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人行道半透水性路面的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1801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人行道半透水性路面的排水结构,包括透水沥青面层,在透水沥青面层下铺设有粘层,所述粘层铺设在混凝土结构层上,在透水沥青面层与现状机动车道之间设有一排路缘石,在路缘石与混凝土结构层之间铺设有透水混凝土,在路缘石与混凝土结构层之间留有一条凹槽,所述凹槽四周设有防渗土工布,在防渗土工布内部安装有外包透水土工布的穿孔排水管,在穿孔排水管四周填充透水混凝土。可以让雨水快速通过穿孔排水管排至雨水箅子中,避免路面积水,且起到渗透过滤的作用,雨水得到净化效果。

A drainage structure used for pavement semi permeable on the sidewal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人行道半透水性路面的排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道路排水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人行道半透水性路面的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人行道半透水沥青路面由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普通混凝土基层及路基垫层组成。半透水沥青路面雨水一般排水形式:通过基层混凝土纵横找坡,雨水通过透水面层直接散排至现状机动车道上,以上这种结构缺点是:雨水通过透水面层直接散排至现状机动车道上,无法快速汇集到雨水篦子,容易导致机动车道路面积水,且雨水直接散排到机动车道路面,没有达到渗透过滤的作用,雨水得不到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用于人行道半透水性路面排水结构,可以让雨水快速通过穿孔排水管排至雨水箅子中,避免路面积水,且起到渗透过滤的作用,雨水得到净化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人行道半透水性路面的排水结构,包括透水沥青面层,在透水沥青面层下铺设有粘层,所述粘层铺设在混凝土结构层上,在透水沥青面层与现状机动车道之间设有一排路缘石,在路缘石与混凝土结构层之间铺设有透水混凝土,在路缘石与混凝土结构层之间留有一条凹槽,所述凹槽四周设有防渗土工布,在防渗土工布内部安装有外包透水土工布的穿孔排水管,在穿孔排水管四周填充透水混凝土。所述穿孔排水管与圆形孔相连通,所述圆形孔设置在路缘石的内部,所述圆形孔的另一端与现状机动车道侧面的排水槽相连通;所述排水槽的顶部安装有雨水篦子;所述雨水篦子等间隔设置在路缘石与现状机动车道之间的卧石上。所述穿孔排水管上等间距安装有多个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穿过路缘石内部的圆形孔并与排水槽相连通。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以在保持路面结构和路缘石外观不变的条件,半透水沥青路面依然可以对雨水进行渗透、排泄,让雨水快速通过穿孔排水管排至雨水篦子,解决因排水不畅导致路面积水问题,并且本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渗透、排水效果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关于排水管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的排水管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1、粘层2、混凝土结构层3、路缘石4、透水混凝土5、防渗土工布6、外包透水土工布7、穿孔排水管8、三通接头81、雨水篦子9、现状机动车道10、卧石11、排水槽12、圆形孔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4,一种用于人行道半透水性路面的排水结构,包括透水沥青面层1,在透水沥青面层1下铺设有粘层2,所述粘层2铺设在混凝土结构层3上,在透水沥青面层1与现状机动车道10之间设有一排路缘石4,在路缘石4与混凝土结构层3之间铺设有透水混凝土5,在路缘石4与混凝土结构层3之间留有一条凹槽,所述凹槽四周设有防渗土工布6,在防渗土工布6内部安装有外包透水土工布7的穿孔排水管8,在穿孔排水管8四周填充透水混凝土5。进一步的,所述穿孔排水管8与圆形孔41相连通,所述圆形孔41设置在路缘石4的内部,所述圆形孔41的另一端与现状机动车道10侧面的排水槽12相连通;所述排水槽12的顶部安装有雨水篦子9;所述雨水篦子9等间隔设置在路缘石4与现状机动车道10之间的卧石11上。通过将穿孔排水管8与现状机动车道10之间的排水槽12之间有效的连通,进而保证了人行道的排水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穿孔排水管8上等间距安装有多个三通接头81,所述三通接头81穿过路缘石4内部的圆形孔41并与排水槽12相连通。通过将三通接头81与排水槽12相连通,能够方便的将人行道上的积水排放到排水槽12内部,进而保证了很好的排水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雨水通过透水沥青面层1渗透到粘层2上,沿着混凝土结构层3横向坡度渗透至透水混凝土5,然后雨水通过透水混凝土5渗透进穿孔排水管8中,雨水通过穿孔排水管8沿着路缘石4设置的圆形孔41流入到雨水篦子9中;穿孔排水管8提高了透水沥青混凝排水的有效性和流畅性,穿孔排水管8和圆形孔41均设在透水沥青混凝土1下面,对穿孔排水管8和圆形孔41进行隐藏,因此本技术可以在保持路面结构和路缘石4外观不变的条件,半透水沥青路面依然可以对雨水进行渗透、排泄,让雨水快速通过穿孔排水管8排至雨水篦子9,解决因排水不畅导致路面积水问题,并且本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提高了排水效果好。在路缘石4与混凝土结构层3之间留有一条凹槽,所述凹槽四周设有防渗土工布6,在防渗土工布6上安装有穿孔排水管8,在穿孔排水管8四周填充透水混凝土5,穿孔排水管8通过路缘石4设置的圆形孔41连接到路缘石4与现状机动车道10之间的雨水篦子9,雨水通过穿孔排水管6排到雨水篦子9,在透水沥青面层1下面形成一条有效雨水渗透通道。穿孔排水管8由三通接头81水平方向的两端头分别连接、三通接头81另垂直方向一端通过路缘石4设置的圆形孔41连接雨水篦子9,形成一个排水通道,制作施工方便,易于安装。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人行道半透水性路面的排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人行道半透水性路面的排水结构,包括透水沥青面层(1),在透水沥青面层(1)下铺设有粘层(2),所述粘层(2)铺设在混凝土结构层(3)上,在透水沥青面层(1)与现状机动车道(10)之间设有一排路缘石(4),在路缘石(4)与混凝土结构层(3)之间铺设有透水混凝土(5),其特征在于:在路缘石(4)与混凝土结构层(3)之间留有一条凹槽,所述凹槽四周设有防渗土工布(6),在防渗土工布(6)内部安装有外包透水土工布(7)的穿孔排水管(8),在穿孔排水管(8)四周填充透水混凝土(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人行道半透水性路面的排水结构,包括透水沥青面层(1),在透水沥青面层(1)下铺设有粘层(2),所述粘层(2)铺设在混凝土结构层(3)上,在透水沥青面层(1)与现状机动车道(10)之间设有一排路缘石(4),在路缘石(4)与混凝土结构层(3)之间铺设有透水混凝土(5),其特征在于:在路缘石(4)与混凝土结构层(3)之间留有一条凹槽,所述凹槽四周设有防渗土工布(6),在防渗土工布(6)内部安装有外包透水土工布(7)的穿孔排水管(8),在穿孔排水管(8)四周填充透水混凝土(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人行道半透水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肖泽红黄国防刘江袁猛猛王艳华喻妮吴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