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490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能回收系统,该热能回收系统能够避免蒸发部的明显大型化,且能够根据加热介质的热量的变动有效地回收该加热介质的热能。具备第1动力回收系统(10)、第2动力回收系统(20)、收纳第1蒸发部(11)以及第2蒸发部(21)的蒸发器壳(30)、上游侧连结流路(41)、下游侧连结流路(42)以及控制部(50),控制部(50)在两动力回收系统(10、20)驱动时,将工作介质输送到第1蒸发部(11)以及第2蒸发部(21),在仅某一方的回收系统驱动时,将在该一方的回收系统的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通过上游侧连结流路(41)输送到第1蒸发部(11)以及第2蒸发部(21)双方,并且将从第1蒸发部(11)以及第第2蒸发部(21)流出的工作介质通过下游侧连结流路(42)返回至前述循环流路。

energy recovery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eat recovery system, which can avoid the obvious evaporation of the evaporation part, and can effectively recover the heat energy of the heating medium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heat of the heating medium. With first power recovery system (10), second power recovery system (20), included first (11) and second of evaporation and evaporation of the evaporator shell (21) (30), the upstream link flow path (41), the downstream link flow path (42) and a control section (50), control unit (50) in the two power recovery system (10, 20) driven, delivering working medium to first (11) and second of evaporation evaporation part (21), the driver only one side of the recovery system, will be in the side of the recovery system of the circular flow of working medium flow through the road the upstream link flow path (41) delivered to the first (11) and second of evaporation evaporation part (21) of both sides, and first from the evaporation portion (11) and second (21) of the evaporation medium outflow through the downstream side connecting flow path (42) returned to the circulation flow pa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能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从排热回收动力的热能回收系统。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带增压机的发动机和回收带增压机的发动机的排热的排热回收装置的热能回收系统。带增压机的发动机具有增压机、对从增压机排出的增压空气进行冷却的空气冷却器以及发动机。排热回收装置具有借助从增压机排出的增压空气使工作介质蒸发的蒸发器、使从蒸发器流出的工作介质膨胀的膨胀机、与膨胀机连接的动力回收机以及使从膨胀机流出的工作介质冷凝的冷凝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00182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热能回收系统中,有时供给到蒸发器的增压空气等加热介质的热量变动。在加热介质的热量较大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回收该热量,考虑增设一台排热回收装置。但是,这样一来,系统整体大型化,而且在加热介质的热量小至与利用两台排热回收装置回收加热介质的热能相比利用一台排热回收装置回收的话能量回收效率较高的情况下,另外一台排热回收装置处于停止的状态(几乎不参与加热介质的热能回收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也优选有效地回收加热介质的热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蒸发部的明显大型化,且能够根据加热介质的能量的变动有效地回收该加热介质的热能的热能回收系统。作为用于解决前述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能回收系统,具备第1动力回收系统、第2动力回收系统、蒸发器壳、上游侧连结流路、下游侧连结流路以及控制部,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包括第1蒸发部、第1膨胀机、第1动力回收机、第1冷凝器、第1泵以及第1循环流路,前述第1蒸发部通过使加热介质和工作介质热交换而使该工作介质蒸发,前述第1膨胀机使从前述第1蒸发部流出的工作介质膨胀,前述第1动力回收机与前述第1膨胀机连接,前述第1冷凝器使从前述第1膨胀机流出的工作介质冷凝,前述第1泵将从前述第1冷凝器流出的工作介质输送到前述第1蒸发部,前述第1循环流路连接前述第1蒸发部、前述第1膨胀机、前述第1冷凝器以及前述第1泵,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包括第2蒸发部、第2膨胀机、第2动力回收机、第2冷凝器、第2泵以及第2循环流路,前述第2蒸发部通过使前述加热介质和工作介质热交换而使该工作介质蒸发,前述第2膨胀机使从前述第2蒸发部流出的工作介质膨胀,前述第2动力回收机与前述第2膨胀机连接,前述第2冷凝器使从前