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轴结构,包括固定件、旋转件以及延伸件。旋转件枢设在固定件上,延伸件枢设在旋转件上,而固定件与延伸件适于分别固定于两物件。在旋转件沿旋转轴向相对于固定件旋转,且延伸件沿旋转轴向相对于旋转件旋转之后,延伸件与固定件之间的夹角呈现锐角,以使两物件适于立于平台上。延伸件与固定件适于通过朝向平台施加的外力而增加夹角,直至夹角呈现180度而使两物件构成平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转轴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产业日益发达,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notebook,NB)、平板电脑(tabletPC)与智能手机(smartphone)等电子产品已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电子装置的形态与使用功能越来越多元,便利性与实用性让这些电子装置更为普及,其可依据使用者需求而用于不同用途。其中,部分呈现平板状的电子装置,例如平板电脑,其机体本身无法调整使用角度,故其可搭配支撑架使用而调整使用角度,例如是站立于桌面上。举例而言,常见的支撑架例如是以配置在电子装置上的保护盖所构成,其中保护盖大致上由两块平板与转轴结构所构成,且两平板可通过转轴结构相对旋转。如此,当保护盖配置在电子装置的背面时,两平板构成平面,而不影响电子装置的使用,例如不影响使用者手持电子装置的手感,或者不影响电子装置放置在桌面上。当使用者欲将电子装置立于桌面上时,保护盖的下板可相对于电子装置往外掀开而作为支撑架。换言之,保护盖的下板可往外掀开作为支撑架,而电子装置以其底部与支撑架作为支撑点呈现倾斜状态。然而,当使用者操作电子装置时,例如是以手指按压电子装置的屏幕时,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传递至保护盖上的转轴结构,而使作为支撑架的下板远离电子装置的底部并朝向上板弯折。此时,转轴结构容易产生破坏。换言之,电子装置的操作方式容易使转轴结构产生损坏。此外,当作为支撑架的下板不需使用时,使用者还需另将下板盖回电子装置的背面。此举也增加其操作方式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轴结构,适于连接两物件且呈现扇状展开,并具有良好的操作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转轴结构适于连接两物件,而使两物件通过转轴结构相对旋转。转轴结构包括固定件、旋转件以及延伸件。固定件适于固定于两物件的其中之一。旋转件枢设在固定件上。延伸件枢设在旋转件上,且适于固定于两物件的其中另一。在旋转件沿旋转轴向相对于固定件旋转,且延伸件沿旋转轴向相对于旋转件旋转之后,延伸件与固定件之间的夹角呈现锐角,以使两物件适于立于平台上,而延伸件与固定件适于通过朝向平台施加的外力而增加夹角,直至夹角呈现180度而使两物件构成平面。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转轴结构中,旋转件枢设在固定件上,而延伸件枢设在旋转件上,其中在旋转件沿旋转轴向相对于固定件旋转,且延伸件沿旋转轴向相对于旋转件旋转之后,延伸件与固定件之间的夹角呈现锐角。如此,当固定件与延伸件分别固定于两物件时,两物件适于通过转轴结构相对旋转而立于平台上。之后,即使延伸件与固定件接受外力,两者之间的夹角也仅会增加直至呈现180度为止,故转轴结构不因接受外力而产生破坏,且旋转后的转轴结构也可通过上述方式恢复原状。据此,本专利技术的转轴结构适于连接两物件且呈现扇状展开,并具有良好的操作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轴结构的立体图;图2A与图2B是图1的转轴结构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图1的转轴结构的爆炸图;图4A至图4C是图1的转轴结构的作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50:电子装置;52:上板;54:下板;56:操作面;100:转轴结构;110:固定件;112:第一连接部;114a、114b:第一弧形滑轨;116:定位凹部;118:第一凹部;120:旋转件;122:第二连接部;124a、124b:第一滑柱;126a:第二弧形滑轨;128:第二凹部;130:延伸件;132a、132b:第二滑柱;134:第三凹部;140:夹持件;142a、142b:施力部;144:止挡部;A1:旋转轴向;A2:施力轴向;D1、D2:连线方向;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T:平台;θ:夹角。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转轴结构的立体图。图2A与图2B是图1的转轴结构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至图2B,在本实施例中,转轴结构100包括固定件110、旋转件120以及延伸件130。