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弃煤矿地的造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3072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弃煤矿地的造林方法,在废弃煤矿地上挖堆填坑,平整土地,当废弃煤矿地形坡度大于15°,沿坡度方向开一条排水沟,顺着山坡坡度方向从上往下,按不同树种设计造林密度挖种植穴,开种植沟,的当年12月~次年3月;将扦插易生根、耐旱、耐瘠薄的刺槐、泡桐、紫穗槐、胡枝子树种苗木截去顶稍,将苗根部分植于种植穴内,苗干部分植于种植沟内,将苗木横埋在种植沟和种植穴中,再在苗木上覆盖矿渣和煤渣。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造林后,从树干上萌发新芽,逐步产生丛状植株,不仅可提高矸石、煤渣、矿渣等荒山坡上造林成活率,而且对土基条件要求低,护理管理方便优点;不采用客土方式,直接在矿渣地植树,造林成本低。

A method of afforestation in abandoned coal min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afforestation of abandoned coal mine, in the abandoned coal mine digging pit landfill, land leveling, abandoned coal mine when the slope is greater than 15 degrees, along the slope direction of a drainage ditch, along the hillside slope direction from the top dow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pecies design afforestation density of digging planting hole. Open the planting ditch, the year in December to March of the following year; the cuttage of easy rooting, drought and barren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Paulownia, Amorpha fruticosa, Lespedeza seedlings cut top slightly, will root planted in the planting hole, seedling dry part planted in the ditch, the seedlings will be buried in the ditch and cross planted in the planting hole then, covering slag and cinder in the nursery. The planting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the leaves grow from the trunk, gradually produce tufted plants, which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coal gangue, coal cinder, slag and other waste on the hillside afforestation survival rate, but also on the subgrade requirements low, nursing management is convenient; the soil, planting trees directly in the slag, low cost of affore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弃煤矿地的造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开采后形成的大面积废弃煤矿地上的造林方法。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由于煤矿开采等人为活动造成林地被破坏,导致大量的矸石、矿渣等直接堆积在矿区内,形成大面积荒山坡地。这些由矸石、矿渣等形成的废弃煤矿地如不及时进行绿化综合治理,会严重坡坏水土平衡,导致水土严重流失,重金属污染,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目前在这些废弃煤矿地进行绿化治理的国内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是高成本的客土栽培,或是喷带草种的泥浆覆绿,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森林。