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件叠层制备用边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3922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构件叠层制备用边模结构,用以配合地模以及地模前后端的挡板从而进行建筑构件的制备,包括固定在地模左右两侧的两组立杆,在立杆上滑动设置有可升降定位的边模定位结构,在进行建筑构件制备的时候,所述边模定位结构将边模卡接定位在建筑构件两侧,所述边模呈“匚”型。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建筑构件的叠层生产,从而使得生产建筑构件时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另外,通过该结构,通过一套边模即可实现多层建筑构件的生产,减少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

Stack frame structure of building componen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uilding component laminated edge preparation mode structure with baffle before and after die and mold end to building component preparation, including fixed in the mold around both sides of the two groups in the pole, pol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side mode lifting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the structure, when building component preparation, the side mode positioning structure will die clamping and positioning in building components on both sides, the side mode is \C\.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laminated structure can realize the building elements, so that the production of building components when the area is greatly reduced,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structure, the side mod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a set of multi-storey building component production, reduce production cost, shorten production peri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构件叠层制备用边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的制备领域,尤其是建筑构件叠层制备用边模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在建筑构件的生产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是挤压成型技术,应用干硬性混凝土采用机械液化密实方案(振动、挤压、碾压)生产混凝土制品;也有采用浇注法单片生产方式。以上两种方法目前在生产建筑构件的时候,占地面积都比较大,另外,需要准备大量的模具进而才能满足生产需求,生产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构件叠层制备用边模结构,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建筑构件的叠层生产,从而使得生产建筑构件时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另外,通过该结构,通过一套边模即可实现多层建筑构件的生产,减少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构件叠层制备用边模结构,用以配合地模以及地模前后端的挡板从而进行建筑构件的制备,包括固定在地模左右两侧的两组立杆,在立杆上滑动设置有可升降定位的边模定位结构,在进行建筑构件制备的时候,所述边模定位结构将边模定位在建筑构件两侧,所述边模呈“匚”型。进一步的,每根立杆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若干定位孔,所述边模定位结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立杆上的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和一连接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套上固定连接有一铰接块,所述铰接块上固连有一铰接销,所述连接板具有一支出端,所述支出端中开设有一销孔,所述连接板通过该销孔转动连接在铰接块中,所述铰接销顶部开设有螺纹段,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母和铰接销的螺纹段相配合进行定位。进一步的,所述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两立杆顶部通过横梁进行连接,所述横梁螺纹连接在两立杆顶部。进一步的,所述边模的首尾两端均设置有加强立板,在边模中部也固定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加强立板。进一步的,所述边模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每个立杆上的滑动套,所述滑动套之间通过横杆进行连接,在两边模外侧还分别设置有一通过丝杠电机驱动的丝杠结构,所述丝杠结构包括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所述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杠,在丝杠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在丝杆上固定连接有一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外侧固定有一横板,所述横板上固定连接有一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推杆上连接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有穿过横杆的支杆,在两支杆上连接有一连接板安装杆,所述连接板安装杆上连接有若干连接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这种结构,在边模定位结构的作用下,其两侧的边模可以上升,所以可以在对建筑构件进行叠层浇注的时候,边模可以逐级上升,达到使用一套边模实现多层建筑构件制备的工作。2、该结构的边模在向上提升的时候,快捷方便,通过边模定位结构即可完成边模的定位。