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模型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447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胶模型及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由于塑胶内部的材料粘度过小而导致冷却过程中容易产生缝隙进而导致后续产品使用容易引发事故的问题;本申请中通过在原有的塑胶模具生产原料中增加了木质纤维以及虫胶,木质纤维可以提高塑胶的质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木质纤维可以在模具腔中形成网,而虫胶粘性较大,从而将整个模具粘成一张网,从而提高塑胶模具的内部粘度,增加内部的抱合力,从而解决了塑胶内部的材料粘度过小而导致冷却过程中容易产生缝隙的问题,提高了塑胶生产的整体质量;本申请适用于塑胶生产相关领域。

A plastic mod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lastic model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iming to solve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lead to the cooling process and lead to the gap prone to subsequent product use is easy to cause accident problems due to the material inside the plastic viscosity is too small; the application by the wood fiber and shellac increase in plastic mold the original production of raw materials, wood the fiber can improve the plastic texture, while the more important is the wood fiber can be formed in the mould cavity, and shellac high viscosity, and consequently the whole mold adhered into Zhang Wang, so a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viscosity of plastic mold, increase internal cohesion, so as to solve the material inside the plastic viscosity too small to cause the gap easy to produce cooling process,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lastic production; it applies to plastic production related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胶模型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胶模型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胶模型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塑胶模具的用途很广,塑胶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现在新产品的发布都会涉及到塑料。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到的各种工具和产品,大到机床的底座、机身外壳,小到一个胚头螺丝、纽扣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无不与模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模具的形状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外形,模具的加工质量与精度也就决定着这些产品的质量。因为各种产品的材质、外观、规格及用途的不同,模具分为了铸造模、锻造模、压铸模、冲压模等非塑胶模具,以及塑胶模具。但是现有的塑胶模具以及生产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现有的塑胶生产过程中由于液体冷却过快,而内部的粘度较小而导致塑胶容易产生缝隙或破裂,从而导致塑胶产品劣质,如果是玩具等影响不大,但是如果作为工业器件,容易引起漏电或爆炸等重要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由于塑胶内部的材料粘度过小而导致冷却过程中容易产生缝隙进而导致后续产品使用容易引发事故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型及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塑胶模型,包括以下重量份:聚氯乙烯均一粉30~35、聚氯乙烯乳化粉40~50、塑胶油12~20、硬油1~8、降黏剂2~5、安定剂1~2、脱模剂0.5~1、木质纤维1~3、虫胶0.5~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型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重,按重量比称取聚氯乙烯均一粉30~35、聚氯乙烯乳化粉40~50、塑胶油12~20、硬油1~8、降黏剂2~5、安定剂1~2、脱模剂0.5~1、木质纤维1~3、虫胶0.5~1;步骤2:混色,将原料依次放入不同的混料槽内,搅拌直至混合原料塑化成浆状;步骤3:上色,分别向混合原料中加入不同的色剂,搅拌,得到不同颜色的塑化浆料;步骤4:取料,根据需要取出所需颜色的浆料放入模具的空腔中;步骤5:设置盐槽和水槽,在盐槽中加入硝酸钾和亚硝酸钠的混合物,加热盐槽到200℃,在水槽中放入自来水;步骤6:将装有浆料的模具放入盐槽中加热,直至所有浆料熔融后,取出,将模具倒扣,将部分多余熔融浆料流出回收;可以多次重复此步骤直至达到需要的厚度;步骤7:将加热后的模具放入常温水槽中,快速冷却至80~100℃使已煮熟的塑胶模具加速定型,取出,在空气中冷却至65~75℃,然后将已经成型的塑胶模具拉出,脱模;步骤8:剪掉角料,冷却至室温后,用水清洗,除掉油污后晒干,制得塑胶模型。具体地,所述硝酸钾与所述亚硝酸钠的重量比为1:0.8~1.2。具体地,所述步骤8中的冷却为自然冷却或吹风冷却。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中通过在原有的塑胶模具生产原料中增加了木质纤维以及虫胶,木质纤维可以提高塑胶的质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木质纤维可以在模具腔中形成网,而虫胶粘性较大,从而将整个模具粘成一张网,从而提高塑胶模具的内部粘度,增加内部的抱合力,从而解决了塑胶内部的材料粘度过小而导致冷却过程中容易产生缝隙的问题,提高了塑胶生产的整体质量。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塑胶模型,包括以下重量份:聚氯乙烯均一粉30~35、聚氯乙烯乳化粉40~50、塑胶油12~20、硬油1~8、降黏剂2~5、安定剂1~2、脱模剂0.5~1、木质纤维1~3、虫胶0.5~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塑胶模型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重,按重量比称取聚氯乙烯均一粉30~35、聚氯乙烯乳化粉40~50、塑胶油12~20、硬油1~8、降黏剂2~5、安定剂1~2、脱模剂0.5~1、木质纤维1~3、虫胶0.5~1;步骤2:混色,将原料依次放入不同的混料槽内,搅拌直至混合原料塑化成浆状;步骤3:上色,分别向混合原料中加入不同的色剂,搅拌,得到不同颜色的塑化浆料;步骤4:取料,根据需要取出所需颜色的浆料放入模具的空腔中;步骤5:设置盐槽和水槽,在盐槽中加入硝酸钾和亚硝酸钠的混合物,加热盐槽到200℃,在水槽中放入自来水;步骤6:将装有浆料的模具放入盐槽中加热,直至所有浆料熔融后,取出,将模具倒扣,将部分多余熔融浆料流出回收;可以多次重复此步骤直至达到需要的厚度;步骤7:将加热后的模具放入常温水槽中,快速冷却至80~100℃使已煮熟的塑胶模具加速定型,取出,在空气中冷却至65~75℃,然后将已经成型的塑胶模具拉出,脱模;步骤8:剪掉角料,冷却至室温后,用水清洗,除掉油污后晒干,制得塑胶模型。具体地,所述硝酸钾与所述亚硝酸钠的重量比为1:0.8~1.2。具体地,所述步骤8中的冷却为自然冷却或吹风冷却。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原有的塑胶模具生产原料中增加了木质纤维以及虫胶,木质纤维可以提高塑胶的质感,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木质纤维可以在模具腔中形成网,而虫胶粘性较大,从而将整个模具粘成一张网,从而提高塑胶模具的内部粘度,增加内部的抱合力,从而解决了塑胶内部的材料粘度过小而导致冷却过程中容易产生缝隙的问题,提高了塑胶生产的整体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胶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聚氯乙烯均一粉30~35、聚氯乙烯乳化粉40~50、塑胶油12~20、硬油1~8、降黏剂2~5、安定剂1~2、脱模剂0.5~1、木质纤维1~3、虫胶0.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聚氯乙烯均一粉30~35、聚氯乙烯乳化粉40~50、塑胶油12~20、硬油1~8、降黏剂2~5、安定剂1~2、脱模剂0.5~1、木质纤维1~3、虫胶0.5~1。2.一种塑胶模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重,按重量比称取聚氯乙烯均一粉30~35、聚氯乙烯乳化粉40~50、塑胶油12~20、硬油1~8、降黏剂2~5、安定剂1~2、脱模剂0.5~1、木质纤维1~3、虫胶0.5~1;步骤2:混色,将原料依次放入不同的混料槽内,搅拌直至混合原料塑化成浆状;步骤3:上色,分别向混合原料中加入不同的色剂,搅拌,得到不同颜色的塑化浆料;步骤4:取料,根据需要取出所需颜色的浆料放入模具的空腔中;步骤5:设置盐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芳
申请(专利权)人:雅安泛华工装模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