旋转件120枢设在固定件110上,而延伸件130枢设在旋转件120上。藉此,旋转件120适于沿旋转轴向A1相对于固定件110旋转,且延伸件130适于沿旋转轴向A1相对于旋转件120旋转。换言之,彼此枢接在一起的固定件110、旋转件120与延伸件130适于沿旋转轴向A1相对旋转而呈现扇状展开。如此,本实施例的转轴结构100适于连接两物件,而使两物件通过转轴结构100相对旋转。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物件可以是上板52与下板54(示出于图2A),其中固定件110适于固定于两物件的其中之一,例如是下板54,而延伸件130适于固定于两物件的其中另一,例如是上板52。藉此,连接转轴结构100的上板52与下板54可作为支撑架而配置在电子装置50的背面,其中电子装置50例如是平板电脑(tablet)或者智能手机(smartphone),但其也可为笔记本电脑(notebook)或其他适用的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制。当固定件110、旋转件120与延伸件130未相对旋转时,作为两物件的上板52与下板54构成平面,而使电子装置50可水平地放置在平台T(例如是桌面)上,如图2A所示。在旋转件120沿旋转轴向A1相对于固定件110旋转,且延伸件130沿旋转轴向A1相对于旋转件120旋转之后,延伸件130与固定件110之间的夹角θ呈现锐角,以使作为两物件的上板52与下板54适于立于平台T上,如图2B所示。更进一步地说,上板52适于朝向下板54移动,而使固定在上板52的延伸件130相对于旋转件120旋转,且延伸件130带动旋转件120相对于固定件110旋转,进而呈现扇状展开,而使上板52往下旋转并接近下板54,直至延伸件130与固定件110之间的夹角θ呈现锐角。换言之,上板52与延伸件130朝远离电子装置50的方向往下旋转至延伸件130与固定件110夹锐角,使得上板52与下板54立于平台T上。如此,电子装置50呈现直立状态而使其操作面56相对于平台T倾斜,而利于使用者观看或操作电子装置50的操作面56。再者,在电子装置50的操作过程中,例如使用者以手指按压操作面56时,电子装置50接受朝向平台T施加的外力,且此外力传递至转轴结构100、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轴结构,适于连接两物件,而使该两物件通过该转轴结构相对旋转,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结构包括:固定件,适于固定于该两物件的其中之一;旋转件,枢设在该固定件上;以及延伸件,枢设在该旋转件上,且适于固定于该两物件的其中另一,在该旋转件沿旋转轴向相对于该固定件旋转,且该延伸件沿该旋转轴向相对于该旋转件旋转之后,该延伸件与该固定件之间的夹角呈现锐角,以使该两物件适于立于平台上,而该延伸件与该固定件适于通过朝向该平台施加的外力而增加该夹角,直至该夹角呈现180度而使该两物件构成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结构,适于连接两物件,而使该两物件通过该转轴结构相对
旋转,其特征在于,该转轴结构包括:
固定件,适于固定于该两物件的其中之一;
旋转件,枢设在该固定件上;以及
延伸件,枢设在该旋转件上,且适于固定于该两物件的其中另一,在该
旋转件沿旋转轴向相对于该固定件旋转,且该延伸件沿该旋转轴向相对于该
旋转件旋转之后,该延伸件与该固定件之间的夹角呈现锐角,以使该两物件
适于立于平台上,而该延伸件与该固定件适于通过朝向该平台施加的外力而
增加该夹角,直至该夹角呈现180度而使该两物件构成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具有第一连
接部,该旋转件枢设于该第一连接部内,该旋转件具有第二连接部,该延伸
件枢设于该第二连接部内,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与该延伸件彼此交
叠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夹持件,由外往内夹持该第一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与该延伸件,以使
该固定件、该旋转件与该延伸件在该夹持件的施力轴向上维持固定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施力轴向平行于该
旋转轴向,以使该固定件、该旋转件与该延伸件在相对旋转时通过该夹持件
的夹持而彼此产生摩擦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夹持件包括两施力
部与连接该两施力部的止挡部,该两施力部彼此相对,以由外往内夹持该固
定件、该旋转件与该延伸件,而该止挡部位在该固定件、该旋转件与该延伸
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具有第一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彦麟,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