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624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磨夹具,属于夹具技术领域。该夹具包括夹具体、磁性体和转动连接结构,其中,夹具体由软磁材料制成,包括第一夹具体和第二夹具体,第一夹具体具有第一形腔,第二夹具体具有第二形腔,第一形腔和第二形腔闭合后形成容纳腔,第一夹具体和第二夹具体的抵接处设置有无磁片,夹具体底部设置有容纳槽;磁性体设置于容纳腔内,与容纳腔的内壁抵接;转动连接结构一端与磁性体连接,通过旋转该转动连接结构能够改变磁性体的磁极在容纳腔内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抛磨夹具能够实现试样的固定与快速装卸,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磨夹具
本技术涉及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抛磨夹具。
技术介绍
金相分析是金属材料试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金相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相试样制备质量的高低。在金相试样制备过程中,通常是将金属材料切割成小试样,再对该试样的表面进行磨制加工,然后通过利用定量金相学原理分析被磨制表面的金相显微组织从而建立合金成分、组织和性能间的定量关系。然而由于切割后的试样外形锋利且不规则,直接用手捏住进行抛磨容易切伤手指并造成更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一般采用夹具夹持试样的方式进行抛磨,但是目前采用的夹具一般以卡盘式夹具为主,但是卡盘式夹具结构复杂,操作不易,对试样结构和尺寸要求高,且在抛磨过程中,试样容易被高速抛出,损坏试样,甚至危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磨夹具,以实现对不同试样的快速装卸,而且在抛磨过程中对试样进行进一步固定,此外该抛磨夹具结构紧凑,易于操作,安全性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抛磨夹具,包括:夹具体,所述夹具体由软磁材料制成,包括第一夹具体和第二夹具体,所述第一夹具体具有第一形腔,所述第二夹具体具有第二形腔,所述第一形腔和所述第二形腔闭合后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夹具体和所述第二夹具体的抵接处设置有无磁片,所述夹具体底部设置有容纳槽;磁性体,所述磁性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抵接;转动连接结构,所述转动连接结构一端与所述磁性体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转动连接结构能够改变所述磁性体磁极在所述容纳腔内的位置。作为优选,所述容纳槽为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形状为U形。作为优选,所述无磁片包括第一无磁片和第二无磁片,所述第一无磁片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上方,所述第一无磁片与第一夹具体、第二夹具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无磁片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下方,所述第二无磁片与所述第一夹具体、所述第二夹具体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容纳腔为圆柱形,所述磁性体为圆柱体。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包括旋钮、转动连接件和旋钮螺母,所述转动连接件一端与所述旋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钮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旋钮螺母与所述磁性体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磁性体一端设置有开口槽,所述旋钮螺母固定连接于所述开口槽内。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连接件与所述旋钮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连接件与所述旋钮螺母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前挡片和后挡片,所述前挡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夹具体靠近所述转动连接结构的一侧,所述转动连接结构穿过所述前挡片与所述磁性体固定连接,所述后挡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夹具体远离所述转动连接结构的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抛磨夹具,通过旋转转动连接结构改变磁性体的磁极在容纳腔中的位置来控制夹具体是否具有磁吸力,从而实现该抛磨夹具对试样的快速夹持或卸载;通过在夹具体底部设置容纳槽,进一步限定夹具体与试样的位置关系,避免了在抛磨过程中试样被高速抛出,避免损坏试样,甚至危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将试样置于容纳槽内也使试样的装卸更为便捷,有效地保护试样抛磨表面不被污染,从而提高了金相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除此之外,该抛磨夹具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稳定性好,适合夹持各种形状的试样,有利于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抛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抛磨夹具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夹具体和无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夹具体和无磁片的正视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磁性体和无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转动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抛磨夹具夹持试样的工作原理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抛磨夹具卸载试样的工作原理图。