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座椅靠背解锁机构及汽车座椅和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解锁机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有该汽车座椅靠背解锁机构的汽车座椅,以及一种装设有该汽车座椅的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于靠背翻折式汽车座椅,其是通过座椅座垫和靠背由调角器连接,进而利用调角器实现靠背的多角度调节。具体使用中,通过借助解锁机构使调角器的轴心旋转一定角度,实现调角器的解锁,解锁完成后调节器轴心复位,便又可实现调角器的锁止。目前用于调角器的解锁机构有三种形式,其一为在调角器轴心上焊接解锁片,解锁片直接连接解锁拉带,通过拉带实现解锁,这种解锁机构成本较低,但其解锁操作力大,不舒适,而且在座椅靠背放倒后容易遮挡解锁拉带,对于侧翼较为宽大的座椅并不适用。其二为在解锁片上增加如解锁扣手、解锁杠杆等减力机构,这种形式的解锁机构操作力小,解锁舒适度高,但也存在成本高昂,对于肩部空间较小的座椅无法布置等不足。其三为在解锁片上增加滑轮组进行解锁,其也具有操作力小,解锁舒适度高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座椅靠背放倒后容易遮挡解锁拉带,对于侧翼较为宽大的座椅不适用的不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解锁片(7),一端与调角器解锁中心轴(6)传动相连,另一端形成解锁端;前向解锁杆(8),一端枢转设置于调角器下连接板(2)上,另一端形成前向驱动端,且所述前向解锁杆(8)与所述解锁端传动连接,以因对所述前向驱动端的朝向于靠背(17)前方的施力,而构成所述解锁片(7)的解锁转动;连杆(11),一端枢转设置于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2)上,另一端与后向解锁杆(12)转动连接;后向解锁杆(12),一端与所述解锁端传动连接,另一端形成后向驱动端、并与所述连杆(11)转动连接,所述后向解锁杆(12)、所述连杆(11)、所述解锁片(7)及所述调角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解锁片(7),一端与调角器解锁中心轴(6)传动相连,另一端形成解锁端;前向解锁杆(8),一端枢转设置于调角器下连接板(2)上,另一端形成前向驱动端,且所述前向解锁杆(8)与所述解锁端传动连接,以因对所述前向驱动端的朝向于靠背(17)前方的施力,而构成所述解锁片(7)的解锁转动;连杆(11),一端枢转设置于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2)上,另一端与后向解锁杆(12)转动连接;后向解锁杆(12),一端与所述解锁端传动连接,另一端形成后向驱动端、并与所述连杆(11)转动连接,所述后向解锁杆(12)、所述连杆(11)、所述解锁片(7)及所述调角器下连接板(2)形成反向四连杆机构,以因对所述后向驱动端的朝向于靠背(17)后方的施力,而构成所述解锁片(7)的解锁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前向解锁杆(8)上形成有沿所述前向解锁杆(8)长度方向布置的贯通孔(81),在所述解锁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铰接轴(10),且所述第一铰接轴(10)滑动穿设于所述贯通孔(8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靠背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向解锁杆(12)与所述第一铰接轴(10)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建潮,王诗茂,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