3、该结构在使用完成进行拆卸的时候,也非常快捷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立杆和边模定位结构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边模定位结构的俯视图。图中:1、地模;2、立杆;3、滑动套;4、边模;5、螺母;6、加强立板;7、横梁;8、支出端;9、连接板;10、铰接块;11、定位孔;12、横杆;13、丝杆;14、限位杆;15、下连接座;16、上连接座;17、推杆电机;18、连接杆;19、丝杠电机;20、连接板安装杆;21、连接板;22、横板;23、支杆;24、移动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到图3所示的建筑构件叠层制备用边模结构,用以配合地模以及地模前后端的挡板从而进行建筑构件的制备,所述地模1左右两侧均固定有一组立杆2,每组立杆2随着地模1的长度而变化,地模1长度越长,立杆2数量越多,每根立杆2设置有可升降定位的边模定位结构;在进行建筑构件制备的时候,所述边模定位结构将边模定位在建筑构件两侧,所述边模呈“匚”型。本专利技术在使用的时候过程如下,在对建筑构件进行第一层浇注的时候,将两边模4固定在地模1两侧,在固定的时候,是通过边模定位结构将边模进行定位,当边模被定位以后,将和地模,挡板围合成一浇注腔体,在该浇注腔体中浇注混凝土即可制成一层建筑构件,当建筑构件制成以后,边模定位结构上升,带动边模上升,当上升到上一层建筑构件以上时,便可进行第二层建筑构件的制备,其中,为了使得边模的强度更强,边模可以设置成“匚”型,如此,边模定位结构可以和边模的上横板和下横板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边模定位结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立杆2上的滑动套3,所述滑动套3和一连接板9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具体的,边模4定位结构时通过立杆2上的滑动套3进行滑动的,另外,滑动套3上还可拆卸的连接有一连接板9,该连接板9一端可以和滑动套3通过螺母5进行连接,另一端卡接在边模4之中或者固定在边模4之中。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套3上固定连接有一铰接块,所述铰接块上固连有一铰接销,所述连接板9具有一支出端8,所述支出端8中开设有一销孔,所述连接板9通过该销孔转动连接在铰接块中,所述铰接销顶部开设有螺纹段,所述连接板9通过螺母5和铰接销的螺纹段相配合进行定位。在本专利技术中,连接板9是通过支出端8上的销孔转动连接在铰接块的铰接销上,当连接板9的位置确定以后,通过螺母5将连接板9进行固定,防止其转动。连接板9的具体位置是,一端固定在滑动套3上,另一端卡接或者固定在边模4之中。进一步的,所述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两立杆顶部通过横梁7进行连接,所述横梁7螺纹连接在两立杆顶部。在建筑构件浇注全部完成以后,需要进行拆卸,由于立板顶部是通过横梁7进行连接的,所以在拆卸收纳的时候,两根立杆可作为一组进行拆卸,在转移收纳的时候比较方便。进一步的,所述边模4的首尾两端均设置有加强立板6,在边模4中部也固定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加强立板6。为了增强边模4的强度,所以在边模4中还固定设置有加强立板6,另外边模定位结构也能够通过加强立板6和连接板9之间进行螺纹固定。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自动的方式进行控制,具体的是,参见图4到图5,在所述边模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每个立杆上的滑动套3,所述滑动套3之间通过若干横杆12进行连接,在两边模外侧还分别设置有一通过丝杠电机19驱动的丝杠结构,所述丝杠结构包括上连接座15和下连接座16,所述上连接座15和下连接座16之间转动连接有丝杠13,在丝杠13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4,在丝杆13上固定连接有一移动块24,限位杆也穿过移动块,所述移动块24和横杆12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24外侧固定有一横板22,所述横板22上固定连接有一推杆电机17,所述推杆电机17的推杆上连接有一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两端分别连接有穿过中部的一根横杆12的支杆23,在两支杆23上连接有一连接板安装杆20,所述连接板安装杆上连接有若干连接板21。通过这种结构,当一层建筑构件制造完成以后,可以通过丝杠电机19的转动,驱动移动块24向上移动,在移动块24向上移动的同时,带动横杆12向上移动,从而带动连接板21的向上移动,另外,当连接板21移动到合适的高度以后,通过推杆电机17向前推动,推动连接杆移动,连接带动支杆23移动,支杆23带动连接板安装杆20移动,最后带动连接板向前移动,实现卡紧在边模之中,这种方式,大大节省了人工,实现自动升降,在移动连接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建筑构件叠层制备用边模结构

【技术保护点】
建筑构件叠层制备用边模结构,用以配合地模以及地模前后端的挡板从而进行建筑构件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地模左右两侧的两组立杆,在立杆上滑动设置有可升降定位的边模定位结构,在进行建筑构件制备的时候,所述边模定位结构将边模定位在建筑构件两侧,所述边模呈“匚”型。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构件叠层制备用边模结构,用以配合地模以及地模前后端的挡板从而进行建筑构件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地模左右两侧的两组立杆,在立杆上滑动设置有可升降定位的边模定位结构,在进行建筑构件制备的时候,所述边模定位结构将边模定位在建筑构件两侧,所述边模呈“匚”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构件叠层制备用边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根立杆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有若干定位孔,所述边模定位结构包括滑动设置在立杆上的滑动套,所述滑动套和一连接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构件叠层制备用边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上固定连接有一铰接块,所述铰接块上固连有一铰接销,所述连接板具有一支出端,所述支出端中开设有一销孔,所述连接板通过该销孔转动连接在铰接块中,所述铰接销顶部开设有螺纹段,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母和铰接销的螺纹段相配合进行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构件叠层制备用边模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顺增巢德明杨文烈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业新型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