信号检测单元。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信号检测单元包括车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侧倾角传感器、横摆角速度测量仪以及车轮载荷传感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中的安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也是安全座椅在车辆发生撞击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安全座椅在未发生车辆撞击时的非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靠背,2-头枕,3-安全气囊,4-伸缩杆,41-托盘,5-车顶,6-伸缩杆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车辆包括车厢,本实施例的车辆是指大客车,车辆的车厢内并排安装有多个安全座椅,如图1和2所示,安全座椅包括靠背1、头枕2和坐垫等,安全座椅通过下部固定在车厢底板上,头枕2距离车顶5具有一定的距离,如图2所示。头枕2安装在靠背1的上部,并相对于靠背1固定,靠背1在调整好角度后也固定不动。头枕2内设有伸缩杆4,伸缩杆4在靠背1内设置的伸缩驱动机构6的控制下实现朝向或者背离车顶5的方向伸缩运动。伸缩驱动机构6可为气动伸缩机构,伸缩杆4为筒套管,采用气动方式时利用爆破式的方式使伸缩杆4可以尽快伸出。伸缩杆4的外端设有托盘41,以便对车顶5具有更大的支撑面积,在伸缩杆4缩回头枕2内时,托盘41沉入头枕2上部的托盘41凹槽内,保证头枕2上表面的平整。伸缩杆4伸出头枕2之外并与车顶5顶撑配合时,为了保持该顶撑状态,支撑机构还包括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可以为锁销或者挡杆等。靠背1内还隐藏有两个对称的安全气囊3,安全气囊3可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瞬间爆破式展开,且展开后位于乘客肩部及头部位置的两侧,防止车辆翻滚时乘客之间头部互相撞击等二次事故的发生,安全气囊3为扁平状圆形结构,类似于圆形坐垫,安全气囊3的靠近人脸的一侧还可设置微凹陷,以便对头部更好的防护。安全气囊3可长期保持膨胀状态不放气,防止由于车辆翻滚时间较长而安全气囊3又自动泄气太快导致的乘客二次事故的发生,当车辆翻滚停止后,乘员需要离开车厢,此时可手动拉动气囊上的放气拉绳,放气拉绳在拉动时可将气囊上放气口的塞子打开,以便对气囊进行放气,而且放气口的大小可以设置的较大一些以便于实现气囊的迅速放气,节省乘员逃生时间,由于安全气囊采用手动放气方式,相对于传统自动泄气的安全气囊来说,可防止因气囊放气后处于松弛状态且覆盖住人体口鼻的情况,对于乘客晕厥的情况而言可能会导致乘客窒息;另一方面,由于安全气囊3位于头部两侧,不会阻挡住乘客的口鼻,因此不会导致人体窒息的危险。车辆还包括控制系统和信号检测单元,信号检测单元包括车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侧倾角传感器、横摆角速度测量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及其安全座椅

【技术保护点】
安全座椅,包括头枕和靠背,其特征是,所述头枕和/或靠背内设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可在车辆受到撞击时自动弹出且弹出后处于人体头部的侧方,所述安全气囊为封闭气囊。

【技术特征摘要】
1.安全座椅,包括头枕和靠背,其特征是,所述头枕和/或靠背内设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可在车辆受到撞击时自动弹出且弹出后处于人体头部的侧方,所述安全气囊为封闭气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座椅,其特征是,安全气囊上设有手动放气结构以在车辆翻滚停止后手动放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座椅,其特征是,安全气囊位于靠背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座椅,其特征是,靠背上安全气囊的出口位于人体肩部。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安全座椅,其特征是,安全气囊有两个,分别对称布置在安全座椅的两侧。6.车辆,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杨宏达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