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去毛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3848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五金去毛边装置,包括机体、第二转轴和固定条,所述机体的上端设置有凹型口,且凹型口左端的外表面安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侧固定有固定杆,所述第二转轴之间连接有转杆,且第二转轴位于凹型口左端的内表面,所述转杆的表面安装有转轮,且转轮的上下表面均安置有打磨带,所述凹型口的下方安装有打磨机,且打磨机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外侧面的右端固定有辅握把,且辅握把的左端安装有主握把,所述第一电机的左方固定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的左端连接有节杆。该五金去毛边装置设置有L形结构的固定杆,可以固定杆在第一转轴上旋转,使得固定杆可以对打磨机进行固定。

A kind of hardware detrimer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al burr remov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achine body, and a fixed shaft second, the upper end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and the concave mouth at the left end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arranged,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fixed on the left side of a fixing rod, a rotary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haft between the inner surface and the second concave openings at the left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mounting surface of the wheel, a rotating rod, and the runner are placed on the under surface of a grinding belt, below the concave port is installed on the grinding machine and grinding machin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first motor, the first motor side the right end is fixed with the auxiliary handle, and the auxiliary handle is installed at the left end of the main grip, left the first motor shaft is fixed with third, and the third is connected with a shaft rod. The hardware to the hair edge device is set with a L - shaped fixed rod, which can be rotated on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so that the rod can be fixed to the gri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金去毛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五金加工
,具体为一种五金去毛边装置。
技术介绍
五金:传统的五金制品,也称“小五金”。指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经人工加工可以制成刀、剑等艺术品或金属器件,现代社会的五金更为广泛,例如五金工具、五金零部件、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以及安防用品等,小五金产品大都不是最终消费品,而且五金在实际加工中,工序较为复杂,常常需要进行多次打磨、抛光进行去毛边的处理,从而形成最终的产品。市场上的五金去毛边装置,常常在使用时由于五金大形状大小不一,使得一些形状较大的五金,因为死角去毛边的效果不理想,较小的,则存在去毛边过度,使得五金变形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适用于多种大小形状的五金去毛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金去毛边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五金去毛边装置,常常在使用时由于五金大形状大小不一,使得一些形状较大的五金,因为死角去毛边的效果不理想,较小的,则存在去毛边过度,使得五金变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五金去毛边装置,包括机体、第二转轴和固定条,所述机体的上端设置有凹型口,且凹型口左端的外表面安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侧固定有固定杆,所述第二转轴之间连接有转杆,且第二转轴位于凹型口左端的内表面,所述转杆的表面安装有转轮,且转轮的上下表面均安置有打磨带,所述凹型口的下方安装有打磨机,且打磨机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外侧面的右端固定有辅握把,且辅握把的左端安装有主握把,所述第一电机的左方固定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的左端连接有节杆,所述节杆的表面的右端安置有大磨盘,且大磨盘的左端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方设置有中磨盘,且中磨盘的左方安装有小磨盘,所述固定条的右端固定有三棱柱,且固定条位于打磨机的下端,所述固定条的下方固定有承重板,且承重板表面的左端设置有螺丝,所述承重板的下方安装有存物盒,且存物盒的左端设置有把手,所述存物盒的右端固定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右端安置有皮带,所述机体的下端连接有滚轮。优选的,所述机体为倒钩状结构,且机体的内部为空心。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与固定杆之间为转动连接,且固定杆为L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转轮设置有6个,且其之间水平方向为等距离分布优选的,所述辅握把与主握把均通过焊接与打磨机构成一体化结构,且握把的长度为主握把长度的二分之一。优选的,所述节杆为竹节状结构,且其口径由左至右依次增大。优选的,所述三棱柱的水平中轴线与固定条的水平中轴线相互重合,且三棱柱的长度为8cm。