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色马铃薯的组织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3101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紫色马铃薯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紫色马铃薯的块茎为外植体,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愈伤,愈伤形成后取愈伤再次接种于分化培养上进行培养,获得脱毒幼苗;将所述的脱毒幼苗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其中,所述的分化培养基含有1.5‑2.5mg/L NAA和4.5‑5.5mg/L 6‑BA。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常规的紫色马铃薯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培养基进行了简化,只需要一种分化培养基,分两次培养,即可完成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且通过选择合适的外植体,改进培养基,大大的降低了污染率,提高了愈伤成苗率,降低了组培苗的病毒携带率。

Tissue culture of a purple potat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色马铃薯的组织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织培养,尤其涉及一种紫色马铃薯的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紫色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作物,原产安第斯山区。薯型长椭圆型,表皮光滑,薯肉呈紫黑色,富含花青素、Vc、胡萝卜素等,兼具食用、药用功能。花青素是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色素,属类黄酮化合物,是目前科学界发现的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最直接、最有效、最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剂,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VC的20倍,VE的50倍。此外,紫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高,口感较好,品质极佳,适合深加工。因此,紫马铃薯具有很好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价值。但在紫马铃薯的田间试植和组培快繁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紫马铃薯田间植株病毒发病严重。经检测,马铃薯病毒病是由18种病毒复合侵染所致,其中,9种是专门寄生于马铃薯的病毒,另9种是来自其它寄主植物的病毒。其中的马铃薯Y病毒(PotatoVirusY,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Leafrollvirus,PLRV)、马铃薯X病毒(PotatoVirusX-PVX)及马铃薯S病毒(PotatoVirusS,PVS),这4种是危害马铃薯(包括紫马铃薯)最严重的病毒,是农业部严格规定必须植检的重点病毒种类;同时这些病毒又均具有难以分离、纯化的特点。二是紫马铃薯组培快繁污染率高。在采用传统马铃薯茎尖脱毒的情况下,存在有操作难度大、工作效率低(在显微镜下,用手术工具连续剥离十余层包裹于茎尖外的茎片),导致难以彻底剥离与消毒,一般外植体污染率高达60%左右;同时还存有外植体分化速度和脱毒试管苗繁殖速度较慢,微型薯长势弱及移植大田生产薯亩产偏低等问题。目前,采用以紫马铃薯块茎为外植体进行脱毒和组培快繁的技术,目前鲜见有文献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紫色马铃薯组培传统茎尖脱毒技术所存在的操作繁琐、效率低、消毒难彻底、组培苗污染率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操作简便、效率高、消毒易彻底、外植体污染率低、繁殖速度快,苗质好的紫色马铃薯的组织培养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紫色马铃薯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紫色马铃薯的块茎为外植体,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愈伤,愈伤形成后取愈伤再次接种于分化培养上进行培养,获得脱毒幼苗;将所述的脱毒幼苗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其中,所述的分化培养基含有1.5-2.5mg/LNAA和4.5-5.5mg/L6-BA。所述分化培养基的组成为:基础培养基+1.5-2.5mg/LNAA+4.5-5.5mg/L6-BA+30-32g糖/L+6.8-7.2g/L琼脂,ph为5.8-6.0。优选的,NAA的浓度为2-2.5mg/LNAA,6-BA的浓度为5-5.5mg/L。.诱导愈伤的条件为:光照强度4000-4500Lux,温度25-27℃,每日光照时间为14-16小时。所述继代培养基的组成为:基础培养基+30-32g糖/L+6.8-7.2g/L琼脂,ph为5.8-6.0。所述的基础培养基为MS培养基,糖为蔗糖。所述外植体的制备方法为:将紫色马铃薯的块茎消毒后去皮,取薯心部分,切割成薯块。所述消毒方法包括:将马铃薯块茎流水冲洗30-40min,无菌条件下,用去离子水冲洗2-3次,再用70-75%的乙醇消毒2-3min后用无菌去离子水冲洗2-4次,然后用0.1-0.2%的氯化汞溶液浸泡5-8min,最后用无菌去离子水冲洗2-3次。