针对目前采矿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大量的废弃煤矿地需要绿化综合治理,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问题,如何采取在短期内、低成本恢复废弃煤矿地植被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专利检索中,专利CN104025970A公布了一种矿区抗旱造林种草的方法,该专利方法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首先选择适合在当地矿区栽种的本土树种,在退化土地用传统技术在春播时节进行人工浇水造林;接着通过人工整地方式耙平地表,选择适合当地栽种的本土牧草种子人工撒到地表;最后将矿区采矿时废弃的碎石、矿渣与土壤分离,用碎石、矿渣做地表覆盖物覆盖在播种后的地表,完成矿渣覆盖造林种草。上述专利方法在使用中还存在下述问题:首先在造林后整地是程序倒流,容易给树苗造成伤害;其次是碎石、矿渣与土壤分离、再覆盖、工作量很大,实施种植成本很高;再是树种和牧草种子通过传统包衣技术进行处理,说明还有播种造林的内容,那么在废弃煤矿地地下水位很低,播种造林不可取。专利CN103026891A公布了废弃尾矿上利用固氮植物直接播种造林进行植被恢复方法,而废弃矿山地采用直播造林最大的缺点就是出苗后水份供应不足,因为废弃矿山地往往保水能力差,且地下水非常低,苗木生长难以得到健康生长。综合上述分析,这两个专利方法都以播种造林为主,在堆积有大量矸石和矿渣的荒山坡地上播种造林的成活率低、幼苗长势差、植被恢复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矸石、煤渣、矿渣等形成的废弃煤矿地中造林成活率很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选择扦插易生根、耐旱、耐瘠薄的植物作为先锋物种,不采用客土方式,特别适应我国南方在由矸石、煤渣、矿渣等形成的废弃煤矿地上造林,且成活率高的造林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废弃煤矿地的造林方法步骤是:a、平整土地:在废弃煤矿地上挖堆填坑,平整土地,减小废弃煤矿地坡度,把块状矸石或石块埋入地下,保持废弃煤矿地形的平整,b、开排水沟:当废弃煤矿地形坡度大于15°,沿坡度方向,每隔30米开一条排水沟,c、挖种植穴、开种植沟:顺着山坡坡度方向从上往下,按不同树种设计造林密度挖种植穴,开种植沟,所述种植沟一端与种植穴连接,另一端与一个种植穴相离,d、造林时间:当年12月~次年3月;e、植苗造林:将扦插易生根、耐旱、耐瘠薄的刺槐、泡桐、紫穗槐、胡枝子树种苗木截去顶稍,将苗根部分植于种植穴内,苗干部分植于种植沟内,将苗木横埋在种植沟和种植穴中,再在苗木上覆盖矿渣和煤渣。本专利技术为让根系全部埋于土壤中,可将根系做些修剪或在种植穴周边加高堆土,确保根系不裸露于空气中,以减少水份蒸发。造林完成后,造林地没有直立的苗木,苗木成活后丛状生长。在废弃煤矿地形坡度小于15°的小山坡或平地上,可不挖排水沟。本专利技术所述造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由矸石、煤渣、矿渣等形成的废弃煤矿的荒山坡困难立地条件下,先选择扦插易生根、耐旱、耐瘠薄的树种苗木,截去顶稍部分,使苗木失去顶端优势,利用植物不定芽的生理机理,专利技术了植蔸横埋技术,利用树根保持水份吸收和扦插易生根的植物特性,造林后,从树干上萌发新芽,逐步产生丛状植株,从而提高矸石、煤渣、矿渣等荒山坡上造林成活率。所述扦插易生根植物苗木为在苗木繁殖中,生产上管理粗放即可大批量通过扦插繁殖获得苗木,如泡桐、刺槐、杨树、柳树等。所述耐旱植物苗木为刺槐、泡桐、紫穗槐、胡枝子,这些植物苗木根系发达,可充分吸收地下水位很低处的水份,保证苗木生长需求。所述耐瘠薄植物苗木为刺槐、紫穗槐、胡枝子等,这些树种均具有根瘤菌,可把空气中的氮素转换成含氮化合物给植物提供所需养分。所述废弃煤矿地造林是指在由大量的矸石、煤渣、矿渣等条件下,不采用客土的方式在荒山坡地上植苗造林。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废弃煤矿地的造林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解决了由矸石、煤渣、矿渣等困难立地条件下的废弃煤矿地上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的造林植树方法具有对土基条件要求低,护理管理方便优点;3、不采用客土方式,直接在矿渣地植树,造林成本低;4、专利技术植苗横埋技术,使得废弃煤矿地造林具有:活立木数量多、郁闭时间短、成林快的特点;5、全部采用落叶树种,土壤有机质增加快,灌、草植物种类自然恢复力强,有利于土壤改良和森林群落的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废弃煤矿地的地质几乎全部由矸石、矿渣、煤渣组成,其中还有极少量土壤,保水性差,在这种废弃煤矿采用普通直栽造林方法,其成活率很低,其主要原因是植物根系吸收的水份要传输到顶部就必须克服水势差大的问题,到夏季高温和日照时间长,水份供应不均衡时,树木蒸腾作用加强的情况下,成活的苗木也会死亡,造林保存率低下。