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恢复短路开启电池盖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92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恢复短路开启电池盖帽结构,包括有压装在电池顶盖上的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正极组件由正极极柱板、正极绝缘片、正极极片、底部塑胶片、正极固定压环、弹性圆片组成,负极组件由负极极柱板、负极绝缘片、负极极片、底部塑胶片、负极固定压环组成,正极极柱板上设有正极柱和正极连接孔,正极绝缘片和正极极片以及其对应的电池顶盖上分别设有与正极柱扣合的扣孔,正极连接孔中安装有弹性圆片,正、负极极柱板的下方分别设有与其对应的底部塑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电池极耳与盖帽无需点焊,安全可靠的短路开启、泄压防爆结构,可恢复性的短路开启方式等突出特点,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方便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恢复短路开启电池盖帽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盖帽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可恢复短路开启电池盖帽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社会中,电池已密切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小到手机电池,大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可以说电池已经无处不在。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电池的安全性能关系到汽车的行驶以及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安全可靠的电池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会在以下为题:1、电池极耳与电池盖帽采用焊接连接,其制造过程复杂,成本高。2、电池短路开启与防爆泄压结构复杂,不便于生产。3、电池短路开启后会破坏电池极耳和其他电池结构就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恢复短路开启电池盖帽结构,具有电池极耳与盖帽无需点焊,安全可靠的短路开启、泄压防爆结构,可恢复性的短路开启方式等突出特点,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方便生产。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恢复短路开启电池盖帽结构,包括有压装在电池顶盖上的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组件由正极极柱板、正极绝缘片、正极极片、底部塑胶片、正极固定压环、弹性圆片组成,所述负极组件由负极极柱板、负极绝缘片、负极极片、底部塑胶片、负极固定压环组成,所述正、负极极柱板和正、负极极片分别压装在电池顶盖上下方,且与电池顶盖之间分别通过正极绝缘片和负极绝缘片隔离绝缘,所述正极极柱板上设有正极柱和正极连接孔,所述正极绝缘片和正极极片以及其对应的电池顶盖上分别设有与正极柱扣合的扣孔,所述正极连接孔中安装有弹性圆片,所述弹性圆片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泄压气孔,所述正、负极极柱板的下方分别设有与其对应的底部塑胶片。所述的负极极柱板上设有负极柱,所述负极绝缘片和负极极片以及其对应的电池顶盖上分别设有与负极柱扣合的扣孔。所述的底部塑胶片上分别设有极耳定位孔和固定孔,所述极耳定位孔中通过极耳定位柱上压紧有极耳,且正极组件中的极耳定位柱上设有与泄压气孔扣合的密封凸台,所述底部塑胶片的底端还设有与正、负极柱分别焊接的固定压环。所述的弹性圆片上方的正极绝缘片、电池顶盖和正极极片上分别设有对应配合的透气孔。所述的正、负极极柱板与电池顶盖之间的正、负绝缘片上的扣孔上分别设有贯穿凸台。其上述结构中:首先电池极耳与电池盖帽无需点焊,电池极耳安装在底部塑胶片设有的极耳定位孔上,当整个正极组件固定完成后,正极极耳被压紧在底部塑胶片与弹性圆片之间。其次用简单可靠的结构同时实现电池的开启与泄压,当电池内部气压增大时,弹性圆片受压向上变形移动,当变形量达到一定值时,不再压紧电池极耳,从而实现整个电路的开启。于此同时,泄压气孔脱离密封凸台,泄压气孔开启,电池内部与外界空气连通,释放压力,从而实现电池的泄压防爆。而且在电池开启时不会破坏电池极耳与其他电池结构,当电池恢复正常状态时,电池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电池极耳与电池盖帽无需点焊,便于生产,用同一个装置实现电池的短路开启与防爆泄压,结构简单,便于生产,降低成本,安全可靠,并且提供的电池短路开启结构,在电池开启时不会破坏电池极耳与其他电池结构,当电池恢复正常状态时,电池仍然可以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正极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负极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正极组件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4中的弹性圆