紫色马铃薯的品种为“转心乌”或“黑金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将常规的紫色马铃薯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培养基进行了简化,只需要一种分化培养基,分两次培养,即可完成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且通过选择合适的外植体,改进培养基,大大的降低了污染率,提高了愈伤成苗率,降低了组培苗的病毒携带率。污染率降低到了2%以下,愈伤分化成苗率达到了83%以上,幼苗的病毒携带率降低到了0.7%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以紫色马铃薯“转心乌”为实验材料1、培养基的配置(1)分化培养基:MS培养基+1.5mg/LNAA+4.5mg/L6-BA+30g糖/L+7g/L琼脂。每升培养基具体组成为:大量元素:1900mg硝酸钾,1650mg硝酸铵,370mg七水合硫酸镁,170mg磷酸二氢钾,440mg二水合氯化钙;铁盐:37.3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27.8mg七水合硫酸亚铁;微量元素:22.3mg四水合硫酸锰,8.6mg七水合硫酸锌,6.2mg硼酸,0.83mg碘化钾,0.25mg七水合钼酸钠,0.025mg五水合硫酸铜,0.025mg六水合氯化钴;有机元素:2mg甘氨酸,0.5mg维生素B6,0.1mg维生素B1,0.5mg烟酸,100mg肌醇;激素:4.5mg6-苄氨基嘌呤,1.5mg萘乙酸;其他:30g蔗糖,7g琼脂。(2)继代培养基:MS培养基+30g/L糖+7g/L琼脂。每升培养基具体组成为:大量元素:1900mg硝酸钾,1650mg硝酸铵,370mg七水合硫酸镁,170mg磷酸二氢钾,440mg二水合氯化钙;铁盐:37.3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27.8mg七水合硫酸亚铁;微量元素:22.3mg四水合硫酸锰,8.6mg七水合硫酸锌,6.2mg硼酸,0.83mg碘化钾,0.25mg七水合钼酸钠,0.025mg五水合硫酸铜,0.025mg六水合氯化钴;有机元素:2mg甘氨酸,0.5mg维生素B6,0.1mg维生素B1,0.5mg烟酸,100mg肌醇;其他:30g蔗糖,7g琼脂。上述培养基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配置。2、紫色马铃薯“转心乌”的外植体消毒紫色马铃薯“转心乌”块茎表面用流水冲洗30min,至表皮洁净无明显污渍,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去离子水冲洗3次,再用75%的乙醇消毒2min后用无菌去离子水冲洗4次,然后用0.1%的氯化汞溶液浸泡8min,再用无菌去离子水冲洗3次,然后用无菌滤纸吸干紫色马铃薯“转心乌”表面水分。3、紫色马铃薯转心乌愈伤培养消毒完成后,用无菌的手术刀片小心削去紫色马铃薯“转心乌”的皮,从紫色马铃薯“转心乌”中间切开,选取“转心乌”薯心部分,用无菌手术刀切取面积为1cm见方,厚度约为1mm的正方形紫色马铃薯“转心乌”块茎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上。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4500Lux,温度27℃,每日光照时间为14小时。10天左右可以看到紫色马铃薯“转心乌”外植体边缘明显有愈伤生成。此时,将形成的愈伤在无菌的环境下用无菌的手术刀片切出,再次接种在分化培养基中继续进行培养,培养条件同上。30天左右,可以看到有愈伤分化的马铃薯脱毒幼苗。4、“转心乌”马铃薯脱毒幼苗的繁育将紫色马铃薯“转心乌”脱毒幼苗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4500Lux,温度27℃,每日光照时间为14小时。25天后繁殖系数可达4倍,之后用常规组培快繁技术继代培养,获得大量的脱毒紫色马铃薯转心乌脱毒苗。此实例从马铃薯愈伤培养到愈伤成苗,总周期为40天,污染率为2%,愈伤组织成苗率为83%,病毒携带率为0.6%。实施例2:以紫色马铃薯“黑金刚”为实验材料1、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紫色马铃薯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紫色马铃薯的块茎为外植体,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愈伤,愈伤形成后取愈伤再次接种于分化培养上进行培养,获得脱毒幼苗;将所述的脱毒幼苗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其中,所述的分化培养基含有1.5‑2.5mg/L NAA和4.5‑5.5mg/L 6‑B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色马铃薯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紫色马铃薯的块茎为外植体,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愈伤,愈伤形成后取愈伤再次接种于分化培养上进行培养,获得脱毒幼苗;将所述的脱毒幼苗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其中,所述的分化培养基含有1.5-2.5mg/LNAA和4.5-5.5mg/L6-B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色马铃薯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化培养基的组成为:基础培养基+1.5-2.5mg/LNAA+4.5-5.5mg/L6-BA+30-32g糖/L+6.8-7.2g/L琼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色马铃薯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诱导愈伤的条件为:光照强度4000-4500Lux,温度25-27℃,每日光照时间为14-16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色马铃薯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民王媛花颜志明解振强王姗仇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