述第2膨胀机流出的工作介质冷凝,前述第2泵将从前述第2冷凝器流出的工作介质输送到前述第2蒸发部,前述第2循环流路连接前述第2蒸发部、前述第2膨胀机、前述第2冷凝器以及前述第2泵,前述蒸发器壳集中收纳前述第1蒸发部以及前述第2蒸发部,前述上游侧连结流路将前述第1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1泵和前述第1蒸发部之间的部位与前述第2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2泵和前述第2蒸发部之间的部位连接,前述下游侧连结流路将前述第1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1蒸发部和前述第1膨胀机之间的部位与前述第2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2蒸发部和前述第2膨胀机之间的部位连接,前述控制部在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驱动时,将在前述第1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输送到前述第1蒸发部,并且将在前述第2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输送到前述第2蒸发部,在仅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的某一方的回收系统驱动时,将在该一方的回收系统的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通过前述上游侧连结流路而输送到前述第1蒸发部以及前述第2蒸发部双方,并且将从前述第1蒸发部以及前述第2蒸发部流出的工作介质通过前述下游侧连结流路返回到前述一方的回收系统的循环流路中。在本热能回收系统中,由于第1蒸发部以及第2蒸发部收纳在单一的蒸发器壳中,因此与各蒸发部分别收纳在专用的壳中的情况相比,蒸发器整体小型化,而且在两动力回收系统驱动时(加热介质的热量较大时),向各个蒸发部供给工作介质,因此能够利用各蒸发部有效地回收加热介质的热能,并且在一方的动力回收系统驱动时(加热介质的热量较小时),将在该一方的回收系统的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通过上游侧连结流路,供给到第1蒸发部以及第2蒸发部双方,因此能够利用这些蒸发部有效地回收加热介质的热能。换言之,在本热能回收系统中,达成以下两个目的:避免蒸发器整体的明显大型化和根据加热介质的热量的变动有效地回收该加热介质的热能。此外,优选在前述热能回收系统中,还具备第1开闭阀、第2开闭阀、第3开闭阀以及第4开闭阀,前述第1开闭阀设置于前述上游侧连结流路,前述第2开闭阀设置于前述第2循环流路中的该第2循环流路与前述上游侧连结流路的连接部和前述第2泵之间的部位,前述第3开闭阀设置于前述下游侧连结流路,前述第4开闭阀设置于前述第2循环流路中的该第2循环流路与前述下游侧连结流路的连接部和前述第2膨胀机之间的部位,前述控制部在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驱动时,关闭前述第1开闭阀和前述第3开闭阀,并且打开前述第2开闭阀和前述第4开闭阀,在仅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驱动时,打开前述第1开闭阀和前述第3开闭阀,并且关闭前述第2开闭阀和前述第4开闭阀。如此,简化了根据加热介质的热量的变动的各动力回收系统的切换。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前述控制部在从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驱动的状态切换为仅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驱动的状态时,在降低前述第1泵的转速以及前述第2泵的转速后或者停止前述第1泵以及前述第2泵后,在表示前述第1蒸发部内以及前述第2蒸发部内的前述工作介质变为既定量以下的蒸发条件成立时,打开前述第1开闭阀和前述第3开闭阀,并且关闭前述第2开闭阀和前述第4开闭阀。如此,在各开闭阀切换前,各蒸发部内的工作介质变为既定量以下。即,抑制在各蒸发部内残留例如液相的工作介质的状态下从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第2动力回收系统驱动的状态切换为仅第1动力回收系统驱动的状态。因此,抑制在第2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的一部分经由第2蒸发部以及下游侧连结流路流入第1循环流路中(在各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的流量产生偏差)。此外,优选在前述热能回收系统中,前述控制部在从仅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驱动的状态切换为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驱动的状态时,在降低前述第1泵的转速后或者停止前述第1泵后,在表示前述第1蒸发部内以及前述第2蒸发部内的前述工作介质变为既定量以下的蒸发条件成立时,关闭前述第1开闭阀和前述第3开闭阀,并且打开前述第2开闭阀和前述第4开闭阀,并且驱动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如此,在各开闭阀切换前,各蒸发部内的工作介质变为既定量以下。即,抑制在各蒸发部内残留例如液相的工作介质的状态下从仅第1动力回收系统驱动的状态切换为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第2动力回收系统驱动的状态。因此,抑制在第1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的一部分经由第1蒸发部以及下游侧连结流路流入第2循环流路中(在各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的流量产生偏差)。