优选的,所述承重板左端的上表面为倾斜结构,且承重板与存物盒之间距离为1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五金去毛边装置设置有为倒钩状结构的机体,可以很方便在其内部安置电机,并且可以在倒钩状的钩口内放置打磨机,使得整个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且其设置有L形结构的固定杆,可以固定杆在第一转轴上旋转,使得固定杆可以对打磨机进行固定,使得整个装置的安全性更好,且其设置有6个转轮,可以让打磨带平整的安置在凹型口,并且使得其动力更加均匀协调,从而使得打磨带在使用时可以更好的对五金进行加工,且其设置有辅握把和主握把,在使用时可以很好的通过两个握把将打磨机提起进行使用,且其设置有竹节状结构的节杆,可以很好的将大磨盘、中磨盘和小磨盘通过节杆上的不同的口径分别进行安装,使得在使用时可以让不同大小的磨盘共同工作,从而使得打磨机可以对不同形状大小的五金进行加工,且其设置有三棱柱,可以通过将三棱柱安插进固定条内,使得打磨机得以在左、右、上、下面固定,使得整个机体的安全性更高,且其设置有承重板,其表面的倾斜结构可以使得五金在加工时产生的废渣可以从机体上滑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打磨机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2、凹型口,3、第一转轴,4、固定杆,5、第二转轴,6、转杆,7、转轮,8、打磨带,9、打磨机,10、第一电机,11、辅握把,12、主握把,13、第三转轴,14、节杆,15、大磨盘,16、固定块,17、中磨盘,18、小磨盘,19、固定条,20、三棱柱,21、承重板,22、螺丝,23、存物盒,24、把手,25、第二电机,26、皮带,27、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五金去毛边装置,包括机体1、第二转轴5和固定条19,机体1的上端设置有凹型口2,且凹型口2左端的外表面安置有第一转轴3,机体1为倒钩状结构,且机体1的内部为空心,可以很方便在其内部安置电机,并且可以在倒钩状的钩口内放置打磨机9,使得整个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第一转轴3的左侧固定有固定杆4,第一转轴3与固定杆4之间为转动连接,且固定杆4为L形结构,固定杆4可以在第一转轴3上旋转,使得固定杆4可以对打磨机9进行固定,使得整个装置的安全性更好,第二转轴5之间连接有转杆6,且第二转轴5位于凹型口2左端的内表面,转杆6的表面安装有转轮7,且转轮7的上下表面均安置有打磨带8,转轮7设置有6个,且其之间水平方向为等距离分布,可以让打磨带8平整的安置在凹型口2,并且使得其动力更加均匀协调,从而使得打磨带8在使用时可以更好的对五金进行加工,凹型口2的下方安装有打磨机9,且打磨机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外侧面的右端固定有辅握把11,且辅握把11的左端安装有主握把12,辅握把11与主握把12均通过焊接与打磨机9构成一体化结构,且握把11的长度为主握把12长度的二分之一,在使用时可以很好的通过两个握把将打磨机9提起进行使用,第一电机10的左方固定有第三转轴13,且第三转轴13的左端连接有节杆14,节杆14为竹节状结构,且其口径由左至右依次增大,可以很好的将大磨盘15、中磨盘17和小磨盘18通过节杆14上的不同的口径分别进行安装,使得在使用时可以让不同大小的磨盘共同工作,从而使得打磨机9可以对不同形状大小的五金进行加工,节杆14的表面的右端安置有大磨盘15,且大磨盘15的左端固定有固定块16,固定块16的左方设置有中磨盘17,且中磨盘17的左方安装有小磨盘18,固定条19的右端固定有三棱柱20,且固定条19位于打磨机9的下端,三棱柱20的水平中轴线与固定条19的水平中轴线相互重合,且三棱柱20的长度为8cm,可以通过将三棱柱20安插进固定条19内,使得打磨机9得以在左、右、上、下面固定,使得整个机体1的安全性更高,固定条19的下方固定有承重板21,且承重板21表面的左端设置有螺丝22,承重板21的下方安装有存物盒23,且存物盒23的左端设置有把手24,承重板21左端的上表面为倾斜结构,且承重板21与存物盒23之间距离为1cm,其表面的倾斜结构可以使得五金在加工时产生的废渣可以从机体1上滑出,存物盒23的右端固定有第二电机25,且第二电机25的右端安置有皮带26,机体1的下端连接有滚轮27。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五金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五金去毛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五金去毛边装置,包括机体(1)、第二转轴(5)和固定条(19),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上端设置有凹型口(2),且凹型口(2)左端的外表面安置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的左侧固定有固定杆(4),所述第二转轴(5)之间连接有转杆(6),且第二转轴(5)位于凹型口(2)左端的内表面,所述转杆(6)的表面安装有转轮(7),且转轮(7)的上下表面均安置有打磨带(8),所述凹型口(2)的下方安装有打磨机(9),且打磨机(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外侧面的右端固定有辅握把(11),且辅握把(11)的左端安装有主握把(12),所述第一电机(10)的左方固定有第三转轴(13),且第三转轴(13)的左端连接有节杆(14),所述节杆(14)的表面的右端安置有大磨盘(15),且大磨盘(15)的左端固定有固定块(16),所述固定块(16)的左方设置有中磨盘(17),且中磨盘(17)的左方安装有小磨盘(18),所述固定条(19)的右端固定有三棱柱(20),且固定条(19)位于打磨机(9)的下端,所述固定条(19)的下方固定有承重板(21),且承重板(21)表面的左端设置有螺丝(22),所述承重板(21)的下方安装有存物盒(23),且存物盒(23)的左端设置有把手(24),所述存物盒(23)的右端固定有第二电机(25),且第二电机(25)的右端安置有皮带(26),所述机体(1)的下端连接有滚轮(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金去毛边装置,包括机体(1)、第二转轴(5)和固定条(19),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上端设置有凹型口(2),且凹型口(2)左端的外表面安置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的左侧固定有固定杆(4),所述第二转轴(5)之间连接有转杆(6),且第二转轴(5)位于凹型口(2)左端的内表面,所述转杆(6)的表面安装有转轮(7),且转轮(7)的上下表面均安置有打磨带(8),所述凹型口(2)的下方安装有打磨机(9),且打磨机(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外侧面的右端固定有辅握把(11),且辅握把(11)的左端安装有主握把(12),所述第一电机(10)的左方固定有第三转轴(13),且第三转轴(13)的左端连接有节杆(14),所述节杆(14)的表面的右端安置有大磨盘(15),且大磨盘(15)的左端固定有固定块(16),所述固定块(16)的左方设置有中磨盘(17),且中磨盘(17)的左方安装有小磨盘(18),所述固定条(19)的右端固定有三棱柱(20),且固定条(19)位于打磨机(9)的下端,所述固定条(19)的下方固定有承重板(21),且承重板(21)表面的左端设置有螺丝(22),所述承重板(21)的下方安装有存物盒(23),且存物盒(23)的左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普克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