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配置、指示及确定方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6038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配置、指示及确定方法、装置,其中指示方法包括:根据系统侧配置的规则或者节点之间预先约定的规则,确定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在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中指示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系统通过系统配置的规则或者节点预先约定的规则为不同的业务来配置不同的P,通过业务优先级或者预留比特来指示不同的P值,从而使得接收节点可以通过解析SA来得到相应的P值,使得多业务并存下能够通过SA准确指示资源预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配置、指示及确定方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是指一种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配置、指示及确定方法、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联网V2X应用领域,业务层有时候需要触发多个业务传输,且这多个业务可能具有不同的业务特征以及服务质量QoS需求。即无论从单用户的角度还是从系统的角度来看,都可以存在多业务并存的场景。简要给出一些多业务特征和QoS特征:一、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V2V消息主要是协同感知类信息CAM以及分散环境通知信息DENM;即车辆启动之后,右座驾驶应用(RHSapplication)就启动,车辆就会发送优先级为2的CAM(周期不确定,发送频率不确定,可以看作只是为了识别),在道路危险消息RHSapplication(可以看作只是为了感知)相应的事件触发之后会根据规则发送优先级为2的RHSDENM(有一定的周期性,100ms~1s)。当交叉路口冲突风险告警ICRW以及纵向冲突风险告警LCRW(这两类已经是警告)启动,且根据接收到的CAM、DENM等消息,可能会触发ICRW以及LCRWapplication的分散环境通知信息告警(周期性,100ms),优先级调整为1或者0,同时,也有可能会调整CAM的优先级以及发送频率(严格周期,100ms或者更小)。当优先级为0或者1的时候,拥塞控制DCC就不能调整CAM以及DENM的发送频率了,只能调整发送功率。当优先级为2的时候,DCC是可以调整发送频率的。从发送频率的角度看:对于CAM消息,其发送频率取决于:1)由车辆自身状态绝对:位置,速度等。2)ICRW,LCRW等应用可以调整CAM发送间隔。可以是任意值。可以看作不具有严格周期性,但可以看作具有一定的相对周期性(车辆状态是一个可推测、慢变的过程),但周期性长度不确定。对于DENM消息,其发送频率由应用事件决定。DENM消息是具有比较严格的周期性的。从优先级的角度看:包括3类,分别为:对于预碰撞pre-crash场景下,优先级为最高,为0;Warning(辅助驾驶或者自动驾驶)场景下消息优先级为1;对于驾驶员感知辅助场景下,消息优先级最低,为2。从时延需求的角度看,大部分为100ms,部分为小于100ms,比如优先级为0或者1的消息,还有部分时延需求大于100ms(比如500ms\1s)。从用例(usecase)来看,超低时延要求业务主要集中在预碰撞感知告警pre-crash、不要通过风险警告(DoNotPassWarning,DNPW)、错误驾驶路线警告(Wrongwaydrivingwarning)等用例.时延需求比较低的用例主要集中在碰撞后的警告(Post-CrashWarning)等。二、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从发送频率的角度看:存在一个随机抖动,存在随机抖动:–vBSMRateToleranceand+vBSMRateTolerance(BSM业务源时延抖动值,比如-5ms、或者+5ms),且存在高优先级消息对普通基本安全业务BSM消息的影响,即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消息发送是基本严格周期的,且周期是100ms的整数倍。从时延需求的角度看,大部分为100ms,只有pre-crash小于100ms,还有部分时延需求大于100ms(比如500ms\1s)。因为具体业务特征不属于3GPP工作范畴,因此3GPPSA1只给出一些用例(usecase),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通信需求。如表1所示:表1典型V2X服务的通信需求参数表1给出了一些典型的场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V2V业务,除了pre-crash场景,其他V2V的最大时延需求都是100ms。预碰撞感知告警Pre-crashSensingWarning时用例的最大时延需求为20ms。另外,从前面的用例描述可以看出,对于协作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AdaptiveCruiseControl)其最大时延需求为1s。综上,从业务特征可以看出,优先级是需要体现消息的紧急程度的,是与时延肯定有关系的。即可能两个不同优先级的时延要求是相同的,但是时延要求差别很大的业务的优先级肯定是不同的。另外,从业务周期的角度来看,高优先级的业务的周期是相对比较短的(100ms以及更小)。低优先级的业务的发送频率相对比较高但也可能相对比较短,比如100ms,周期可能是100ms~1s。即业务优先级与业务周期没有映射mapping的确定关系,但是同一个业务优先级,其最大时延需求是确定的。RAN185bis确定需要在控制信息(SA)中指示优先级信息,RAN186会议确定V2V优先级沿用PPPP机制,用3个比特表征8个级别。且根据R13D2D结论,直接链路Sidelink通信的优先级参数为近距离通信每包优先级(ProSePer-PacketPriority,PPPP),PPPP是终端高层生成的,即针对每个邻近服务(ProSe)数据包定义一个优先级,PPPP等级个数为8个。基站一开始就要配置好所有PPPP和逻辑信道组ID(LCGID)的映射关系。RAN186会议确定:J固定为1,P固定为100ms,通过指示i(0到10)来表征半静态调度SPS周期。即每一个TB预约资源只是预约下一个传输块TB的资源,不过多预约后续的资源。具体资源的位置为e=d+100*i,这里d的位置都指示的是当前SA相关联的data的位置,通过SA其他内容可以获知。预约资源的时域位置可以获知,频域部分是不变的,进而得到预约的时频资源。i=0表征下一次不预约,1<=i<=10包含了发包间隔为100ms~1s的TB资源。且目前SA中预留7比特开销用于后续的功能扩展。综上,多业务并存下,通过i无法指示表征时延需求小于100ms的业务。或者说在现有默认P为100ms的情况下,对于超低时延要求业务,节点无法通过现有机制来指示预约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配置、指示及确定方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类业务并存时无法进行资源预约指示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配置方法,包括: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或者,根据不同的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其中,所述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与所述业务优先级之间为一对一的映射关系。其中,所述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业务优先级与业务的最大业务时延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等于业务的最大业务时延。其中,所述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业务优先级与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等于业务的最大业务时延。其中,所述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业务优先级与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小于或者等于业务的最大业务时延。