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底部塑料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使用时扣压再壳体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一种可恢复短路开启电池盖帽结构,包括有压装在电池顶盖3上的正极组件1和负极组件2,所述正极组件1由正极极柱板1-1、正极绝缘片1-2、1-3、正极极片1-4、底部塑胶片1-5、正极固定压环1-6、弹性圆片1-7组成,所述负极组件2由负极极柱板2-1、负极绝缘片2-2、2-3、负极极片2-4、底部塑胶片2-5、负极固定压环2-6组成,所述正、负极极柱板1-1、2-1和正、负极极片1-4、2-4分别压装在电池顶盖3上下方,且与电池顶盖3之间分别通过正极绝缘片1-2、1-3和负极绝缘片2-2、2-3隔离绝缘,所述正极极柱板1-1上设有正极柱和正极连接孔,所述正极绝缘片1-2、1-3和正极极片1-4以及其对应的电池顶盖3上分别设有与正极柱扣合的扣孔,所述正极连接孔中安装有弹性圆片1-7,所述弹性圆片1-7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泄压气孔1-8,所述正、负极极柱板1-1、2-1的下方分别设有与其对应的底部塑胶片1-5、2-5。所述的负极极柱板2-1上设有负极柱,所述负极绝缘片2-2、2-3和负极极片2-4以及其对应的电池顶盖3上分别设有与负极柱扣合的扣孔。所述的底部塑胶片1-5、2-5上分别设有极耳定位孔和固定孔,所述极耳定位孔中通过极耳定位柱1-10上压紧有极耳,且正极组件中的极耳定位柱1-10上设有与泄压气孔1-8扣合的密封凸台1-9,所述底部塑胶片1-5、2-5的底端还设有与正、负极柱分别焊接的固定压环1-6、2-6。所述的弹性圆片1-7上方的正极绝缘片1-2、1-3、电池顶盖3和正极极片1-4上分别设有对应配合的透气孔。所述的正、负极极柱板1-1、2-1与电池顶盖3之间的正、负绝缘片上的扣孔上分别设有贯穿凸台。其原理是:电池极耳与电池盖帽无需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正极极耳安装在底部塑胶片1-5设有的极耳定位孔上,当整个正极组件固定完成后,正极极耳被压紧在底部塑胶片1-5与弹性圆片1-7之间。类似的,负极极耳被压紧在负极底部塑胶片2-5与负极极柱2-1之间。通过这种极耳连接方式,简化电池生产工序,便于生产。电池短路结构核心元件为弹性圆片1-7、底部塑胶片1-5。弹性圆片1-6安装在正极极柱板1-1设有的圆形凹槽内,再通过绝缘片A(1-2)压紧固定,底部塑胶片1-5安装在弹性圆片1-7下方,并且两者之间压紧电池极耳。特别的,弹性圆片1-7上设有泄压气孔,底部塑胶片上设有密封凸台,当电池内部压力正常时密封凸台封闭泄压气孔,短路泄压结构截面如图4所示。当电池正负极短路时,电池温度将不断升高内,部气压增大,导致弹性圆片1-7受压向上变形移动,当变形量达到一定值时,弹性圆片1-7不再压紧电池极耳,从而实现整个短路电路的开启。于此同时,泄压气孔脱离密封凸台,泄压气孔开启,电池内部与外界空气连通,释放压力,从而实现电池的泄压防爆。当电池短路等异常问题解决后,弹性圆片将恢复原来形状,重新压紧正极极耳,电池恢复正常状态。本技术提出开启泄压结构具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就是电池开启泄压不会破坏电池极耳和其他电池结构,当电池恢复正常状态,电池依然可以正常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恢复短路开启电池盖帽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恢复短路开启电池盖帽结构,包括有压装在电池顶盖上的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组件由正极极柱板、正极绝缘片、正极极片、底部塑胶片、正极固定压环、弹性圆片组成,所述负极组件由负极极柱板、负极绝缘片、负极极片、底部塑胶片、负极固定压环组成,所述正、负极极柱板和正、负极极片分别压装在电池顶盖上下方,且与电池顶盖之间分别通过正极绝缘片和负极绝缘片隔离绝缘,所述正极极柱板上设有正极柱和正极连接孔,所述正极绝缘片和正极极片以及其对应的电池顶盖上分别设有与正极柱扣合的扣孔,所述正极连接孔中安装有弹性圆片,所述弹性圆片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泄压气孔,所述正、负极极柱板的下方分别设有与其对应的底部塑胶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恢复短路开启电池盖帽结构,包括有压装在电池顶盖上的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组件由正极极柱板、正极绝缘片、正极极片、底部塑胶片、正极固定压环、弹性圆片组成,所述负极组件由负极极柱板、负极绝缘片、负极极片、底部塑胶片、负极固定压环组成,所述正、负极极柱板和正、负极极片分别压装在电池顶盖上下方,且与电池顶盖之间分别通过正极绝缘片和负极绝缘片隔离绝缘,所述正极极柱板上设有正极柱和正极连接孔,所述正极绝缘片和正极极片以及其对应的电池顶盖上分别设有与正极柱扣合的扣孔,所述正极连接孔中安装有弹性圆片,所述弹性圆片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泄压气孔,所述正、负极极柱板的下方分别设有与其对应的底部塑胶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恢复短路开启电池盖帽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勇杨植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环鑫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