图中:1-夹具体;11-第一夹具体;101-第一形腔;12-第二夹具体;102-第二形腔;13-无磁片;131-第一无磁片;132-第二无磁片;15-容纳槽;2-前挡片;3-后挡片;4-磁性体;41-开口槽;5-转动连接结构;51-旋钮;52-转动连接件;53-旋钮螺母;61-第一螺钉;62-第二螺钉;63-第三螺钉;64-第四螺钉;71-第一定位孔;72-第一定位孔;8-容纳腔;9-试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抛磨夹具,包括夹具体1、磁性体4和转动连接结构5,其中,夹具体1包括第一夹具体11和第二夹具体12,第一夹具体11具有第一形腔101,第二夹具体12具有第二形腔102,第一形腔101和第二形腔102闭合后形成容纳腔8,用于容纳磁性体4,磁性体4与容纳腔8的内壁抵接;夹具体1由软磁材料制成,软磁材料具有易于磁化和易于退磁的特性,夹具体1的材料可为铁硅合金、软磁铁氧体等;第一夹具体11和第二夹具体12的抵接处设置有无磁片13,用于隔开第一夹具体11和第二夹具体12,无磁片13的材料可为黄铜、304号不锈钢等材料。转动连接结构5一端与磁性体4连接,通过旋转转动连接结构5能够改变磁性体4的磁极在容纳腔8内的位置,从而实现控制夹具体1是否具有磁吸力,进而实现该抛磨夹具对试样9的快速夹持或卸载。同时,夹具体1底部设置有容纳槽15,抛磨过程中进一步限定夹具体1和试样9的位置关系,避免了在抛磨过程中试样9被高速抛出,避免损坏试样9,甚至危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将试样9置于容纳槽15内也使试样9的装卸更为便捷,有效地保护试样9抛磨表面不被污染,从而提高了金相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优选地,如图2所示,上述容纳槽15设置为开口槽,形状为U形。该设置不仅增加了对不同试样9的适用性,而且使试样9的装卸操作更为简便快捷,同时有效地保护试样9抛磨表面不被污染,从而提高了金相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上述无磁片13包括第一无磁片131和第二无磁片132,第一无磁片131位于容纳腔8的上方,第一无磁片131与第一夹具体11、第二夹具体12固定连接;第二无磁片132位于容纳腔8的下方,第二无磁片132与第一夹具体11、第二夹具体12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夹具体11包括第一手持部和第一容纳部,第二夹具体12包括第二手持部和第二容纳部,第一手持部和第二手持部在拼接后形成把手,方便操作人员握持。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无磁片131与第一夹具体11、第二夹具体12通过第一螺钉61和第二螺钉62固定连接;第二无磁片132与第一夹具体11、第二夹具体12通过穿过第一定位孔71、第二定位孔72的定位销固定连接,该定位销连接设置简化了夹具的组装过程,并且在第一无磁片131与第一夹具体11、第二夹具体12螺栓固定连接之前进行定位和找准,避免了螺纹面的损伤,降低了组装难度。当然,无磁片13与夹具体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螺钉或定位销连接,还可以为锁扣连接、铆接等其它固定连接方式,以进一步增加该抛磨夹具的实用性和便捷性。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上述第一形腔101和第二形腔102均为半圆柱形,两者对接闭合后的容纳腔8为圆柱形,且磁性体4为圆柱体。该设置简化了夹具体1的结构,实现了磁性体4与夹具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抛磨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体(1),所述夹具体(1)由软磁材料制成,包括第一夹具体(11)和第二夹具体(12),所述第一夹具体(11)具有第一形腔(101),所述第二夹具体(12)具有第二形腔(102),所述第一形腔(101)和所述第二形腔(102)闭合后形成容纳腔(8),所述第一夹具体(11)和所述第二夹具体(12)的抵接处设置有无磁片(13),所述夹具体(1)底部设置有容纳槽(15);磁性体(4),所述磁性体(4)设置于所述容纳腔(8)内,并与所述容纳腔(8)的内壁抵接;转动连接结构(5),所述转动连接结构(5)一端与所述磁性体(4)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转动连接结构(5)能够改变所述磁性体(4)磁极在所述容纳腔(8)内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体(1),所述夹具体(1)由软磁材料制成,包括第一夹具体(11)和第二夹具体(12),所述第一夹具体(11)具有第一形腔(101),所述第二夹具体(12)具有第二形腔(102),所述第一形腔(101)和所述第二形腔(102)闭合后形成容纳腔(8),所述第一夹具体(11)和所述第二夹具体(12)的抵接处设置有无磁片(13),所述夹具体(1)底部设置有容纳槽(15);磁性体(4),所述磁性体(4)设置于所述容纳腔(8)内,并与所述容纳腔(8)的内壁抵接;转动连接结构(5),所述转动连接结构(5)一端与所述磁性体(4)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转动连接结构(5)能够改变所述磁性体(4)磁极在所述容纳腔(8)内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5)为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形状为U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磨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磁片(13)包括第一无磁片(131)和第二无磁片(132),所述第一无磁片(131)位于所述容纳腔(8)的上方,所述第一无磁片(131)与所述第一夹具体(11)、所述第二夹具体(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无磁片(132)位于所述容纳腔(8)的下方,所述第二无磁片(13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王恒徐劲松魏杰汪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联航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