其中,所述根据不同的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根据不同的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配置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与资源预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配置、指示及确定方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或者,根据不同的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或者,根据不同的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与所述业务优先级之间为一对一的映射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业务优先级与业务的最大业务时延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等于业务的最大业务时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业务优先级与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等于业务的最大业务时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根据不同的业务优先级,配置业务优先级与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小于或者等于业务的最大业务时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不同的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根据不同的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配置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与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小于或者等于业务的最大业务时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不同的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配置不同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根据不同的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配置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与预设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和默认周期;其中,所述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等于所述默认周期和预设因子之积;且所述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小于或者等于业务的最大业务时延。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十倍大于或者等于业务的业务周期。9.一种混合业务中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指示方法,应用于发送节点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系统侧配置的规则或者节点之间预先约定的规则,确定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在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中指示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中指示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在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中利用业务的优先级指示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其中,业务的优先级与所述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之间为一对一的映射关系。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中指示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在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中利用预留比特指示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中利用预留比特指示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在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中利用预留比特指示直接指示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其中,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与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之间具有映射关系。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中利用预留比特指示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在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中利用预留比特指示预设因子;其中,所述预设因子和默认周期之积为所述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所述预设因子与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之间具有映射关系。14.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中指示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之后,所述指示方法还包括:根据待调度业务包的当前信息以及预测信息,确定半静态调度SPS周期;根据半静态调度SPS周期和每类业务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确定每类业务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的倍数i;在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中指示每类业务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的倍数i;其中,所述控制信息SA中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和资源预约周期粒度的倍数i的组合用于指示资源预约的位置。15.一种混合业务中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确定方法,应用于接收节点侧,其特征在于,包括:解析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根据解析得到的结果以及系统侧配置的规则或者节点之间预先约定的规则,确定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解析得到的结果以及系统侧配置的规则或者节点之间预先约定的规则,确定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解析得到每类业务的业务优先级;根据每类业务的业务优先级以及系统侧配置的或者节点之间预先约定的业务的优先级与所述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之间为一对一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解析得到的结果以及系统侧配置的规则或者节点之间预先约定的规则,确定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解析得到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中的预留比特;根据系统侧配置的或者节点之间预先约定的所述预留比特的指示,确定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解析得到的结果以及系统侧配置的规则或者节点之间预先约定的规则,确定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的步骤,包括:解析得到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中的预留比特中与每类业务匹配的预设因子;根据与每类业务匹配的预设因子和根据系统侧配置的或者节点之间预先约定的默认周期,确定每类业务的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其中,所述资源预约周期粒度P为所述预设因子和默认周期之积。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节点之间预先约定的预设解析规则或者根据系统配置的预设解析规则解析每类业务的控制信息SA,确定与每类业务匹配的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媛房家奕赵锐周海军林琳
申请(专利权)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