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泊宁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充电器防盗功能的电动车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418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充电器防盗功能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可有效解决小区电动车安全充电和电动车充电器防盗的问题,技术方案是,包括主机和多个充电插板,主机包括壳体,壳体上分别设置有显示器、报警器、启动模块、多个指示灯和与指示灯一一对应的启动按键,壳体内分别设置有控制器、电源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继电器计时模块,充电插板正下方的地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的电动车停放区,电动车停放区上设置有用于感应电动车是否停留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独特,操作方便,解决了小区电动车集中充电、统一管理的难题,同时具有电动车充电器防盗报警的功能,充电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效果好。

An electric car charging system with the function of the charg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harger with the anti-theft function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safety of vehicle and electric vehicle charger charging cell security problem, technical scheme, including the host and a plurality of charging plate, the main frame comprises a casing, the casing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display, alarm, start module, start button multiple instructions with the indicator lamp and the corresponding, the shell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controller, a power supply modu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relay module, the charging board inserted beneath the ground surfac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corresponding electric vehicle parking area, vehicle parking area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ure sensor for induction electric is to stay, the output of the pressure sensor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vel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solves the small electric vehicle Centralized charging, unified management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with electric car charger anti-theft alarm function, charging safe and reliable, easy to use, good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充电器防盗功能的电动车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充电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充电器防盗功能的电动车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动车已经成为城市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电动车数量的增多,在带来很多便利的时候同样也出现了很多用户充电难的问题,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居民住宅楼现在越来越多都是中高层楼宇,电动车等非机动车都统一停放,居民需要给电动车充电的话,只能将电动车的电瓶拿下后带回家充电,根据各个楼宇建设的不同,停放车辆的地方到自家楼道的距离也有差异,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拎个电瓶都是比较吃力的,更不用说年纪大的老人。因此很多居民为了方便会从自家拖拉电线至停车处进行充电,随之就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电线的随意拖拉破坏了小区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这种“加长的拖线板”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随时会引起触电,火灾等事故。有些小区的管理者为了解决居民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就给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处统一安装电源插座供居民充电,现有有电动车统一充电装置通常是通过刷卡或投币,然后使对应得插线板通电后进行充电,现有的电动车充电器多数都是通用的,现在小区人员复杂,充电器充电时又没有任何安全防盗措施,常常出现充电器被盗的情况,给人们的电动车充电带来了许多麻烦。因此如何解决居民小区电动车安全充电的问题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充电器防盗功能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可有效解决小区电动车安全充电和电动车充电器防盗的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充电器防盗功能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包括主机和多个充电插板,主机包括壳体,壳体上分别设置有显示器、报警器、启动模块、多个指示灯和与指示灯一一对应的启动按键,壳体内分别设置有控制器、电源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继电器计时模块,控制器分别与电源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继电器计时模块、显示器、报警器、启动模块、指示灯和启动按键相连,充电插板包括壳体,壳体为中空结构,壳体的面板上设置有并排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第一插孔正下方的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静触头,第二插孔正下方的壳体内设置有第二静触头,第一静触头与第一插孔之间或第二静触头与第二插孔之间设置有用于感应电动车充电器插头是否插入插孔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红外对管,红外对管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分别与电源模块相连,充电插板正下方的地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的电动车停放区,电动车停放区上设置有用于感应电动车是否停留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相连。本技术结构新颖独特,操作方便,解决了小区电动车集中充电、统一管理的难题,同时具有电动车充电器防盗报警的功能,充电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效果好,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连接框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充电插板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充电插板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5给出,本技术包括主机和多个充电插板,主机包括壳体1,壳体1上分别设置有显示器2、报警器5、启动模块6、多个指示灯3和与指示灯一一对应的启动按键4,壳体1内分别设置有控制器、电源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继电器计时模块,控制器分别与电源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继电器计时模块、显示器2、报警器5、启动模块6、指示灯3和启动按键4相连,充电插板7包括壳体71,壳体为中空结构,壳体的面板上设置有并排的第一插孔72a和第二插孔72b,第一插孔72a正下方的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静触头73a,第二插孔72b正下方的壳体内设置有第二静触头73b,第一静触头73a与第一插孔72a之间或第二静触头73b与第二插孔72b之间设置有用于感应电动车充电器插头是否插入插孔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红外对管,红外对管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静触头73a和第二静触头73b分别与电源模块相连,充电插板正下方的地面13上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的电动车停放区8,电动车停放区8上设置有用于感应电动车是否停留的压力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9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相连。