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363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转轴结构,包括第一转轴组件、第二转轴组件、位置检测组件、复位件和控制模块,第一转轴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磁性件;第二转轴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位置相对设置且通电后磁极相反,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位置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复位件,用于将弹出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复位,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或/和第二壳体内且与所述位置检测开关电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可与其它零部件配合的非标转轴结构存在的与其它的部件连接旋转时由于旋转间隙不够导致的容易发生旋转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轴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转轴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经常用到,如笔记本,翻盖手机等,但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多,现有产品对转轴的要求越来越多,除了正常使用的标准化转轴之外,市场上需要越来越多的非标定制转轴来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为满足实际生产中转轴可与其它零部件配合需求,现有技术中设计有一种非标定制转轴其具体结构为:包括有内转轴20和外转轴30,内转轴20包括有内转轴壳体201和插装孔202,外转轴30包括有外转轴壳体301和插装柱302,正常的使用情况下,外转轴30通过插装柱302插装在内转轴20的插装孔202内实现两者配合后可以自由旋转,但此种非标转轴为满足实际生产应用需求还需要与其他配合壳体或者零部件40配合,如图1所示,但由于内转轴壳体201在旋转的过程中,斜边长度大于直边长度,因此当斜边转到当前直边所在的位置,即图1中的内转轴壳体2与零部件40的接触边50位置时,会由于接触边50配合处的间距不够导致干涉,无法继续旋转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轴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与其它零部件配合的非标转轴结构存在的与其它的部件连接旋转时由于旋转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转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组件、第二转轴组件、位置检测组件、复位件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通电后可产生磁性;所述第二转轴组件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通电后可产生磁性;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位置相对设置且通电后磁极相反,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弹开;所述第二壳体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位置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用于检测第二壳体转动到干涉位置或离开干涉位置时发信号给控制模块;所述复位件,用于将弹出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复位;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或/和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轴组件、第二转轴组件、位置检测组件、复位件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通电后可产生磁性;所述第二转轴组件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通电后可产生磁性;所述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位置相对设置且通电后磁极相反,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弹开;所述第二壳体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位置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用于检测第二壳体转动到干涉位置或离开干涉位置时发信号给控制模块;所述复位件,用于将弹出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复位;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或/和第二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上的至少一个位置检测开关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的至少一个位置检测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组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上光电感应开和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的感应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召祥苗祥垚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