为在提高废弃煤矿地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绿化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措施是:专利技术了植苗横埋的造林方法,并选择具有扦插易生根、耐旱、耐瘠薄特点的植物,消除顶端优势对不定芽萌发的抑制,在下雨时根系、苗干都可以吸收到充足的水份,钻出土面的芽发育成树干,靠土一面的芽发育成根;利用其根系穿透力强,吸收地下水位很低的水份保证苗木正常生长;通过植苗横埋造林方法,减小树木体内水份运输的压势差,使现有技术在造林后树苗垂直循环的水份供应,变为相对水平的水份供应系统。好比航天员上天时,因为超重,需平躺着,以保持血液循环。本专利技术所述造林的方法苗木用量正常,但成活后,单位面积的密度大,按乔木2.5×2.5m,110株/亩,灌木1.5×1.5m,296株/亩供苗,成活后不少于1500株/亩以上的密度,雨水多的地区,无需管护,雨水少的地区适当淋水既可。造林成活率目前尚无统计标准,本专利技术是按成活株数、造林密度和活立木数量综合评价其造林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开挖种植沟和种植穴的平面图,图2是图1基础上开挖了排水沟的示意图,图3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排水沟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苗木横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种植沟2、种植穴3、排水沟4、苗根5、矿渣和煤渣6、苗干7、顶稍。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废弃煤矿地造林的方法步骤是:a、平整土地:在废弃煤矿地,首先平整土地,挖堆填穴,尽量减缓土地平整的坡度,且把块状矸石或石块埋入地下,保持地形的平整,b、开排水沟:顺山坡方向,坡度大于15°每30米开一条50cm×50cm×50cm的排水沟3,有条件的可以用混凝土或砖块硬化;坡度低于15°的可不开排水沟;c、挖种植穴、开种植沟:首先,顺着山坡坡度方向从上往下,按不同树种设计造林密度挖穴,按乔木2×2m~3×3m、灌木1.0×1.0m~1.5×1.5m挖穴,穴的规格为0.4×0.4×0.4米;其次,开种植沟,每个种植穴的上坡位开一条5~10厘米的种植沟1(见图1),种植沟一端与种植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废弃煤矿地的造林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弃煤矿地的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是:a、平整土地:在废弃煤矿地上挖堆填坑,平整土地,减小废弃煤矿地坡度,把块状矸石或石块埋入地下,保持废弃煤矿地形的平整,b、开排水沟:当废弃煤矿地形坡度大于15°,沿坡度方向,每隔30米开一条排水沟(3),c、挖种植穴、开种植沟:顺着山坡坡度方向从上往下,按不同树种设计造林密度挖种植穴(2),开种植沟(1),所述种植沟一端与种植穴连接,另一端与一个种植穴相离,d、造林时间:当年12月~次年3月;e、植苗造林:将扦插易生根、耐旱、耐瘠薄的刺槐、泡桐、紫穗槐、胡枝子树种苗木截去顶稍(7),将苗根(4)部分植于种植穴(2)内,苗干(6)部分植于种植沟(1)内,将苗木横埋在种植沟和种植穴中,再在苗木上覆盖矿渣和煤渣(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弃煤矿地的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是:a、平整土地:在废弃煤矿地上挖堆填坑,平整土地,减小废弃煤矿地坡度,把块状矸石或石块埋入地下,保持废弃煤矿地形的平整,b、开排水沟:当废弃煤矿地形坡度大于15°,沿坡度方向,每隔30米开一条排水沟(3),c、挖种植穴、开种植沟:顺着山坡坡度方向从上往下,按不同树种设计造林密度挖种植穴(2),开种植沟(1),所述种植沟一端与种植穴连接,另一端与一个种植穴相离,d、造林时间:当年12月~次年3月;e、植苗造林:将扦插易生根、耐旱、耐瘠薄的刺槐、泡桐、紫穗槐、胡枝子树种苗木截去顶稍(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潜伟平王伯民李萍球贺梅尔李萍李祥彭辉武邓树波刘江华刘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萍乡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