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博仁专利>正文

缓冲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2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冲垫结构,为一种可依不同的受力状态而呈现对应缓冲效果的结构,该缓冲垫至少具有一由弹性胶体所构成的本体,前述本体于作用方向垂直设置一第一缓冲面,并且于相对该第一缓冲面气柱面的背侧设置一第二缓冲面;前述第一缓冲面上设有复数个呈间隔排列的凹孔,使各凹孔内的空间形成气柱,以令本体受到垂直压迫而溃缩时,可由各气柱来产生缓冲与支撑的效果;前述第二缓冲面上设有复数个呈间隔排列的凸粒,以平均分散与缓冲前述各气柱相对于本体上所产生的作用力。(*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缓冲垫结构,本技术是实施于冲击物与被冲击物之间,用以缓冲以及平均分散该冲击力的缓冲垫结构。
技术介绍
缓冲垫为一种实施在冲击物与被冲击物之间,用以分散并缓合冲击物与被冲击物之间的冲击力,而在日常生活中缓冲垫是被广泛运用于鞋垫或其它经常发生冲击现象的部位。为了达到缓冲的效果,传统的缓冲垫结构大多依软性材质所使用的厚度来决定所呈现的缓冲效果,当缓冲垫的厚度越厚,其所呈现的缓冲行程也就越长,也当然可呈现较佳的缓冲效果。当冲击力所发生的部位为冲击力经常改变或容易发生较大冲击力的环境时,前述传统的缓冲垫结构往往无法应付较大冲击力的产生。例如运用于鞋具中的缓冲垫,当使用者正常行走时,缓冲垫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支撑效果,以确实的将使用者踩踏的力量传导至地面,以免造成不当缓冲而令使用者走路较为费力,此时缓冲垫的功能是在平均分散使用者足部与地面的压力,并提供轻微的缓冲效果以增加使用者行走时的舒适感;而当使用者因跳跃而使足部与地面之间产生较大冲击力时,缓冲垫此时又要能够将此较大冲击力予以分散,据以防止此一较大冲击力对足部造成伤害,而一般常见的垫体结构并无法同时兼具支撑与缓冲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垫结构,以提供穿戴者于一般行走与跳跃时不同程度的缓冲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下列技术手段,以使为了使缓冲垫兼具支撑与缓冲的效果,并使缓冲的效果更为提升本技术“缓冲垫结构”,其至少具有一由弹性胶体所构成的本体,前述本体于作用方向垂直设置一第一缓冲面,并且于相对该第一缓冲面的背侧设置一第二缓冲面;前述第一缓冲面上设有复数个呈间隔排列的凹孔,使各凹孔内的空间形成气柱,以令本体受到垂直压迫而溃缩时,可由各气柱来产生缓冲与支撑的效果;前述第二缓冲面上设有复数个呈间隔排列的凸粒,以平均分散与缓冲前述各气柱相对于本体上所产生的作用力。其次,缓冲垫结构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夹层与前述第一缓冲面接合,以令气柱常态封闭;再者,缓冲垫结构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夹层与前述第二缓冲面相接合而将前述各凸粒之间所形成的气网予以封盖,以使第二缓冲面于受压时空气得于气网内穿梭流动;又,当前述弹性胶体为塑形结晶状凝胶(CrystalGel Molded)时,可产生最佳的缓冲效果。前述本体可提供缓冲垫受正常压迫时的支撑力,并透过气柱与凸粒的轻度变形而产生适当的轻度缓冲;而当本体受到较大冲击力时,于第一缓冲面所设置内的各气柱可用以承受并缓冲此一较大的冲击力;由于各气柱受到强力的压迫时会于本体上产生对应的作用力,因此,透过第二缓冲面的凸粒设置,即可再进一步平均分散以及缓冲前述各气柱相对于本体上所产生的作用力。前述第一缓冲面可用以使气柱呈现常态封闭,以使气柱的支撑与缓冲效果提升、第二夹层与前述第二缓冲面相接合后可将前述各凸粒之间所形成的气网予以封盖,以使第二缓冲面于受压时空气得于气网内穿梭流动。据此,本技术“缓冲垫结构”即可依不同的受力状态而呈现对应的缓冲效果,此种可依不同的受力状态而呈现对应缓冲效果的缓冲垫结构尤其适合设置于鞋具内,以提供穿戴者于一般行走与跳跃时不同程度的缓冲效果。附图说明以下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列举出适于本技术实施的方式,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于正常受压迫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于受较大冲击力压迫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中揭示出缓冲垫结构的主结构为一本体10,该本体10由是一弹性胶体所构成,又弹性胶体是可采用“塑形结晶状凝胶(Crystal Gel Molded)”作为实施,以使缓冲垫结构具有适当的支撑力。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所示,其中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前述本体10于作用方向垂直设置一第一缓冲面20(图式中所揭的底面),并且于相对该第一缓冲面20的背侧设置一第二缓冲面30。前述第一缓冲面20上设有复数个呈间隔排列的凹孔21,各凹孔21内的空间于本体10上形成复数个气柱22;又前述第二缓冲面30上设有复数个呈间隔排列的凸粒31,并且于各凸粒31之间呈现一凹陷的气网32。于此实施中,前述凹孔21为圆槽形、凸粒31概为方柱形,各凸粒31的截面小于凹孔21的截面。如图3所示其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于正常受压迫时的示意图,当缓冲垫结构受到压迫时,本体10可提供适当的支撑力,并透过气柱22与凸粒31的轻度变形而产生适当的轻度缓冲。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于受较大冲击力压迫时的示意图,当缓冲垫结构受到较大冲击力时,于第一缓冲面20所设置内的各气柱22可用以承受并缓冲此一较大的冲击力;而由于各气柱22受到强力的压迫时会于本体10上产生对应的作用力,因此,透过第二缓冲面30上凸粒31的设置,即可再进一步平均分散以及缓冲前述各气柱20相对于本体10上所产生的作用力。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示意图,缓冲垫结构的实施可进一步以一第一夹层40与前述第一缓冲面20接合,以使气柱22常态封闭而强化气柱的缓冲以及支撑效果;或者,可以一第二夹层50与前述第二缓冲面30相接合使气网32受到封盖,以使第二缓冲面30于受压时空气得于气网32内穿梭流动,由空气可于气网32内穿梭流动的特性配合凸粒31的作用使得第二缓冲面30得具有更佳的缓冲与分散压力的效果。据由前述的各项实施,使得本技术“缓冲垫结构”即可依不同的受力状态而呈现对应的缓冲效果,尤其适合设置于鞋具内,以提供穿戴者于穿戴设有本技术“缓冲垫结构”的鞋具时,可于一般行走与跳跃时获得不同程度的缓冲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一由弹性胶体所构成的本体,前述本体于作用方向垂直设置一第一缓冲面、并且于相对该第一缓冲面的背侧设置一第二缓冲面;前述第一缓冲面上设有复数个呈间隔排列的凹孔,各凹孔内的空间形成气柱;前述第二缓冲面上设有复数个呈间隔排列的凸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具有一由弹性胶体所构成的本体,前述本体于作用方向垂直设置一第一缓冲面、并且于相对该第一缓冲面的背侧设置一第二缓冲面;前述第一缓冲面上设有复数个呈间隔排列的凹孔,各凹孔内的空间形成气柱;前述第二缓冲面上设有复数个呈间隔排列的凸粒。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缓冲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缓冲垫结构进一步包含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博仁
申请(专利权)人:白博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