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启动模块6为电磁感应读卡模块或投币识别装置或二者的组合,所述的电磁感应读卡模块为现有技术(市售产品),如型号为YL-0202的IC读卡芯片、射频读卡模块、型号为M106CXN的ID卡读卡模块、型号为M102GX的IC卡射频读写卡模块等。所述的红外对管包括红外发射管11a和红外接收管11b,红外发射管11a和红外接收管11b分别设置在充电插板壳体71两正对的内壁上,红外发射管11a的发射端与和红外接收管11b的接收端正对,二者的感应线12位于第一静触头73a与第一插孔72a之间或第二静触头73b与第二插孔72b之间或同时位于第一静触头73a与第一插孔72a之间、第二静触头73b与第二插孔72b之间,红外接收管11b与控制器相连,构成电动车充电器插头的插入位置感应结构。所述的无线通讯模块通过无线信号与小区监控室的计算机相连,构成远程监控结构。所述的充电插板上设置有与控制器相连的摄像头10。所述的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T、桥式整流器D8-D11和三端稳压器U8,变压器T的输入端分别与交流电源相连,输出端分别接桥式整流器D8-D11的1脚和2脚,桥式整流器D8-D11的3脚分别与电容C9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三端稳压器U8的2脚、电容C4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和电阻R29的一端,桥式整流器D8-D11的4脚分别接电容C9的另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和三端稳压器的1脚,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三端稳压器U8的3脚分别接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和电阻R20的一端,共端为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静触头73a和第二静触头73b相连,电阻R20的另一端经发光二极管LED接地;所述的三端稳压器U8的型号为7805。所述的指示灯3、启动按键4、充电插板7和电动车停放区8四者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的主机的壳体内设置有与控制器相连的满电检测器和过载保护器,所述的满电压检测器为市售产品(现有技术),如米迪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01型的充电保护器;所述的过载保护器为市售产品(现有技术),如泰佳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GBXK-20型的自动限电流控制器;所述的继电器计时模块所述的控制器为现有技术(市售产品),如型号为STC89C54RD+的控制芯片,又如PLC控制器、又如8051单片机控制器等,其能够控制充电插板的通电,并且能够接收红外对管的信号,从而对报警器、摄像头等设备进行对应的操作。使用时,控制器分别与启动模块、启动按键连接,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状态;控制器与继电器计时模块连接,向继电器计时模块发出控制信号,用于读取充电时间;控制器与显示器连接,用于指示电车的充电时间和充电状态;控制器与电源模块连接,满足供电要求。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在空闲的电动车停放区8停好电动车,并在车位对应充电插板处插好电动车自带的电动车充电器;压力传感器感应压力信号,并将该信号传输给控制器,对应的指示灯亮,对应按下壳体上与其相对应的启动按键,即显示器显示计时零位,指示灯不停闪烁;在电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充电器防盗功能的电动车充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充电器防盗功能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包括主机和多个充电插板,其特征在于,主机包括壳体(1),壳体(1)上分别设置有显示器(2)、报警器(5)、启动模块(6)、多个指示灯(3)和与指示灯一一对应的启动按键(4),壳体(1)内分别设置有控制器、电源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继电器计时模块,控制器分别与电源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继电器计时模块、显示器(2)、报警器(5)、启动模块(6)、指示灯(3)和启动按键(4)相连,充电插板(7)包括壳体(71),壳体为中空结构,壳体的面板上设置有并排的第一插孔(72a)和第二插孔(72b),第一插孔(72a)正下方的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静触头(73a),第二插孔(72b)正下方的壳体内设置有第二静触头(73b),第一静触头(73a)与第一插孔(72a)之间或第二静触头(73b)与第二插孔(72b)之间设置有用于感应电动车充电器插头是否插入插孔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红外对管,红外对管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静触头(73a)和第二静触头(73b)分别与电源模块相连,充电插板正下方的地面(13)上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的电动车停放区(8),电动车停放区(8)上设置有用于感应电动车是否停留的压力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9)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充电器防盗功能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包括主机和多个充电插板,其特征在于,主机包括壳体(1),壳体(1)上分别设置有显示器(2)、报警器(5)、启动模块(6)、多个指示灯(3)和与指示灯一一对应的启动按键(4),壳体(1)内分别设置有控制器、电源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继电器计时模块,控制器分别与电源模块、无线通讯模块、继电器计时模块、显示器(2)、报警器(5)、启动模块(6)、指示灯(3)和启动按键(4)相连,充电插板(7)包括壳体(71),壳体为中空结构,壳体的面板上设置有并排的第一插孔(72a)和第二插孔(72b),第一插孔(72a)正下方的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静触头(73a),第二插孔(72b)正下方的壳体内设置有第二静触头(73b),第一静触头(73a)与第一插孔(72a)之间或第二静触头(73b)与第二插孔(72b)之间设置有用于感应电动车充电器插头是否插入插孔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红外对管,红外对管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静触头(73a)和第二静触头(73b)分别与电源模块相连,充电插板正下方的地面(13)上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的电动车停放区(8),电动车停放区(8)上设置有用于感应电动车是否停留的压力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9)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充电器防盗功能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启动模块(6)为电磁感应读卡模块或投币识别装置或二者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充电器防盗功能的电动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对管包括红外发射管(11a)和红外接收管(11b),红外发射管(11a)和红外接收管(11b)分别设置在充电插板壳体(71)两正对的内壁上,红外发射管(11a)的发射端与和红外接收管(11b)的接收端正对,二者的感应线(12)位于第一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泊宁
申请(专利权)人:陈泊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