此外,在前述热能回收系统中,优选前述控制部在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驱动时,在表示在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的某一方的动力回收系统的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的流量下降的流量下降条件成立时,使前述一方的动力回收系统的泵的转速小于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的另一方的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能回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动力回收系统、第2动力回收系统、蒸发器壳、上游侧连结流路、下游侧连结流路以及控制部,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包括第1蒸发部、第1膨胀机、第1动力回收机、第1冷凝器、第1泵以及第1循环流路,前述第1蒸发部通过使加热介质和工作介质热交换而使该工作介质蒸发,前述第1膨胀机使从前述第1蒸发部流出的工作介质膨胀,前述第1动力回收机与前述第1膨胀机连接,前述第1冷凝器使从前述第1膨胀机流出的工作介质冷凝,前述第1泵将从前述第1冷凝器流出的工作介质向前述第1蒸发部输送,前述第1循环流路连接前述第1蒸发部、前述第1膨胀机、前述第1冷凝器以及前述第1泵,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包括第2蒸发部、第2膨胀机、第2动力回收机、第2冷凝器、第2泵以及第2循环流路,前述第2蒸发部通过使前述加热介质和工作介质热交换而使该工作介质蒸发,前述第2膨胀机使从前述第2蒸发部流出的工作介质膨胀,前述第2动力回收机与前述第2膨胀机连接,前述第2冷凝器使从前述第2膨胀机流出的工作介质冷凝,前述第2泵将从前述第2冷凝器流出的工作介质向前述第2蒸发部输送,前述第2循环流路连接前述第2蒸发部、前述第2膨胀机、前述第2冷凝器以及前述第2泵,前述蒸发器壳集中收纳前述第1蒸发部以及前述第2蒸发部,前述上游侧连结流路将前述第1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1泵和前述第1蒸发部之间的部位与前述第2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2泵和前述第2蒸发部之间的部位连接,前述下游侧连结流路将前述第1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1蒸发部和前述第1膨胀机之间的部位与前述第2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2蒸发部和前述第2膨胀机之间的部位连接,前述控制部在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驱动时,将在前述第1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输送到前述第1蒸发部,并且将在前述第2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输送到前述第2蒸发部,在仅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的某一方的回收系统驱动时,将在该一方的回收系统的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通过前述上游侧连结流路,输送到前述第1蒸发部以及前述第2蒸发部双方,并且将从前述第1蒸发部以及前述第2蒸发部流出的工作介质通过前述下游侧连结流路,返回至前述一方的回收系统的循环流路。...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30 JP 2016-1931071.一种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动力回收系统、第2动力回收系统、蒸发器壳、上游侧连结流路、下游侧连结流路以及控制部,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包括第1蒸发部、第1膨胀机、第1动力回收机、第1冷凝器、第1泵以及第1循环流路,前述第1蒸发部通过使加热介质和工作介质热交换而使该工作介质蒸发,前述第1膨胀机使从前述第1蒸发部流出的工作介质膨胀,前述第1动力回收机与前述第1膨胀机连接,前述第1冷凝器使从前述第1膨胀机流出的工作介质冷凝,前述第1泵将从前述第1冷凝器流出的工作介质向前述第1蒸发部输送,前述第1循环流路连接前述第1蒸发部、前述第1膨胀机、前述第1冷凝器以及前述第1泵,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包括第2蒸发部、第2膨胀机、第2动力回收机、第2冷凝器、第2泵以及第2循环流路,前述第2蒸发部通过使前述加热介质和工作介质热交换而使该工作介质蒸发,前述第2膨胀机使从前述第2蒸发部流出的工作介质膨胀,前述第2动力回收机与前述第2膨胀机连接,前述第2冷凝器使从前述第2膨胀机流出的工作介质冷凝,前述第2泵将从前述第2冷凝器流出的工作介质向前述第2蒸发部输送,前述第2循环流路连接前述第2蒸发部、前述第2膨胀机、前述第2冷凝器以及前述第2泵,前述蒸发器壳集中收纳前述第1蒸发部以及前述第2蒸发部,前述上游侧连结流路将前述第1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1泵和前述第1蒸发部之间的部位与前述第2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2泵和前述第2蒸发部之间的部位连接,前述下游侧连结流路将前述第1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1蒸发部和前述第1膨胀机之间的部位与前述第2循环流路中的前述第2蒸发部和前述第2膨胀机之间的部位连接,前述控制部在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驱动时,将在前述第1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输送到前述第1蒸发部,并且将在前述第2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输送到前述第2蒸发部,在仅前述第1动力回收系统以及前述第2动力回收系统的某一方的回收系统驱动时,将在该一方的回收系统的循环流路中流动的工作介质通过前述上游侧连结流路,输送到前述第1蒸发部以及前述第2蒸发部双方,并且将从前述第1蒸发部以及前述第2蒸发部流出的工作介质通过前述下游侧连结流路,返回至前述一方的回收系统的循环流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1开闭阀、第2开闭阀、第3开闭阀以及第4开闭阀,前述第1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足立成人西村和真成川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