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囊式前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围护
,尤其是一种用于淤泥质软土、砂土等特殊地层增加支撑端与土体接触面积的囊式前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基坑支护来保证地下建筑施工的安全,且基坑开挖的深度也越来越深,周边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为了建筑用地的最大利用率,留给基坑支护的场地使用面积也越来越少,对基坑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高。目前,基坑采用的放坡、水泥土重力坝或双排桩等支护形式,占用的面积较大,而基坑较深且留给基坑支护的场地使用面积较小的基坑,一般都采用板式支护+内支撑的支护结构,内支撑普遍采用水平支撑或斜抛撑的形式,但水平支撑造价较高,出土困难,斜抛撑影响底板施工。现有技术的支护结构难以在淤泥质软土、砂土等特殊地层施工,容易造成前撑位移,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囊式前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囊式扩体结构的前撑,以增加支撑端与土体的接触面积,可有效限制前撑位移,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支护效果好,可充分节约地下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尤其适用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囊式前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体系以及由“H”型钢插入旋喷桩(2)内的超前支撑,超前支撑以30~45°角度斜向基坑内设置,且“H”型钢一端与设置在支护体系顶部的冠梁连接,另一端插入设置在底板下的旋喷桩,其特征在于“H”型钢一端设有密封组件固定的囊体,囊体与“H”型钢一并插入旋喷桩,并在旋喷桩上形成水泥包的囊式前撑,所述密封组件设置在囊体两端且与“H”型钢为密封的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囊式前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体系以及由“H”型钢插入旋喷桩(2)内的超前支撑,超前支撑以30~45°角度斜向基坑内设置,且“H”型钢一端与设置在支护体系顶部的冠梁连接,另一端插入设置在底板下的旋喷桩,其特征在于“H”型钢一端设有密封组件固定的囊体,囊体与“H”型钢一并插入旋喷桩,并在旋喷桩上形成水泥包的囊式前撑,所述密封组件设置在囊体两端且与“H”型钢为密封的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囊式前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有传力带与支护体系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囊式前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钢与地下室的底板或外墙相交处设有止水钢片。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囊式前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H”型钢一端设有密封组件固定的囊体,囊体与“H”型钢一并插入旋喷桩的设计深度后,并在囊体内注满水泥浆,使得旋喷桩上形成水泥包的囊式前撑,具体施工按下述步骤进行:a、旋喷桩的施工沿基坑开挖边线设置竖向的支护体系以及开槽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作猛,王建军,胡宝山,张敏杰,刘忠秋,易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智平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